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舆论场》看评论类视听新闻节目的融媒体尝试

2016-02-28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9期
关键词:评论员舆论受众

李 倩(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从《中国舆论场》看评论类视听新闻节目的融媒体尝试

李 倩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舆论场》(China's Public Opinion Field)是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其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做了许多尝试。本文从这档节目的定位出发,通过分析其评论特色、内容与渠道的创新、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等方面对它在融媒体方面所做的尝试进行具体阐释。

中国舆论场;评论节目;融媒体

《中国舆论场》于2016年3月20日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定档于CCTV-4每周日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作为央视推出的首个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探讨人们关注的新事、大事、身边事,并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激发社会思考,致力于搭建沟通平台,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1 大数据的应用与多平台的展示

《中国舆论场》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央视网联合推出“中国舆论场指数”,实时关注全网新闻的热点舆情,盘点每日每周舆情最热TOP10,每期指数榜单均涵盖事件源发地、话题所属领域、热度数据及详细排名。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受众及时了解舆论热议的焦点;另一方面也为节目提供了选题。

在传播渠道方面,《中国舆论场》不仅每周日晚上在电视上进行直播,还在央视网播出,更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传播。

《中国舆论场》的官方微博每天实时推送热点新闻、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盘点每日舆情最热TOP10,关注舆论焦点。而通过微信公众号“精彩回放”项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任何一期节目的完整视频,是直播和点播的有效结合。并且在微信还可以看到舆情指数、网友热议和深度解读等。此外,通过微信还可以进行取票、抢红包、赞积分和兑换奖品。

《中国舆论场》的融媒体不是单纯地将新旧媒体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而是在不同方面进行了优势互补,增强二者在不同方面的黏性,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化融合尝试。

2 引入“在线观众席”,玩转多屏互动

《中国舆论场》节目的一大创新之处就是没有现场的“实体观众”,而是创造性地引入“在线观众席”。运用领先的新媒体技术,将电视、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深度结合,使全球网友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抢票,成为当期节目现场参与者,直接分享观点,向嘉宾提问,全程互动。

在节目播放过程中,观众可以随时提问和评论,在评论员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时,观众对此事的看法或对评论员的看法也会在电视屏幕的左侧展现出来,有点类似“弹幕”的效果,拓展了受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也增强了受众与嘉宾的互动性。

在线观众席让观众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极大地增加了观众参与节目的可能性。

3 从内容视角与用户思维进行创新

《中国舆论场》是直播节目,所以对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这档节目属于群言类评论节目,这要求主持人要处理好复杂的多线结构,把握好评论说理的有序性与群言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多元观点与主流思想之间的矛盾。节目每期请来的四位嘉宾既包括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相关领域的专家等。除了有专业的知识、缜密的逻辑、独到的见解外,还要有为受众所喜爱的表达方式、敏捷的反应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中国舆论场》会直播观众的对嘉宾的随时提问和评价,还会随时更新嘉宾评论员的点赞人数,极具挑战性。新媒体工作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四面八方的网友的观点和统计数据,汇总观众最想问的问题。虚拟观众席上的观众除了可以提问和发表意见外,还能“输口令,抢红包”,得积分。抢红包、攒积分等环节的设置,体现了《中国舆论场》的社交媒体思维,增强了观众对节目的黏度。

3.1 内容上选材民定,观点多元,辩证解读

不同于以往的评论类视听节目选题来自于新闻媒体,《中国舆论场》的节目选材来自于舆情指数和“关键词”,是真正意义上受众最关注的、当下最新事件和最热话题。

节目先会对新闻话题进行扼要的概述,然后嘉宾评论员通过“举牌”来抢发言机会,发言限定1分钟的时间。“举牌”抢答和限定嘉宾评论员发言时间是它的又两大创新。这既给嘉宾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增强了评论员发言的时间意识,利于保持受众的关注度。

3.2 形式上当前事件现场评论与观众评论双重直播

《中国舆论场》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直播现场节目,而且把观众与评论嘉宾的互动进行直播。可以说,它在双重意义上改变了传播的时间模式,压缩了新闻评论与现实生活的时间距离,拉近了评论员和观众的距离,增强了评论节目的感染力,具有现实意义。

[1]陈鹰.视听语言在栏目、片头动画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8(15).

猜你喜欢

评论员舆论受众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