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四性” 增强“四力”
——从《阳光问廉》的实践谈舆论监督报道
2016-02-28周明燕
周明燕
(作者单位:巴中市广播电视台)
提升“四性” 增强“四力”
——从《阳光问廉》的实践谈舆论监督报道
周明燕
(作者单位:巴中市广播电视台)
巴中《阳光问廉》作为四川21个市州中首创的全媒体直播节目,始终坚持现场质询不彩排,直面矛盾不回避,使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参与、监督、得实惠,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成为巴中党委政府重视和信任、群众欢迎和喜爱的舆论监督品牌。
2015年12月18日,省纪委在巴中召开全省总结推广《阳光问廉》工作会议。2016年3月16日,《阳光问廉》节目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首次对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召开研讨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网等高度关注,相关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阳光问廉》其成功之处,笔者以为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升节目实效性与影响力的根本
1.1 紧扣中心,选准主题
《阳光问廉》通过在电视、电台、网站、报纸开设专栏,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微博、QQ五种渠道,广泛搜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节目主题。《阳光问廉》自开播以来,先后围绕“铸利剑·正风纪”“聚焦民生·高扬利剑”“聚力正风肃纪·护航扶贫攻坚”“法治阳光行动”“纪律面对面”“担主责·践承诺”“护航脱贫攻坚·保障民生民利”等主题,开办了8期节目。
1.2 正反典型,导向鲜明
《阳光问廉》通过信访举报“筛”、监督检查“找”、案件查办“挖”,选定多发、易发、普遍的典型问题,曝光一个典型,解决一类问题;通过寻访具有引领性的先进典型,树立一个标杆,带动一方风尚。如通过曝光“住洋房吃低保”的问题,全市开展了低保评定专项整治,清退“人情保”“关系保”1610人。如通过选树优秀“第一书记”熊正庭,同时曝光“干部结对帮扶走样”“扶贫互助资金送礼”等问题,推动全市调整“第一书记”130余人,引领带动全市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 群众广泛参与,是提升节目群众性与公信力的核心
2.1 多元参与
《阳光问廉》分问题线索征集、记者暗访调查、全媒体现场直播、问题督查督办四个环节。考评团成员通过自主报名、组织推荐等方式产生,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和热心群众组成,其中热心群众占比70%。
2.2 互动参与
《阳光问廉》从刊发主题到直播问廉,群众都可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反映具体问题。在直播中,针对短片反映的问题,场外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互动,并随机抽点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考评团对被问干部的回答进行满意度测评,未达到60%的,必须再次作答。同时,及时汇总问题,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并通过子栏目《阳光反馈》向社会公开公示,让互动得以延伸,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真正打破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信任监督、愿意监督、敢于监督,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真实,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6年第三期《阳光问廉》直播节目首次走进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三十二道梁,以“担主责·践承诺”为主题,重点围绕党委中心工作、“244”专项整治、维护民生民利进行问廉互动,使节目更接地气、更能倾听民意。
3 整合监督方式,是提升节目权威性与监督力的保障
3.1 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和纪检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既是监督模式的创新,也是监督方式的整合,凝聚推动了问题解决的合力。“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截至目前,《阳光问廉》共督促整改问题241个,问责163人,其中,对59人党政纪处分,对104人运用免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约谈函询等方式进行了问责。
3.2 突出宣传服务
《阳光问廉》把前期搜集的反映强烈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素材,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设置尖锐的问题,通过提出犀利的问题,对干部的工作及其作风进行检验。《阳光问廉》节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点评嘉宾来问来答,确保及时发出权威解读以占领舆论高地,在政策解读中体现服务。既点到根源,又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帮助被问干部找到问题整改的突破口。干部亲切地视《阳光问廉》为业务提升的助推器、强化管理的催化剂、直面媒体的大讲堂、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4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节目形态,是提升节目可看性与传播力的前提
(1)在议题设置上,把握好时机。省、市委作出关于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后,《阳光问廉》先后开播两期节目曝光了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工程质量、工作责任落实等问题。2016年岁末的《护航脱贫攻坚》节目直播期间,接听热线电话85通,短信、微信微博、网页跟帖等215条,直播网页、无线巴中、掌上巴中APP点击量23.1万人次,全市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户外LED等全媒体收听收看,当晚电视收视率为6.39,收视份额为11.75,居当晚20:00至22:00所有落地和地面频道首位。
(2)在节目定位上,打破了过去批评类报道单项的传播方式。除了记者的暗访调查,还有公众的调查;不仅有演播室的访谈,还有考评团成员的深度参与。
(3)在节目形态上,多方发问+评论。直播现场设置点评嘉宾和媒体观察席。由主持人单方发问,改为主持人发问、问廉代表团发问、主问廉嘉宾发问。三方发问,问得更明、更准、更狠,可谓切中要害。形式的创新,带来问廉效果的提升。
(4)充分运用了电视的特点,保持一种节奏,构成一种氛围。暗访短片通过足够的吸引力把受众引到现场,呈现事实,揭示本质。主持人质询有底气,现场的干部作出承诺、评判成员作出判断时有坚实的依据。节目层次丰富,既有悬念又有情节,更有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