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

索 瑞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分析及对策

索 瑞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少儿广播节目是规范少儿语言的一个重要平台,肩负着本民族语言的规范运用和历史传承的社会责任。然而,少儿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却常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针对少儿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对策。

关键词: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受众;语言规范性

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少儿广播节目是规范少儿语言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在少儿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却存在欠规范的问题。

1 问题的表现

1.1 主持人语气幼稚化

张颂先生曾经说过,在播音基础理论中,我们把语气视为传情达意的核心手段。“语气是指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语句的具体声音形式。”[1]由此可见,语气在主持人节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它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节目的判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主持人为迎合小朋友而过度学习使用小孩子的语气,使自己的语言特色逐渐模糊且趋向幼稚化。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语气幼稚化的问题。

1.2 普通话语音不够标准

1.2.1 地方主持人乡音浓重

虽然一般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了一级乙等甚至一级甲等的程度,但有的地方主持人不注意勤加巩固和练习,受地方乡音干扰,普通话方言浓重。有的地方主持人为营造轻松活泼的节目氛围,想使用地方性普通话来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殊不知,这样非但体现不出幽默诙谐的效果,反而使整个节目的定位显得模糊不清,甚至出现孩子们争相模仿的现象。

1.2.2 轻重格式使用不规范

在普通话的轻重格式中,最常见的是双音节词的“中重”和“轻重”格式。音节是轻重音的主要韵律特征,重音节时值较长,轻音节时值较短。普通话的每个语音都有声调,在句子里有些音节会改变原有的声调而读成轻声,这就形成了轻重格式。在轻重格式中,主持人经常会犯头重脚轻的错误。比如:有的南方少儿节目主持人,把孩子中的“子”这个本应是轻声的字读成了重音;有的主持人把中重格式的“认真”“广播”等读成重中格式。这样类似的情况屡次出现,使整个句子失去连贯性。

1.3 语句、词汇的非规范性

1.3.1 句子语法结构混乱

少儿节目的受众基本上以少年儿童为主,这样的群体又具有年龄尚小,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差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的特点。为此,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更需要在节目中运用正确的、适当的语句与他们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照顾他们词汇量少,语言能力不足的特点,而忽略少儿节目“寓教于乐”的宗旨与特点。主持人更需要在为孩子们传递快乐的同时,传递给他们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正确的语句使用范例以及其他科学文化知识。而在当今的少儿节目中,病句、错句层出不穷。其中,语句太短、甚至语法结构都不完整或颠倒的句子多次出现。例如,在六一特别节目中主持人问大家:“六月一日都去哪玩了啊小朋友们?”这一句中的小朋友们应放在六月一日之前。“谁谁跟我讲说,小明,你让我可喜欢你了呢!”等,这些句子都在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孩子们误以为是为学习典范,进而模仿。

1.3.2 运用太多网络俗语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从前只属于网络用语的大量词汇、语句普遍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许多少儿广播节目的主持人也无意中把它们带到了少儿广播节目中。例如,“萌萌哒、表这样说、人家太桑心啦、这个东东很养眼啊。”严重冲击了汉语言的规范性。自然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特点,“但是自然的语言绝不意味着低俗化,不意味着乡音俚语,而更应体现真,善,美,新,雅,精的宗旨,更应在和孩子们交流时用精致正确的语言。[2]”

1.4 主持人对少年儿童阶段性认识不清

在儿童心理学中,把少年儿童分为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等几个阶段。婴儿期(一岁到三岁):特点是直觉行动性,这时的孩子对事物只具有直观感知的能力,并开始拥有缺乏自觉、确定目的的想象。语言方面,一岁到一岁半,主要是理解语言;一岁半到三岁末,就已能使用各种类型的句子了。幼儿期(三岁以上到六、七岁):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语言方面,词汇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词类范围不断扩大。从外部言语(有声语言)逐步向内部言语(无声语言)过渡,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十二岁):开始进入学校进行有系统的学习,学习他们的主导活动。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语言方面,独自言语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口头词汇发音更准确,词汇也更丰富、更深刻、更准确,且开始学习掌握书面语。

少年期(十一、十二岁到十四、十五岁):孩子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从孩子们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具有区别于他阶段的独特性。然而,现实中,有些主持人却一以贯之,以偏概全地全部用幼稚化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语言针对性不强,同样会使主持人陷入“虚假”的怪圈。

2 路径探析

2.1 以主持人自身年龄层语言为基础与孩子们进行交流

少年儿童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少儿节目主持人为得到所有孩子们的喜欢,应以自己年龄层的、适合自己的话语作为基本用语,在与每个年龄层的孩子交流时,适量参照他们的语言即可。主持人以自己年龄层的适当话语为前提,就不会失去自己本身的语言特色和习惯,不至于显得幼稚。再者,在和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交流时,参照他们的语言也会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不至于显得太过虚假。这样一来,主持人既能适应孩子们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想象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又能在主持节目时轻松自如地运用语言。

2.2 制作适合主持人自身语言特点的节目

虹云曾说:“主持人应该根据栏目的需要,拿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习惯,讲自己的话。”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广大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彰显自身的独特性。

2.3 加强奖惩力度,强化责任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广播工作者跟教师,演员,作家一样,是语言教育的执行者。”少儿节目主持人因其职业的特殊性而更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主管单位应强化奖惩力度以激励主持人加强责任意识,例如,设立听众反馈环节,让听众在对节目进行评价的同时,对主持人的表现也予以评价,可根据观众的评价对主持人进行相应奖励,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且懂得如何落实到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和完成作为主持人的目标与责任。

2.4 提升主持人综合素质

主持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文化知识、政治素养等。要做到语言准确、语音规范、语调正确,需要掌握科学的气息运用方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并且逻辑连贯。同时要运用恰当、准确的词汇和语句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正确、得体的内容,还要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主持人还要把贯彻党和人民的利益当作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把传播正确、优质的节目内容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朝彦.主持人语言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