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传统影视剧的影响及监管对策
2016-02-28陈礼春唐成基
陈礼春 唐成基 胡 亮 唐 蕾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九一台)
网络文学对传统影视剧的影响及监管对策
陈礼春 唐成基 胡 亮 唐 蕾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九一台)
近年来,网络自制剧的“台网双赢”,让大家看到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巨大市场潜力,也形成了一股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热潮。到目前为止,以《花千骨》《左耳》为代表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不仅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也分别收获了较高收视率和票房。但是一些由网络文学改编后的影视剧普遍存在偏离主流价值观、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下,提高从业者的创作水平、加强行业内的监督和管理。
网络文学;传统影视剧;监管
2011年,由鲍鲸鲸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33天》上映4天,票房收入就超过亿元,成为票房黑马,使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模式迅速升温。2015年五一档,《何以笙箫默》《万物生长》《左耳》等一批改编自热门青春小说的影片为争夺票房硝烟四起,一股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热潮正在涌来。就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热潮方兴未艾之际,网络文学也开始占据电视荧屏,《花千骨》《华胥引》等口碑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也引发收视热潮。随即各种翻拍、跟拍的网络小说被不断改编成为同类型的影视剧,导致影视剧质量良莠不齐。目前,政府对网络文化的治理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在行业内也只有2012年的“文学改编影视的第二次浪潮”论坛上,盛大文学与多家网站签署了《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联合备忘录》,这也促使更多网络文学作品投入影视改编怀抱。尽管网络文学庞大的用户规模为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提供了庞大的观众群和收视保障,但是如果一味的看重金钱利益,就会使大批水准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学涌入,则可能对中国影视行业造成冲击。
1 近期影视剧现状分析
2015年,由畅销小说家顾漫原著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称得上热得发烫、红得发紫,不仅收获了较高收视率,还被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卫视选作开年大剧。该剧凭借小说原著较高的人气,一经开拍就备受书迷们的期待。开播后,该剧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有经典网络小说改编剧中还原度最高的影视剧,同时也被观众评为“最具良心剧”。然而,在受到年轻观众尤其是女性追捧的同时,该剧也遭到了满满的吐槽,诸如女主角太木讷、剧情太狗血、制作太“节约”等。电影版的《何以笙箫默》更是满满的差评,在豆瓣的评分仅有3.7分。与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类似,网络作品改编剧《花千骨》也是大红大紫。《花千骨》在2015年6 月9日开播当晚就创首播双网收视第一,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14%,为同时段收视率之王,同时也登上了微博话题总榜、微博话题24小时总榜和微博实时热搜版三榜榜首的热议高峰,但超高人气的背后依然是各种吐槽和差评。在电影方面,改编自饶雪漫同名小说的《左耳》上映10日后累计票房就已突破4亿元,场均观影人次为同档期电影第一名,成为票房黑马。根据冯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万物生长》一经上映就获得了不少的好评,口碑一路走高。但电影《左耳》和《万物生长》依然逃脱不了被吐槽的命运。电影《左耳》被吐槽结构混乱、故事较俗,《万物生长》则被吐槽为情节无趣、结构混乱。可见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都是一边开播一边被吐槽,究其缘由在于网络小说大多是快餐式的,在剧情构造和人物的塑造上难免有所欠缺,因此改编的影视剧在艺术性和社会效益方面不如传统影视剧,而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要求比较严格,在创作动机和功能价值等方面更具规范性。
2 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存在的问题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是人民大众的道德指引,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承担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但是,许多网络文学都普遍存在偏离主流价值观、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病。
2.1 偏离主流价值观
网络文学凭借跌宕起伏的故事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但是它还并不能称作“主流文化”,原因在于网络文化并未承担起传播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传统文学在讲述故事时很多都强化“好人有好报”“正义战胜邪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正面的价值观,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是许多网络文学具有消极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正能量”往往不是写作的出发点,创作者更在乎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其中有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由于故事情节的需要放弃了经得起审思的价值观。因此,网络文学中存在过分的崇拜权力、财富、性的作品。此外,网络小说的自由性,导致部分小说题材或者情节不符合当前的法律及行业规定,所以很难将其进行影视化转换。例如:蔡骏的《第十九层空间》上映之前,广电总局对电影进行了删减和改动,引起了看过原著小说观众的不满,觉得电影失掉了原小说的精彩之处。玄幻盗墓小说《鬼吹灯》几年前便要改编成电影,但由于题材较为惊悚、敏感,没能在电影局立项。
2.2 注重商业利益,忽视内容塑造
网络文学刚兴起时,大部分作者借助网络这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学,虽然以玩票的心理进行文学创作,但总体上作品呈现出多样性。曾经写过《狂神》《光之子》《冰火魔厨》等多部高点击率作品的网络写手张威(笔名“唐家三少”),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定位:“像我们现在写的玄幻小说……不存在任何文学性,没有任何文学价值。只是让大家在一天工作之后,看一下放松自己。我只是要娱乐大家。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娱乐性为价值取向,以商业利益为最终目标的网络文学,文学性所剩无几就成为它的致命缺陷。但是随着网络和改编影视剧之后暴利的到来,很多写手为了迎合商业影视化的需要而忽视了内容塑造,甚至有的网络写手为了高点击率成为粉丝认可的码字“劳模”。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的过度自由化、语言的过度粗糙导致改编的影视作品质量水准大大降低。虽然网络小说和改编后影视剧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整体而言,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2.3 脱离现实生活
网络文学创作平台的开放性、主体的大众化造就了文学发表和阅读的“零门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全民皆可成为作家。网络传播中过快的更新和更替速度让作品的数量繁多,但真正的经典或者精品只是凤毛麟角。许多网络作家因为生活或者各种压力日写万言甚至数十万言,加之网络小说的作者年龄也在不断降低,涉及的题材和知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在这种情形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是虚幻有余,“分量”不足。2015年度中国网络小说精品排行榜和新书榜,前十名全是玄幻小说,可见玄幻文学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渐渐成为了网络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文学。在内容上、玄幻小说大多描述的是穿越到魔法世界的奇幻、左拥右抱的异能或者是逆天的仙侠等各种超现实的故事或人物,再通过各种离奇的情节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就如创作情感题材类的小说,由于多数年轻的网络小说作者缺乏相应的感情经历,因而作品中描写的多是少男少女间经不起推敲甚至“脑残”的爱情,缺乏相对深刻的东西。可见网络小说或多或少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所以由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也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槽点”。
2.4 以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吸引观众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不顾社会公德,大肆宣扬一夜情、换妻、血腥暴力等内容;二是,一些网站用挑逗性的文字,或带有侵犯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吸引网民点击阅读。网络文学在诞生的初期就深受商业化的影响,其文学性有着天然的不足。在商业化驱使下,网络文学中充斥着大量低级趣味、无聊低俗的小说,标榜着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宣扬着暴力、血腥、色情、背叛等不良行为,在商业利益的号召下,海量的垃圾文学充斥在网络文学的每一个角落。
3 监管对策
网络文学产业化扩大了文学生产的方式,创新了文学的样式,也为影视业增加了剧本的素材和来源。但为了避免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完全被商品功能所扭曲或取代,网络文学本身需要自我改进和提升,而相关部门也需要对网络文学进行相关的监督和监管。
3.1 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氛围
网络文学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源于创作者,因此,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氛围首要的是转变写手们的创作动机。目前,有些创作者为了作品可以改编成影视剧得到丰厚的利润而一味舍弃文学的本质和责任,这无疑是削足适履。电影《搜索》的独家营销及发行负责人张文伯曾表示:“相中这部网上小说,除了故事吸引人,还因为它入围鲁迅文学奖。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不是职业作家,但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水准不低,入围便是最好的质量保证”。由此看来,影视剧改编成功的关键是创作高质量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从业者在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要坚定文学创作的信念、坚守文学创作的底线,在创作中用文学性的标准和要求来指导写作,在作品中更多地传播社会正能量,提升作品的责任感、道德感、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网络文学平台的提供者,不仅要遵循市场法则,还要注重文学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人文精神与历史理性的统一。只有所有的参与者相互制约和一起努力,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网络文学氛围,从而创造出真正代表主流文化的作品,最终使网络文学担当起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
3.2 鼓励影视剧剧本创新
近期《花千骨》《盗墓笔记》等热门网络小说改编剧火爆荧屏,巨大的产业效益和商业效益让网络文学的创作者盲目跟风,导致影视作品多次被跟拍、翻拍,网络文学题材趋向单一化、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由于翻拍的影视剧剧本缺乏创新,导致影视作品不仅缺失了原著创作的精髓,而且也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也难免遭到“故事剧情太狗血”的吐槽。因此,对于网络文学从业者而言,应该注重文学版权的保护和作品的创新,使作品成为影视剧优秀的素材和来源,而影视业和网络平台应该鼓励影视剧的剧本创新、提高影视剧的水平。
3.3 加大改编影视剧的审核力度
根据联合规章《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12年7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及2014年1月《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等规定,网络剧的内容审查机制实行的是“自审”制,即自审自播、持证制作、持证审核、备案编号。一些视频网站为了商业利益故意放大内容审核的尺度,大打政策的擦边球。因此,网络剧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网络剧线上线下制定统一审核标准。
3.4 加大政府引导和查处力度
近年来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较高的收视率和回报率导致其同质化现象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防止其在荧屏上过度“泛滥”,引起受众们的反感。对于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如六道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流露了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崇尚暴力等心理因素,对青少年会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提高对网络文化的依法管理能力。
4 结语
网络文学作品为影视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影视剧的内容,拓宽了影视剧剧本的来源与渠道,增加了影视剧的题材,但为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之路更加顺畅,就需要在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下,不断提高网络文学创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强化文学网站及媒体的文化传承责任。
[1]张伟巍.中国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周平.试论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文学性”策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杜晋华,王晓晶,李星池,等.如何从网络小说炼成当红影视剧[N].精品购物指南,2011-10-13.
[4]高媛媛.对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思考:炙手可热 精品匮乏[N].光明日报,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