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转型方式研究论述
2016-02-28曹雪皎
曹雪皎
(作者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转型方式研究论述
曹雪皎
(作者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从之前单一的报纸、电视、广播等获取方式扩展为全媒体方式,而且网媒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这间接也对媒体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多要求,新媒体更简单、快捷、环保,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受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拥有传统读者优势的传统媒体、网络红人、大V脱颖而出,他们引导着话题,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也对新闻采编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新闻采编;转型
人类文明的创造与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得益于信息记录和传播,从远古时期的龟壳、铜鼎到竹简、宣纸、毛笔,每一个发明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电磁波的广泛辐射,手机、电视、电脑传播信息的方式被称为新媒体,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服务于全球至少80%的民众。本文从新媒体对采编的影响入手,探索新闻采编在此背景下的转型方式,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1 新媒体对采编队伍的影响
1.1 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例如,记者的工作就是采访写稿,编辑的工作就是核对,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播报,但新媒体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信息收集和编辑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营销能力,这需要参与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整个环节,这样才能与受众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概括而言,就是采编人员需要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参与到新闻产品从酝酿到售后的所有环节中去,这也需要相关的院校要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1.2 对管理者管理方式的影响
传统媒体管理人员比较注重对员工纪律的要求,如按时上下班,按规定格式做工作报告等。但是新媒体从业人员很多是90后,在思维方面比较灵活,;在利益方面,很多新媒体从业人员会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线索,他们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对于他们来说,之前的考核方式无疑是一种拖累,那就需要转变考核方式,可以阅读量、社会讨论度等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转型方式
2.1 培养专才
由于惯有理念的束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转型后并不能很深刻的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因此把从小在电脑、电视旁边长大,并且对其有热情的学生培养起来是补充人才的根本之道,因为他们知道网民需要什么才能针对性的生产。对此,相关的学校和学院应该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思想保留下来,然后纳入比较实用的如手绘、PS、Video制作课程,积极鼓励学生经营个人账号,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邀请其做分享;同时,可以学校申请公众账号以供学生实践,这样学生既有基本的理论作为铺垫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2.2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本质就是真实、有效、及时。传统媒体在转型中要想与纯粹的新媒体有所区别,就应该认识到新媒体存在的缺点,并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新媒体消息一般都是网民发布的,这显然在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作为传统媒体就要在质量上面取胜,追求品质、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并能够使独特的思维观点解剖新闻,发掘新闻热点,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中做能够被读者发现、认可的龙,以自己的真实和独特观点获得手中的认可。另外,要贯彻落实传统媒体严格的审稿优势,严格遵循这些审稿流程,坚决杜绝虚假的新闻,让受众监督成熟的审稿制度的落实贯彻,严格遵照正确的审稿程序完成稿件筛选、修改,坚决杜绝新闻造假,让受众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
2.3 打造团队
虽然在第一点中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但由于个人在知识体系和认知方面的差异化,笔者认为多人团队,各有所长,又可相互替代不失为一个更加合理的转型方式。例如,微博上比较红的团队,狗仔“卓伟”虽是以偷拍为生的,但是成员之间有专门获取明星行程的,有负责开车的、有负责拍照录影的、有负责公关的、有负责经营团队微博账号的,这种团队的好处就是多人能够生产出更全面的内容,突然少一个人其他人也可以快速顶上,同时解决了多个技术专精人员组成团队问题和个人全才人员缺乏问题。
3 结语
新媒体传播时代已然到来,新闻报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公众媒体是否能适应这种传播方式关系着生死存亡,而采编人员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应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使传统媒体获得新生。而且新闻采编人员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要求,跟得上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做到自身采编行业的更新与团队打造与建设。
[1]程毅韬.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的转型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
[2]李玲玲.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及其调控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3]王瑛.传统媒体转型时期“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4]吴晓芳.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监管与传播秩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