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方言电视节目传播的利弊研究

2016-02-28郭艳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电视节目

郭艳辰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我国方言电视节目传播的利弊研究

郭艳辰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近年来,方言节目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一方面各电视台借此提高了收视率,另一方面“方言传播”的负面因素也随之而来。方言节目的出现与政府全面推广普通话之间的矛盾,和对于非方言地居民的影响等亟待解决。本文从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出发,延伸到地位转变及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的优劣势等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对方言电视节目传播的利与弊进行研讨,并对其发展出路和改革提出思考。

方言电视节目;存在问题;思考

1 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它并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由于方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它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和所使用。”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2014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通话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的通知。但方言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并能够赢得一定的受众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1 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是市场化的产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6月,全国共有近两千家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有五百余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各个省级电视台上星打破了中央台一家独大的一边倒局势,使这位电视界的龙头老大不再敢掉以轻心;省级电视台面临着前面有中央台,后面有城市台,旁边有几十家兄弟省级电视台这样复杂的发展窘态;市县台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电视运营商为了实现盈利,各级电视台只得背水而战,进行改革。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一些电视台投机选择在节目的形式上进行改革,方言电视节目就这样产生了。

1.2 方言独有的地域性特征是提高收视率的保障

贺知章有这样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出人们对于本地语言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便在沟通频繁、交流方式多样的21世纪,人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乡音乡语。方言电视节目就是利用大家最熟悉的家乡话,讲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利用人们对方言的特殊情感,有效利用地域性特征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提供了保障。总之,这类节目触发了感情与文化的微妙共振,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1.3 方言电视节目更贴近老百姓

方言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和喜欢,是因其选材大部分都是身边事、家庭事,都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小事,就算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社会底层人民也能够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方言电视节目具有区域感染性,即满足生活在此地区的百姓的文化、精神和心理需求。方言是装载着这片地域上的老百姓们的情感,在特定区域中形成的文化,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运用其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很快吸引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能够形成很好的代入感,仿佛这些事情就是自己经历过的,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样,还能够瞥见“自己的影子”,运用方言能够很容易使受众产生心理认同感,找到一种归属感。

1.4 方言电视节目满足受众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新事物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目光。普通话统治的电视世界是没有变化的,是单一的。有相关人士犀利的批评过,中国电视是一个没有自己语言的电视,我们的电视里,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观众对以普通话所编织的话语空间开始反映迟钝的时候,当被乏味的普通话统治的‘高雅’世界所淹没的时候,方言所谓的‘土气’‘粗鄙’,给他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新鲜感。”2

2 方言电视节目存在问题

方言电视节目虽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易于贴近普通老百姓,尤其容易被方言地受众接受。但随着方言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一路攀升,其消极影响也逐渐显现。

2.1 内容选取娱乐化

“当前,世界上产值最大的四大产业是旅游、信息、娱乐、传媒。绝大部分的消费品产业,都在竭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要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娱乐因素’则是利器之一,因此娱乐业正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3在中国,娱乐经济的影响也日渐明显。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高速发展,国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其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随之膨胀起来,于是一些产业如体育、游戏、旅游、传媒和通讯等,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娱乐方面偏移,而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更成为21世纪的暴利盛宴。简单的娱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媒体蜂拥而上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曲解、异化娱乐的含义时,泛娱乐化便占据主导,使节目走向低俗化的泥潭当中,无法自拔。另外,在一些地方方言节目中,媒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刻意制造方言卖点。从一些方言电视剧的内容上就可以看出来,内容雷同,涉及面狭隘,逃离不出世俗的怪圈,为了博取收视率耍酷卖乖、讲荤段子,甚至将生理有缺陷的人作为故事主人公。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当人们把这些奇特、庸俗、暴力和情色等不良文化当作正常的文化产品消费时,长久以来,就会形成一种以不良文化消费占主流的心态,积极向上的文化就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也就是说,媒体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法宝并不是用泛娱乐化来迎合受众,当受众回归理性思考,媒体的泛娱乐化便不能支撑其继续发展了。

2.2 语言粗俗庸俗化

方言电视节目中方言的运用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盛宴”,节目不再是单一的普通话,很好地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丰富了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方言更多地成为一种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而使用的工具时,方言电视节目必定会被扣上庸俗化的帽子。“例如,在四川版的《猫和老鼠》中,剧中动物的轻声哼唱,被改成了《常回家看看》的调子,歌词更被改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找点时间,找点空闲,狐朋狗友,搓上几圈(特指麻将)。’”4好莱坞经典动画片就这样变得人魔鬼样。试想一下,当这些含有暴力和情色涵义的词语出现在纯真的孩子们的童年时代中,将会是一个什么概念?

2.3 受众选择区域化

方言电视节目运用地方话进行传播,表面上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但其实在无形中设置了一道语言沟通和信息传输的障碍。首先,从地理环境上讲,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方言繁琐,存在不同方言区,就是同省市方言也是各不相同。方言节目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传播的空间较小,针对的受众也比较集中,同时不能跨地域传播;其次,从观众接受层面说,不同地域的方言差异十分大,能听懂这一地区方言的人不一定听得懂另一个地区的方言,所谓“十里不同音”便是这个意思,观众能够接受的范围自然非常狭窄,对于地区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更是不利。

3 对于方言电视节目的思考

3.1 方言电视节目始终处于非正统地位

“如今,在民族语言里,方言的作用正在逐渐缩小,并将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5笔者认为,我们要看到方言电视节目对方言传播的积极作用,至少能够让本区域内的居民不忘“乡音”。同时,要注意到随着方言电视节目不断壮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只有将方言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控制在一个“度”之内,才能够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毕竟,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使用方言传播的电视节目将始终处于非正统的地位。

3.2 方言电视节目的有力竞争力

方言电视节目的成功并不单单是因为方言,更看重节目的内涵、文化的传播。另外,节目品牌的打造也能够帮助节目提高竞争力,其实这也是吸引关注的好办法。所以,找准有力竞争力是方言电视节目能否走出重围的重要指标。

3.3 方言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电视节目将方言作为主要语言是“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当受众的好奇心理消失时,方言便不再是一个卖点了,所以,在制作节目时应当看重内容、信息的本土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语言的本土化。换言之,可以说是方言从属于方言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信息并为其服务。

3.4 方言电视节目的“双语化”

所谓“双语化”,便是给方言电视节目配上与方言同步的普通话字幕。这种方式和引进国外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做不仅能够发挥方言电视节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能够在响应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同时,使外来人员能够更快地理解方言的意义,同时和本方言区的人们一起享受方言带来的乐趣。

4 结语

现阶段,方言电视节目的存在对于丰富荧屏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满足受众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方言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想求得长久发展,出路并不局限于“形式”,而更看重“内容”,要充分利用方言这一吸引受众的手段创作出内容充实的电视节目。总而言之,在这个以“内容为王”的时代,节目内容才是真正的王牌,语言只能作为内容的附属品,因而方言电视节目要想长久生存不断壮大就必须将提高节目质量放在首位。

[1]王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6(8).

[2]王琳红.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的特点及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传播,2016(10).

注释:

1 麻敏:《方言播报高收视率背后的冷思考》,载《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7年第4期。

2 李幸:《电视主持人:放下你的架子》.2005年10月27日《新京报》,第8版。

3 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4 罗雪挥:《方言的片面性繁荣明》,载《新闻周刊》2004年第3期.

5 王振业:《文史要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电视节目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