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6-02-28陈军
陈 军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陈 军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随着广播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改革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和专业能力的培育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展的“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一体化(以下简称“三室一体化”)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希能为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可具操作性的思路。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模式;三室一体化
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意在打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室的鸿沟,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把学生在教室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实践中,将工作室变成实验室有效的补充,打造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教体系。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融入产业,体现专业特色,具有强劲竞争优势和适应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1 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经过学校老师、影视行业人员的双重专业指导,可完成新闻片、专题片、微电影、宣传片、广告片、综艺节目和舞台剧等节目的制作,并将策划、导演、编导、舞美、灯光、摄像、编辑、动画和音响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践锻炼,使学生从稿件撰写到编剧、采访、主持、播音、摄像、特技、灯光、非线性编辑和演播室等实验实训内容得到锻炼,有效地解决了广播影视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能力、创意能力和综合技能不强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1.2 完善了实验室的建设
目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学生数量急剧膨胀、实验室建设滞后、实践实训教学平台有限等问题。实践教学中实验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难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室一体化”可进一步补充实验室,增加实践机会,统筹安排实验内容,能把课堂中学习的内容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它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可以在校内、校外、教室、实验室,也可以在工作室,这个根据教学和项目需要来灵活选择实践环境。
1.3 搭建了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三室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强化学生对广播影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应用服务水平,符合广播影视创意产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本质要求。“三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自主创业意识和技能上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
“三室一体化”实践教学一改往日教师只站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的状况,教师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播者,更是技能训练的示范者、引导者。教师必须结合本身专业特长对项目负责,在学生当中做好带头作用,他本身也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中有一个较大的施展空间,这无形中就给教师施加了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能力都得到提升和优化。
2 “三室一体化”实践教学基本模式
2.1 课堂教学动态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实践方面,特别是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课堂的内涵,把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课堂。教师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可通过采用小组讨论法、互动式启发法、观摩法、案例教学法和话题式等动态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室教学开展变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空洞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具体形象的教学实例,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1]。例如,《传播学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导论》等基础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观摩法等,挑选经典的影视案例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摩这些经典案例,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主动参与到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的讨论中来,这种启发式教学,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DV节目策划与制作》《广告创作》等综合创作课程,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可将高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室等环境创作的作品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一起和学生观摩与讨论,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明确学生如何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课堂教学动态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讨论之中,还会为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室、工作室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做好铺垫。
2.2 开放式实验室教学
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式实验教学以项目为纽带,由验证性实验向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过渡,由管理型实验室向服务型实验室过渡,充分发挥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更充裕更自由的实验时间里来完成课堂教学部分的实验内容学习和各种项目的创作。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我们在每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都安排以项目为纽带来带动实训教学。项目带动实训教学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具体的教学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2]。为了保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项目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在课外与节假日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值班,摄像技术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录音室、演播厅和摄影棚等实验室有组织地向学生开放。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既深化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应用了已有的专业技能知识,在项目实践中遇到困难问题的是时候,学生又会主动去学习新的专业技能知识,在这些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2.3 创建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工作室”制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环境开放等优点,在国内外艺术院校中得到不断地流行与实施[3]。广东技术师范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教学工作室由学院牵头,以教研室为主导,以实验室为主体,共同完成实践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工作室人才培养在原有实验室培养体制的基础上,打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室的鸿沟,以项目来带动学生、培养学生。教学工作室分为项目工作室和创作工作室,而每个环节可平行设置策划工作室、摄制工作室、后期制作与包装工作室、纪录片工作室、广告片工作室等。其中项目工作室承接校内外的影视创作项目,或指导老师自带的项目,“真刀实枪”开展项目创作。创作工作室由导师制定实践项目来进行教学训练。教学工作室拥有各专业优秀教师,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工作室的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特长结合实际项目为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双重专业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与创新创业潜能。近三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室承接完成了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查娱饭后》娱乐资讯类节目,每周一期,时长20分钟;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生活调查团》生活资讯类节目,半月一期,时长25分钟;广州团市委《穗团新闻》新闻资讯类节目,一月一期,时长30分钟的节目拍摄与制作。教学工作室承接的这些节目播出具有实效性,学生在节目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必须与老师、行业人员进行沟通,跟进进度,按行业播出标准要求制作。在教学工作室锻炼过的这些学生因其理论知识扎实、上手快、创意佳而被社会所认可。他们目前大部分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佛山电视台》《潮声卫视》《凤凰网》《网易视频》《56网》等媒体机构从事监制、导演、编导、制片等职务。
2.4 融合校媒和社会大舞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教室、实验室和工作室,而要灵活开展多种实践形式,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拓宽专业能力的培育平台,形成一个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多渠道、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牵头组织成立影视传媒社团,以这些影视传媒社团为平台,联合校团委、学生处和宣传部,结合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实践能力宣传、比拼大赛等。我院学生骨干在专业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目前成立了“摄像协会” “摄影协会” “3KM电影协会” “青客影像传媒工作室”等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微电影大赛、摄影摄像大赛、主持人大赛和新媒体创意大赛等。同时,社团成员在专业骨干和高年级成员的传帮带下,大家互相比学赶帮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社团的指导老师还负责督促社团学生成员创作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参加各种竞赛,如省级以上的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比赛,这些活动的组织都有效地提升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融合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构建开放的实习环境和实践平台。依托校园媒体这个平台,学生可提早练兵,强化素质。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园媒体融合平台——《广师校媒》为例:广师校媒定位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实训平台,除指导老师外,所有的干部和成员都由学生来推选担任。《广师校媒》内部机构设置有新闻部、专题部、综艺部、记者部、播音主持部、制作部、播控部、网络与新媒体部等。各个部门的部长又根据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水平,把部门成员分到不同的栏目组中去参与实际项目的创作。学生通过《广师校媒》这个校园媒体融合平台可以使策划、编导、采访、拍摄、平面设计、三维动画、播音主持、舞美、灯光和音响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近三年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广师校媒》上累计制作并播出了的新闻、微电影、宣传片等影像节目多达6 000多分钟,撰写发布的新闻稿500多篇,在微公众号上撰写发布推文200多个专题,其点击量达到122 770次。
通过社会大舞台,与媒体行业机构联合,立足项目创作,拓展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适应企业化管理、遵循绩效考核方式,在与媒体行业机构合作的实际项目的创作中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目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影视传播系列实训将主体拓展到企业,相继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佛山电视台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在参与电视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员交流学习,得到他们的指导;同共青团广州市委合作建立的《穗团新闻》平台,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与社会共同开创的一个合作服务型应用平台,主要侧重于服务社会,强调服务型应用。《穗团新闻》节目的采访、拍摄、制作、包装和播出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同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视集团世通华纳合作建立影视制作基地,承担世通华纳广州分公司的节目制作。在与社会良好的互动中,达到了社会、学校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2.5 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三室一体化”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大多数实践活动很难用具体的课时、工作量来量化,因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来监督和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实践任务。教师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移动互联网、QQ、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及时充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跟踪了解学生实践的进度动态,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鞭策和鼓励。教师在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定上,要改变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成绩的评定方式,评分重点以学生完成的实践项目作品质量为主。此外,通过项目学分制取代成绩评定式的考核鉴定。学生按要求完成规定的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的考核可以促使每个学生去多实践,多完成项目,多拿学分。
3 结语
从教室到实验室、工作室,从课内实践到课外实践及监督评价机制,本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了探索,为其他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完善实验室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效果。
[1]苏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机制[J].新闻传播,2013(9).
[2]蔡月忠.开放式影视传播实验室在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3).
[3]张明.基于“工作室”制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
[4]李芹燕.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育与探索[J].新闻界,2010(4).
本文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2014年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GDJ201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