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香飘万里 荒山变黄金
——瓮安县加速茶产业发展纪实

2016-02-28刘开建文敬友朱正江刘芝明龚晓辉

绿色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瓮安县瓮安茶业

文 刘开建、文敬友、朱正江、刘芝明、龚晓辉

茶香飘万里 荒山变黄金
——瓮安县加速茶产业发展纪实

Tea Fragrance Floated Thousands of Miles and Barren Hills Became Gold

文 刘开建、文敬友、朱正江、刘芝明、龚晓辉

采茶

9月的瓮安,清溪潺潺,满目翠绿。走进瓮安县的茶叶基地,只见山山岭岭、沟沟寨寨,茶树一垄一垄,绿油油,齐刷刷,把山坡涂得绿意醉人。茶园里,处处是手挎竹篮采茶的妇女,处处是种茶的战场,平整土地,移栽茶苗,茶园管理,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机勃勃。

记者走进瓮安县建中镇鑫产园茶业基地,只见那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茶树,就像一块块墨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村前屋后、山头地坡。抚摸着这一株株茶叶树,当地的老百姓高兴地说,这是他们的“摇钱树”。

2015年,全县春茶产量1646.33吨,产值7875.3万元;夏茶产量2700吨,产值10700万元;秋茶产量2300.62吨,产值11503.1万元。

2016年4月,春茶绿茶产量731.9吨,产值6456万元;绿宝石产量475吨,产值5625万元;瓮安白茶产量30吨,产值3600万元;黄金芽产量0.1吨,产值176万元。

截至目前,瓮安茶园面积已达20多万亩,该县力争到2020年,实现茶叶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实现投产茶园面积22万亩,茶叶产量8785吨,产值7.46亿元,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420元、茶农人均纯收入1633元。

支柱产业 握指成拳发展

采茶季节,瓮安迎来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近年来,瓮安县将茶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调整充实了茶产业领导小组,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将土地开发办公室整合到县茶办合署办公,还抽调林业、国土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形成了一支以县茶办为主,各部门、乡镇共同参与的茶产业发展工作队伍;对茶产业企业,开展县领导及部门领导挂帮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等,加强对企业的协调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产技术和群众纠纷等各方面的问题,形成了县四家班子领导包片,部门包乡镇的齐抓共管发展格局。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出台茶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委托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专家编制了《瓮安县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瓮安茶业是“都匀毛尖茶核心生产基地、珍稀名贵茶叶生产基地”,出台了《瓮安县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用三年时间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茶农户均收入2万元,提高森林覆盖率6.6个百分点的目标。

为达此目标,瓮安县制定了实施优惠政策作为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该县大幅度增加扶持资金额度,进一步拓宽茶产业发展的扶持范围,从基地-厂房-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给予扶持,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对种植1亩绿茶补助1100元、白茶(黄金芽)补助1500元;对固定资产投资额500~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一次性奖励20~30万元,对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同时将茶产业农机补贴额度提高到60%,新种茶园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乡镇(办事处)工作经费20元;创新补助机制,实行“先建后补”。该县从2012年开始,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茶叶种植业主可根据市场需要,自行选择确定茶树品种并自行购买茶苗,新种茶园3个月后,在县级验收合格后,实行现金补助;实行土地开发项目与茶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凡是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适宜种茶的一律种植茶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留职带薪领办茶产业。凡独立建园200亩以上的,可留职带薪8年。

喜获丰收

整合资金 抱团聚力发展

瓮安县为破解发展瓶颈,坚持整合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茶产业发展资金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同时,加大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每年整合交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土地开发等项目,每年整合资金8000万元以上,修建了茶叶产区水泥路、柏油路200余公里,实现了从县城到各茶区主干道道路水泥化、柏油化,完成了2万亩新建茶园内的机

耕道建设,其中1万亩,每50亩配套修建一个50立方米的蓄水池,茶叶集中主产区的道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该县整合发改、林业、扶贫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扶持茶产业,并加强协调服务、做好招商稳商。坚持以商招商,诚信招商,走招大商引大资,建规模茶园,搞精深加工,创龙头企业之路,近两年来,共引进浙江、山东、江苏、湖南、台湾桔杨茶业、贵州贵茶公司、都匀龙源茶业等省内外客商30多家企业和投资人,引进资金1亿多元,种植茶园近3万亩,共同助推瓮安茶产业的发展。2012年县里成立了担保公司,县财政注入1000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方便龙头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茶叶企业只要有信用系数,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即可贷款,也可用林权证在贵阳银行抵押贷款,在邮政银行信用贷款等,县财政在贷款贴息上也给予支持。每年,各金融部门贷款超过2000万元,有力推动了瓮安茶产业强劲快速发展。

采茶时节

在茶叶销售上,该县也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动员各方力量,齐心聚力,助推瓮安茶叶做大做强。他们以绿茶为主,名优茶和大宗茶并举,春夏秋茶并重的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鼓励大型企业、酒店、超市共同联合经营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支持企业在省内外开设瓮安茶叶专卖店;在全国主要茶叶批发市场建立批发网点;在瓮安酒店、旅游景区开设茶叶销售专柜;支持茶楼(馆)建设;引导入住瓮安的酒店、餐饮企业使用瓮安茶产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立健全茶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茶叶综合交易市场、茶青交易市场、物流和冷链配送平台等,多元化培育市场,共同推进瓮安茶营销。目前,县内茶叶专营店超过28家,县外省内开设家乡茶专卖店、专柜及代销店9个,省外8个,进驻都匀毛尖茶城经营企业8家,进入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线上营销网店2家。瓮安茶叶己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重庆等各大城市,还销到了美国、英国、欧盟、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销售市场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茶产业助农民增收致富

龙头添力 带动茶农发展

过去,瓮安茶产业发展单一,以自育种苗、自建基地、自我管理、自身加工“封闭式”扩张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没有找到与农民利益的结合点,成为制约该县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打破这一瓶颈,近年来,瓮安县采取“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合作社十茶农” 的方式,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他们通过积极沟通,充分发挥贵山茶业、贵州味道茶业、岚清白茶茶业、苗岭雾海茶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双赢理念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茶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无缝对接,成功化解农户参与茶树种植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还明确收购保护价格,提供种苗供应和技术服务等,既解除农民卖茶的后顾之忧,又为公司获得充足的深加工原料、实现更大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瓮安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2个,省级龙头企业4家,即贵山茶业、贵州味道茶业、岚清白茶茶业、苗岭雾海茶业;州级龙头企业8家,即花竹茶业、九龙生态茶业、鸿运茶业、曼生茶业、玉山茶业、清新茶业、江兰馨茶业、鑫产园茶业;县级龙头企业5家,即明华天然农业、金龙茶业、聚忆茶业、猴场茶业、卧龙茶业;部级示范合作社——珠藏茶叶合作社、县级示范合作社——鑫玉白茶合作社;种植大户262户,散户2268户;注册商标10个;有茶青交易市场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7个;有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2个、州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2个。今年,岚关乡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计划新增茶园面积3500亩,为保证茶叶按照有关标准栽种,县茶办专家为茶农进行了茶叶生产技术培训。记者在岚关乡章阁村苏家院组看到,由苏德明、陈洪军和代观德共同投资,计划种植面积1200亩绿茶的茶园正在整地开沟,不少村民正在茶山上帮他平整山地,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岚关乡巧念“山”字经,因地制宜,采取“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10大种茶基地共27个项目点,岚关乡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已初具雏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有机茶产业发展之路,成为瓮安发展生态绿茶的样板。

瓮安县以“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建中建设省级白茶示范园区黄金芽茶园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黄金芽集中连片种植基地,还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瓮安黄金芽”地理标志产品。截止目前,瓮安县的白茶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在白茶种植的乡镇,白茶亩经济价值高,农户种植极积性高,茶青采摘标准低,务工工资高,每天采摘均在100元以上,采摘工好找,激活了茶区的茶叶经济。这不仅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还绿遍了山岗,保护了生态。

瓮安县通过企业带动,整合市场、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切实提高了企业发展竞争力,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凡整合重组企业均享受黔南州茶叶企业整合重组的相关优惠政策。建茶叶出口集团公司,整合周边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以生产绿宝石、中低档茶为主,实现出口创汇;组建都匀毛尖茶叶销售公司,整合相关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以生产都匀毛尖为主;组建瓮安黄金芽、瓮安白茶销售公司,整合白茶种植企业3家以上,以生产黄金芽、瓮安白茶为主,带动白茶等特色品种发展,着力打造瓮安黄金芽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第一大品牌。集中打造,强化示范带动。调整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时修订出台各年度工作计划,按照“集中连片、重点打造”的原则,将原《规划》确定的12个种茶乡镇调减为9个乡镇,以贵-瓮、马-瓮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重点打造西南部10万亩茶叶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20万亩茶叶基地建设。

坚持“欧标” 做“精” 瓮安茶叶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瓮安地处黔中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峦起伏,云遮雾绕,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大多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黄壤,呈微酸性,宜茶树生长。全县有宜茶土地20余万亩,是贵州省农业综合区划宜茶区域。

瓮安县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多,但尤以绿茶种植面积大,生产茶叶多,经济价值高。据《瓮安农业志》记载,1944年就出产茶叶9.5吨,被贵州农业改进所列为重要产茶县。瓮安绿茶以嫩绿清香、鲜醇爽口、汤绿明亮、经久耐泡、回味悠长而普受青睐。曾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1993年获“美国国际轻工业产品博览会金童金杯奖”大奖。2007年获国际林业博览会银质奖。2010年4月瓮安曼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曼生”牌曼生贡春荣获2010年“中绿杯”金奖,曼生贡芽获银奖。

盛夏时节,记者在瓮安建中茶园,采访了贵州苗岭雾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说,我搞茶才6个年头,茶园已发展到2000多亩,去年产值已达1500多万元,今年已经突破2000万元。原因就是我的茶叶卖得好,去年底,一位省领导来买我的茶叶,库房茶叶早已卖光,最后只好拿出保存的样品卖给了这位领导。赵海说,我们的茶叶不仅在国内卖得好,还销到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原因是我们坚持做好茶,做精茶,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坚持按“欧标”生产、加工。我们国家检验茶叶标准只有20多项,而欧盟检验茶叶的标准就有470多项,我们所有茶园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肥料全部用油饼,每年使用油饼比用化肥多开支100多万元,使用除草剂种出来的茶叶有损人体健康,我们全部用人工除草,为此每年我多开支60多万元。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我们的茶叶拿到英国检验,所有指标全部合格。

在瓮安县采访,县领导和茶办人员都说,瓮安坚持种好茶,做精茶,坚持用严格的欧盟茶叶标准指导生产。为此,县里拿出大笔资金,搞技术培训。全县上下强化工作机制,实行技术干部分片包干、定点服务的模式,负责茶叶种植的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和服务,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自2008年以来,瓮安县坚持每年三次以上种植、管护及加工现场培训会。2015年利用“阳光工程”等平台开展茶产业链生产实用技术培训5期482人,其中加工及标准技术培训1次62人。并选送有文化、有积极性的企业技术代表、茶农参加全省、全州组织的各种培训,聘请欧盟及国内知名茶叶专家来瓮安开展茶产业技术指导。2014年以来,瓮安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升为正科级单位,拥有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3人、从而保证技术人才队伍及服务到位。目前,全县取得评茶员资格42人,茶叶加工职业资格25人,茶艺师资格14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资格30人,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2人。

青山绿水好茶园

同时,瓮安县还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农村远程教育”等平台,聘请茶叶技术专家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企业跨乡镇进行基地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茶品质提档升级。与此同时,积极改造产量低、品种杂的老茶园,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农家肥、绿色肥、生物农药等。据了解,茶园经改良后,每亩产值可提高60%以上。如今,茶农们一改过去靠自己采摘、加工、销售的传统“一条龙”方式,直接将鲜叶卖到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加工大户,规范了茶叶加工,今年名优春茶均价已达每公斤600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0%。

茶叶投入市场安全监管,是瓮安县每年必做的重点功课。通过开培训会贯彻省、州、县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由县茶办牵头,组织县质检站、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对加工企业进行检查,督促其完善投入品记录及生产档案管理,对农药、肥料市场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物品。通过建茶叶专柜,从源头控制农药投入,降低对茶园造成的污染及农残。在茶叶加工上,要求茶叶加工企业必须申报并获得QS认证,在茶叶管理上,通过各种渠道申报绿色防控项目,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等手段控制病虫害发生,并尽可能覆盖更多的茶园。严禁施用草甘膦和叶面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从源头控制茶叶食品安全。鼓励茶叶企业申报QS、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以及无公害茶园产地认证。目前,已有2家企业进入“食品安全云”中的贵州茶专区。

瓮安茶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浙农113、龙井43、安吉白茶、石阡台茶等,涉及种茶农户5000余户。在去冬今春干旱的影响下,瓮安茶叶也迎来了最高的市场价,名优绿茶卖到了每斤680元,白茶卖到了每斤1200元。产品很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的客商喜爱。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13家,几个面积上千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已经建成,种茶乡镇扩大到15个乡镇。在瓮安,今年年收入上万元的茶农有4000多人,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大有人在。

茶旅一体 扮靚瓮安山水

今年,随着贵瓮高速建成通车,建中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年初,瓮安县将建中镇作为省级一流的茶旅小镇进行规划打造,自茶旅一体化项目建设开工以来,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9月5日,记者在建中镇果水水库旁看到,依水库而建的茶旅一体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大型的施工机械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景象一派繁忙。据了解,茶旅一体化项目建设共分为两期,总占地面积3680亩。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期项目,其中包括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风貌改造以及道路工程建设。

瓮安茶旅一体化项目由新建房建工程、旧立面改造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和园林景观工程四个版块组成。为迎接“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施工单位正在抓紧时间,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倒排工期,加大施工强度,实现四个版块同时施工,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

为了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工程任务,施工方还专门成立疏通交通小组,每天24小时在工地上指导交通缓解压力,给项目施工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施工方还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全力克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茶旅小镇建设形象进度的80%。

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贵州省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前者主要依托贵瓮高速公路交通优势,将建中镇打造成茶旅一体化示范点,还将与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项目同步建设。以建中茶叶省级农业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进程,大力展开脱贫攻坚行动,力争将建中打造成为集宜居、宜旅、宜游为一体的精品茶旅小城镇。瓮安县还在猴场镇千年古邑区兴建茶文化一条街,并定期开展茶产品展示及文化推介活动,岚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贵州省100个重点建设项目,这里正在兴建万亩茶海休闲观光区,目前正在规划“嘉岚生态茶谷”,即:猴场至岚关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线路。瓮安县坐拥绝佳的山水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游,促使古老农业文明与现代生态农业结合,使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的形式与公司结合起来,参与管理并分享收益,扶持打造了一批茶企业和高产茶叶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瓮安县瓮安茶业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茶业大事记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
瓮安县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