如何让廉政谈话节目面对普通观众有效传播——《话说清官 挂印知县喻秉渊》创作体会
2016-02-28张馨月
张馨月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如何让廉政谈话节目面对普通观众有效传播——《话说清官 挂印知县喻秉渊》创作体会
张馨月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本文结合《挂印知县喻秉渊》在创作经历,提出如何让廉政谈话节目在普通观众中有效的传播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廉政谈话节目;《挂印知县喻秉渊》;传播策略;创作体会
2016年7月,在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川剧《挂印知县》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作品登上了中国戏曲的最高殿堂,连续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引起强烈反响,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禁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回想起去年为创作《话说清官》喻秉渊分集而在其老家四川恩阳采访时,《挂印知县》在当地上演场场观众爆满的景象。剧中“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的台词当时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话说清官》是四川广播电视台2015年底为响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而推出的一档历史文化节目,这档节目的宗旨和目标观众定位非常清晰——讲述清官故事,树立廉洁榜样,让党员干部从中吸取营养,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争做新时期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因此,我们针对主题需求、人物挖掘、素材收集等阶段的筛选,将题材锁定为“在四川当清官”和“四川籍清官”两类。在历史上有群众影响、政绩显著和为官廉洁的人物中,喻秉渊就是之一。
在思考如何制作《话说清官:喻秉渊》这期节目的时候,我想,川剧《挂印知县》的成功,说明了只要找寻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打着廉政文化宣传旗帜的节目一样可以叫好又叫座。因此,虽然《话说清官》是主要面对党员干部传播、有明确政治任务意义的节目,在题材确定、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也应该追求可视性、趣味性、贴近性,去赢得普通观众的关注,以达到廉政文化更大的宣传效益。
换句话说,我们应当如何避免廉政教育的灌输式与教条化,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从而真正发挥电视节目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对节目属性及受众心理的分析,我们认为应着重以动人的故事引起情感共鸣,同时辅以新鲜的知识点来满足受众好奇心。Discovery国际电视网总裁慕珂女士说过,电视是一个讲故事的平台,要使电视节目吸引观众,要让观众选择自己的频道,最重要的是“故事性”。“故事性不会削弱纪录电视要表现的严肃主题,而娱乐性能让严肃主题接近观众。你得先让人愿意听你讲故事,你才能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他们始终对那些曲折感人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文学中的小说,广播中的评书,电视中的影视剧等等,正是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来赢得观众,说明“讲故事”是有着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因此在节目创作中,我紧紧抓住这一观点,深入挖掘喻秉渊在民间流传经久不衰的故事,寻访与之相关的人和物,尽可能将厚重的历史用鲜活的方式表现出来。领导在审看成片后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身边的年轻朋友收看节目后也对我说,出乎他们原本的意料,没想到这种听起来很枯燥严肃的话题也能做得好看。
本文结合《挂印知县喻秉渊》的创作过程,对如何让廉政谈话节目能唤起受众兴趣,赢得公信受到认可,进而真正让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在普通观众中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1 讲什么:挖掘看点
喻秉渊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卒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16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在担任云南保山县首任知县的过程中,因为妻弟私受贿赂,“问心有愧”,毅然挂印辞官回恩阳老家。
这样一个距离我们已经有100多年的人物,他的故事是否还会吸引现代观众的眼光?实地采访时我们看到在喻秉渊的老宅,至今还保存有他用过的砚台、灯盏和一块块朝廷赐予的匾额。他的官职其实仅仅是“七品芝麻官”,为何会多次得到朝廷直接赐匾以示褒奖?带着这一疑问,我走访了喻氏多位后人、相关专家,而这个疑问的解答过程也让喻秉渊的人物形象立体起来,核心故事也渐渐呈现在我面前。
1.1问心断案,无愧百姓
喻秉渊担任的云南沾益知州和保山知县,在清代是立法、司法、行政都管,虽然只是个“七品芝麻官”,却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喻秉渊上任后由于办案较真,很快澄清了一段本已结案的冤案,云南当地乡亲对他充满了信任,奉他为“喻青天”。“喻青天”办案有个习惯,在进入公堂前,会先在公堂后面的二堂想清楚:今天断什么案、办什么事。案子办完退堂以后,他又回到二堂,坐在同样的位置想“我今天审案审得对不对?是否有冤屈?有没有秉公执法?”这样反复问心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并传到了朝廷。朝廷对喻秉渊的“问心”非常认可,并因此赐予一块匾额悬挂于他的二堂之上,这就是“问心堂”。我们认为,“问心”,这个看点在今天很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什么职务、办什么事,只要和百姓利益相关,都应该学学喻秉渊扪心自问、无愧于心的操守,于是将这个故事定为本期节目的重要看点。
1.2“俸薪身家之外,不可贪用他之一分一文”
清朝乾隆以后,整个官场的腐败程度很盛,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特别需要一批为官清廉、能够得到下层民众拥护的官员,来维持底层的稳定。喻秉渊可以说也是这方面的楷模。
保山瓦渡有许多金矿,这些矿老板每年都要联合起来给官员送礼。喻秉渊上任之后,大家听说新来的知县清正廉洁,个个都害怕,最后大家商量加两倍送礼,并找了一个送礼有经验的人送到喻家。喻秉渊当场拒收,并严厉训斥来人,称如果不拿走就全部充公。小儿子喻恩看到这一幕,等那人一走便问道“爹你怎么不要银子,我们家也不宽裕呀”。喻秉渊严厉地给了儿子一耳光,并召集起全家人,讲为什么不能收别人钱财的道理,反复强调“俸薪身家之外,不可贪用他之一分一文”。这句话,也成为喻氏家族的家训,为子子孙孙传承和铭记。我们在喻秉渊的老家采访时,亲眼看到这条家训刻在门板上,而他的后人在给我们讲这段故事的时候也是津津乐道、满怀崇敬之情。显然,这样的故事具有穿越历史的力量。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这是喻秉渊留给后人的警句,这个警句来自于他认为是一个“问心有愧”的惨痛教训,同时,也是促使他辞官回乡的原因。
喻秉渊任保山知县时,当地一个无赖杀死了一个村民,被告上公堂。这桩杀人案件案情清楚、犯人供认不讳、证人证据确凿。喻秉渊升堂问案之后立即宣判,嘱师爷具案申报刑部秋后处斩。刚一宣判,罪犯便叫起来“怎么?要了银子还要脑袋吗?”喻秉渊非常诧异,退堂回到家里询问得知原来内弟收了罪犯的银子,喻秉渊深感有悖家风,愧为官职,他为自己对家人管教不严而感到莫大的羞愧和悔恨,毅然决定辞官谢罪。他一面派人退还银两,一面连夜写辞呈上奏朝廷,然后封印挂冠踏上回归恩阳老家的路程。
这三个故事,是有历史资料记载支撑并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而广为流传的,说明故事内容本身就有群众基础,在今天依然具有打动人的力量,自然成为节目重要组成部分。
2 怎样讲:制造看点
确定了要讲的主体内容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完整呈现和增色添彩的问题。再动人的故事,如果叙事方式不对受众的胃口,不能让观众想听想看,一样是无效传播。我们经过反复策划,决定在“怎样讲”这个问题上从三个方面入手制造看点,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2.1找好故事讲述者
一个拥有好的表达力的嘉宾,能让人物故事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一个拥有与故事主题相关的丰富知识的嘉宾,能给观众们提供更多的知识点;一个幽默风趣的嘉宾,能让谈话节目不死板、不枯燥,更能受到观众的喜欢……而这些,恰恰对应了观众情感和好奇的满足。
考虑到独特的见解和评论建立于了解的基础上,我首先找到了川剧《挂印知县》的编剧郑瑞林,一个既会写又会说的人。郑老师结合自身创作时的采风经历、深刻了解到的主人公事迹、创作感受等,用眉飞色舞、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喻秉渊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有了这个基础,如何能让节目的看点更丰富而不局限于人物本身?我们想到喻秉渊的身后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历史又是可以横向和纵向延展开的话题,因此我们认为找到一位研究喻秉渊并同时熟知其生活朝代的历史学科专家是很有必要的。多方寻访沟通后,川师大历史系教授邓前程作为嘉宾来到现场,用他的专业结合当下,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有意思的事例和知识。比如清代官员的收入换算到现在是多少?高薪养廉到底有多高?知州知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权力有多大?……这些新鲜知识,在节目中始终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2设置故事情节点
节目的开场我们设置悬念,用了别开生面的方式:喝老鹰茶。老鹰茶与喻秉渊有什么关系?成为悬念,一下就激发起观众的兴趣。
接着,通过主持人和两位嘉宾发挥各自的专长有问有答,一步步推出事先确立的三个主体故事。围绕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各种趣闻、知识的补充符合电视传播“3分钟一个兴趣点”的收视规律,很自然地将喻秉渊的修身做人、谨慎为官、贴心为民展示给观众。
结尾处,主持人和嘉宾再次端起那杯茶,也讲出喻秉渊空身回乡后,只能靠种植老鹰茶来维持生计,但他却带动乡民一起种茶来帮助大家发展当地经济。这些都让这位清官的形象更加伟岸,也让“这盏茶”余味浓郁,发人思考。
2.3表现形式多元化
仅仅靠演播厅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的讲述,这种单一、枯燥的手段在现代飞速发展的传媒行业来讲绝对是不合时宜的。故事呈现的手法多元化,既让观众有新鲜感、期待感,又能将每个不同的故事,用最适合的方式表现给观众看,这样才能突破演播厅小空间的限制,给观众更多的视觉享受。
节目中,我们分别用了FLASH、情景再现、川剧片段、纪录片拍摄等手段来表现。比如“拒收贿银”,我们用了Flash,设计了场景表现和人物对话;“问心办案”“挂印辞官”“万民恭送”等故事,我们用了情景再现;“喻秉渊审案”我们用了川剧的对白和音效;现在喻秉渊的家乡情况、他的后人对他的追念、古老的老鹰茶树的故事等,我们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拍摄。这种多手段、多形态的表现,对形象而生动地讲述这个古代题材的故事增色不少,使节目突破了平面的表现而呈现出立体的质感。
3 结语
如今喻秉渊的后人分散在祖国各地,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他们依然经常回到祖屋去看看,表达对祖上的怀念之情。在喻氏家风的熏陶影响下,喻家后人大都勤俭好学,始终秉承着勤俭是治家之本,好学是起家之本,清廉是兴家之本的理念,而在节目最终不错的收视表现来看,这些理念也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传播。领导审片后给予肯定,认为成片在结构上有起有伏,节奏明快;在内容上丰富厚实,轻松愉悦。
如何以“走心”的节目设置,增强廉政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受众的参与性是一个大课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但我认为,是否打动人心、引发集体共鸣始终是节目最基本的考量,而让原本严肃的题材变得更好听、更好看,才能真正地让受众接受内容、接收信息,才能真正实现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