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历史、现实与未来

2016-02-27

学习月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文化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凭借着古代的辉煌文化创造,中华民族原本怀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心与文明自豪感。但随着近代西方强势文明的侵袭,中华文化不绝如缕,近代国人的文化自信亦渐趋流失。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步高扬。未来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亦当从进一步巩固和强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态开始。

一、历史:文化自信心态之流变

作为古代东亚世界的唯一文化辐射源,高度发达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期享有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实位与盛名。在此境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逐步上扬,一度演变成文化自傲甚至是文化自大。16、17世纪以来,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洗礼的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对之浅尝辄止的中国主流知识界提出喧盛一时的“西学中源”说,彼时奉行华夏中心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怀有的文化自负心态就已经逐渐暴露。弥漫于朝野上下的文化自负,为雍、乾统治者以闭关锁国的方式阻隔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底气,从而致使中华文化错失了以主动的姿态博采异域优长并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更化与自我革新的宝贵机缘。19世纪以来,当渐趋保守和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日益繁盛发达的西方现代文化在正面的交锋较量中节节败退、几欲倾覆败亡之时,昔日的文化自负层层剥落,最终在“全盘西化”的非理性喧嚣中走向自卑自弃与自污自戕的极端。

正当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陷入这种迷失迷茫的黑暗境况中而彷徨无助的时候,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乘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东风传入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自此以后,笼罩在神州大地之上的苍茫夜空方始初现希望之光。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星之火渐趋燎原之势,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政党。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对自己选择和坚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充满自信。正是基于对自身文化之科学性、正确性和先进性的坚定信念,我们党才得以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与纷繁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领导全国人民谱写下无数不朽华章。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强调:“我坚信,世界上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毫无疑问,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吐出的这一豪言壮语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发出的这一金石之声,都充分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所坚定秉持的文化自信。

二、现实:文化自信建设之要务

21世纪的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之上。今日的中国,是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高居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今日的中国,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而陷入经济低迷甚至是发展停滞的情况下,独自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举措,并引导国民经济平稳进入中高速增长之“新常态”的典范国家。今日的中国,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无比切近的希望之国,是实现近代以来无数华夏儿女孜孜以求的现代化转型目标指日可待的梦想之邦。毛泽东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举世惊叹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得益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之科学性和正确性的高度自信。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傲世而立的文化强国,同样需要我们牢牢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我们对这一发展道路所指向的光明前景充满坚定的信心信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可见,从国内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且最终要引领世界、奉献世界的伟大事业。因此,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我们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世界性的胸怀和世界性的气度。时至今日,放眼东西方世界,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宣布,中华民族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发展模式与前进道路,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同时,“中国模式”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也已经逐步得到了呈现。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数百年以来从欧洲文化土壤中生发出来的西式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可以说,中国模式以自身的巨大成功,宣告了“现代化即西方化”、“西方文化即普世文化”这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逻辑的破产。因此,中国模式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今危机重重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同样向往和追求繁荣进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大启示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因此,中国模式的成功,凸显着中国文化的成功。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反映着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但是,在中西文化思潮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和加剧的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总被一部分西方人视为威胁和挑战。他们沿袭西式传统的“国强必霸”思维,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在中西关系上制造文化对抗和意识形态侵袭,从而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内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一句话,如何增强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急需解答的重大战略问题。

三、未来:文化自信前景之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就曾谈到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可以说,从国际层面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竞争的角度看,增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样需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先烈的殷切期待,是当代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意指经济的繁荣、政治的进步或者军事的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意指中华民族在文化、文明上的重新崛起和再度辉煌。因此,文化复兴、文明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距离实现民族复兴光荣梦想无比切近的关键时期。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和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谱写中国文化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国人文化自信心态的百年流变及启示研究”(项目号:15YJC710034)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与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