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的构建
2016-02-28何恒莉
何恒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广播电视台)
浅谈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的构建
何恒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广播电视台)
基于当前城市电视台对外宣传渠道受局限的情况,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让城市电视台的节目能够走出去,达到切实有效对外宣传效果。笔者以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国际友城之窗》栏目的创建为例,论证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的构建。
城市电视台;外宣新渠道;友城外宣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电视台的对外宣传渠道非常有限。一是借助国家级媒体的对外宣传平台,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二是通过各级卫星电视频道实现对外播出。而地市级城市电视台对外宣传通道有限。笔者所在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两种外宣渠道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平台的限制,对城市电视台报送的节目有题材和篇幅上的要求,报送并不一定能播出;二是由于卫星传输存在落地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把卫星电视转播形象地称为“上天落地”,“上天”即是将节目送入卫星频道,“落地”即指地面接收,可是“上天”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落地”,地面不接收、不转播,节目信号也只能在空中游荡,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方式能解决上述问题,让城市电视台的节目能够走出去,达到切实有效的对外宣传效果呢?
1 以友城为突破,构建外宣新渠道
1997年,合并前的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受命成立外宣部。如何另辟蹊径,构建一条切实有效的外宣渠道就成了新部门的课题。在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过程中,与徐州市外事办公室的沟通中打开了思路。当时,与徐州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一共有10个城市,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徐州与这10个在友城间搭建一条媒体合作交流渠道的想法也得到了省市政府以及10个友好城市的大力支持,《国际友城之窗》于1998 年11月正式开播。
《国际友城之窗》是当时江苏省经省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可以与海外友城直接进行电视节目交流的电视栏目。因为在各种类型的对外宣传方式中另辟蹊径,选取以友城为突破口开展外宣工作而受到省市各级宣传部门和外事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一步到位地直接使徐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进入了欧美一些国家。开办这个栏目,它的意义更是多方面的:一是符合中央外宣工作精神,中央外宣工作会议就多次要求各地重视友城外宣。二是具有简单和具体的可操作性,较之以往的外宣渠道,省去了繁琐的审批环节和手续。三是投入极少,由于是对等交流,无须花费租用卫星频道及时间段的费用。四是宣传效果好,直接通过友城媒体播放,不存在“落地”问题。
2 以点带面,提高宣传效果
根据与友城达成的媒体间合作交流协议,栏目与友城媒体间实现了人员和节目的交流互播。双方的记者都曾受邀对对方城市的风土人情、社会历史、经济文化进行参观采访,以对方的视角介绍各自友城。而本栏目提供给友城媒体的节目,大多反映的是徐州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内容上真实可信,并采用纪实的手法,告诉友城人民一个真实的徐州。《国际友城之窗》还专门开辟了国际版,用来播出友城媒体选送的节目,增进两市和两市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国际友城之窗》还借助栏目优势参与到友城交往的具体活动中去。栏目的参与,为这些交往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形成了友城外宣的独特之处。
1998年,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记者参加了奥地利雷欧本市举办的“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不仅向徐州人民报道介绍了这一在奥地利也少见的盛会,还及时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消息,把这一消息传播到海外。1998年12月,栏目记者参加了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举办的“国际体育文化节”,大丹德农市市长特地向数百名来自五大洲的嘉宾介绍了中国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1999 年5月,栏目记者受邀参加了徐州和巴西奥萨斯库市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采访了两市市长、中国驻巴西大使等,并向对方赠送了栏目拍摄的宣传徐州的电视片。1999年12月,《国际友城之窗》在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举办了《中国徐州》大型图片展,在当地引起轰动,对宣传徐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0年9月,《国际友城之窗》在友城奥地利雷欧本市、德国波鸿市举办“中国徐州”图片展,介绍徐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2002年10月,受邀赴日本半田市报道半田5年一届的传统节日“山车节”,栏目记者还参与了当地CAC电视台的直播并接受采访。
在走出去的同时栏目还有选择地请进来,1999年9月在徐州—雷欧本结好五周年之际,《国际友城之窗》邀请了雷欧本市管弦乐团来徐州市共同庆祝,为两市交往揭开了新的篇章,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2000年5月,雷欧本市爵士乐团也受邀来徐访问演出,增进了两市人民之间的友谊。
3 结语
时至今日,电视外宣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而友城外宣依然是城市电视台外宣工作中最有实效的一种。通过友城间的交流,点对点的传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对外宣传的作用得以落实,《国际友城之窗》栏目的开办为城市电视台提供了构建电视外宣新渠道的一种思路。
[1]何静.电视外宣记者的综合素质浅析[J].东南传播,2008(4).
[2]郭光华.“内外有别”:从对外宣传到跨文化传播[J].当代传播,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