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下的悲剧性分析
——以《百鸟朝凤》为例

2016-02-28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悲剧性唢呐

丁 悦(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人文关怀下的悲剧性分析
——以《百鸟朝凤》为例

丁 悦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虽然当今的中国电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但却存在着缺乏文化内涵、热衷商业炒作的现象。《百鸟朝凤》以个体折射时代变化,回避宏大的历史叙事,以唢呐手艺的传承表达中国快速发展之初的社会阵痛,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悲剧性。这部影片传达了本民族的历史、民族意识和民族内涵的深邃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认清社会现实,弘扬民族文化。

百鸟朝凤;人文关怀;悲剧性;民族文化

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遗作,《百鸟朝凤》给人的主观感受就是一部缅怀大师,体会影片中深厚的人文关怀及充满悲剧性的一部影片。

影片对当代中国进行观察和叙事,老一辈的唢呐匠是受人敬重和爱戴的手艺人,风光的坐在太师椅上为死者吹一曲唢呐超度亡魂,根据个人德行的不同,有不同的歌曲送行,然而,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享有百鸟朝凤这支曲子。人们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敬仰就像是对具有最高德行的人的敬仰一样,不断鼓舞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行,在死后才能配得上这首曲子。影片的主人公焦三爷是一个看起来外冷内热,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的老唢呐匠,他收下天鸣这个天资不是很好但是却很善良孝顺的弟子,并且倾囊相授,焦家班此后被游家班继承。这时,恰逢中国快速发展起步之初,高楼大厦迅速崛起,人们的时代观念也在随着开放的步伐逐渐开放,人们开始接受大量外来文化,影片中西洋乐队和唢呐乐队的争风,无不体现着传统手艺被割裂、分散直到最后的消解。影片表达出导演所理解的、在中国快速发展之初社会的阵痛,烙印在各个角色身上的那种期待与失望,异常坚定又茫然无措的命运。

1 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人文关怀

1.1 人文关怀下的个性回归

在国产影片创作繁荣与喧嚣的背后,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许多国产电影在追求高票房、高上座率的同时,忽略了电影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电影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挖掘,人文关怀是电影的灵魂所在。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命运、幸福相联系。电影是人类生命情感的文化媒介,一部电影的终极价值正体现在其人文关怀方面。故事在呈现导演的意图和创作态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留白”的手法,含蓄讲述了中国传统唢呐艺术即将走向消亡命运的悲哀。在刻意的情感节制中,力求平静地表达出个人如何以一种拒绝遗忘的姿态在历史的悲剧中实现自我救赎,以此体现出对生命个体的人的怜悯和尊重,实现了人文关怀下的个性回归。

1.2 人文关怀下的道德回归

焦三爷作为时代变更的重要人物,仿佛预见了未来的变化,挑选游天鸣这样懂得坚守的人来继承他的衣钵,传扬唢呐这个古老的手艺。主角焦三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角色,他有自己作为唢呐传人的做人标准,影片中没有达到吹奏百鸟朝凤德行标准的人,即使逝者家属给再多的钱他也不会为他吹奏,这就是手艺人的坚守和底线。正像影片中人人都特别期望听到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但真正听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天鸣的父亲正是怀着这种崇拜心理,把天鸣千方百计送去焦三爷那里学唢呐。归根结底,游父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抛开金钱与物欲,单纯地追求精神,追求对德行品行高的人的崇拜,这就是对人的人文关怀。

2 人文关怀下的悲剧性

2.1 揭开幻像下的悲剧性

在尼采美学《悲剧的诞生》中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作出了解释,日神精神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求本体,酒神精神是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的面纱掩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两者彼此交融,相互依存。面对剧烈转型的中国,很多属于中国特色的手艺或思想——如影片中的唢呐艺术和对德行高的追求,在外来力量的冲击下产生了日神精神中的外观幻觉,人们盲目追求,以为那就是美好的,过分崇拜和迷恋国外的那一套理论和实践。片中天鸣的师弟蓝玉最后放弃吹唢呐去大城市搞建筑,高楼大厦崛起是建立在古老民族的废墟之上的。现代化轨迹这种外观幻觉掩盖了古老民族,掩盖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本体,这就是尼采美学中日神精神沉湎外观的幻觉,用美的面纱掩盖了本来的悲剧面目。然而,只有直视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入侵,揭开这层面纱,破除这种外观幻觉和本体沟通,追求本体,才能让酒神精神充分发挥,达到两者的交融,使其相互依存。

2.2 直面传统消亡下的悲剧性

《百鸟朝凤》在看待即将消亡的唢呐艺术和精神的态度上,都是直面问题所在的,喜剧是逃避,悲剧才是面对,正像一个永远的悲剧性母题——死亡。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所述,“唯有面对死亡,才能充分展示生命极脆弱又极其强韧的丰富内涵——与不能解的无常无奈与其不可迫使的庄严与尊贵。死亡体验,是生命过程中一切体验的最高峰”。是的,影片中焦三爷最后用死亡捍卫了唢呐手艺人最后的尊严,片中天鸣因高烧不能给逝者吹奏百鸟朝凤的时候,他拼了命担起唢呐队的责任,最后倒在了自己的血泊当中。后来得知他当时已是肺癌晚期,他的悲剧烘托了死亡的意义。焦三爷的死引起了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或许怜悯三爷一代唢呐巨匠的逝去,或许怜悯中国社会变迁导致的时代更替,又或许只是抒发一下个人情绪;或许单纯只是恐惧死亡,或许恐惧唢呐这个古老艺术的消失,又或许是对时代更替未知发展的恐惧。影片中产生的这种悲剧快感,是由于在悲剧中痛苦得到淋漓尽致得体现,与此同时,观众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了充分的缓和与宣泄。这种郁积的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高强度紧张感的消除,而且,也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力的向往,生命的力量迫使一切生物都走向维持生命这个相同的目的。在电影这种悲剧性的前提下唤起观众观影后的生命力,唤起观众对唢呐这个曾经不了解的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变迁中人性的反思,更唤起观众们在面对中国快速发展问题上的立场反思。

2.3 “共鸣”和“间离”下的悲剧性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过,电影是现实生活的渐近线。对电影来说,对现实人生寄予深切关怀,揭示当下社会转型期的深层心理状态,给予社会大众以心灵抚慰,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那些经历过社会转型的观众而言,其心理随着电影重新见证了时代的变化,经历了情感共鸣的过程,将自己同角色认同获得情感共鸣。对于那些没有经历社会转型的年轻观众而言,产生了间离反应,在影片中间离出来,建构自己的认知。布莱希特主张用“间离”来取代观众与剧情之间的感情融合,其在《论实验戏剧》一文中指出,间离“是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为人熟知、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间离使人们不沉浸在融合的感情之中影响判断,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事实,认清真相,做出客观的分析,在面对唢呐技艺的逐渐衰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人员找到天鸣了解情况,这也许是对这项艺术最好的结局了。

3 结语

纵观当下的国产电影市场,影片极度缺乏文化内涵,热衷商业炒作,电影人缺乏职业精神,片面追逐名利,无厘头、低俗化和宣教的影片占据整个大荧幕。吴天明导演的这部《百鸟朝凤》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清新厚重的气息,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的简单清新却透露着厚重的文化感,这是一部没有炒作、不胡编乱造、不模仿、没有低俗品味的电影文化。像《百鸟朝凤》这样优秀的电影,不仅对内可以取得凝聚人心的作用,对外还可以宣扬和树立国家形象,起到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传达自己本民族历史、民族意识和民族内涵的深邃文化,只有在表层的叙事之外触及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创造更好的电影。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悲剧性唢呐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又听唢呐
唢呐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