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视角下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地域性研究

2016-02-27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61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陕南陕西省美丽

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视角下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地域性研究

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61)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创业美”的美丽乡村,是陕西省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陕西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发挥本省的地域环境优势,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特质,落实好中央的扶持政策,制定符合省情的规划及实施方案。本文从自然资源差异,生态环境差别,人居环境特点,文化地域特色四个方面分析论述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地域性。

美丽乡村;地域性;差异;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12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1]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是陕西省落实“四个全面”[2]战略布局的具体步骤,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陕西省的农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域差异性明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民风民俗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全局,搞好开发和建设,体现农村环境特点与人文特色。

一、陕西省乡村分布的地域性特征

陕西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陕北的黄土高原,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畜牧业较发达。关中平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气候条件良好,物产丰饶,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的秦巴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库”。

从总体来看,我省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三大地区的发展差异较大,很不平衡。陕西省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3],应该结合本省实际,立足省情、县情、乡情,根据陕西省的区域差异特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差别化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发展特色经济。

二、陕西省三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差异性

陕南地区自然山水环境优越,生态资源禀赋异同。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特点,首先,在全线区域内种植乡土树种和花草,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其次,分类推进沿线产业开发,进行道路绿化、景观布局、墙面美化等,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一体化的精美产业。

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优良条件,但是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产业分散,不利于集中科技、资金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本地区应该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产业特色,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陕北地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行业优先带动经济发展,但是生态环境相对恶化,建设美丽乡村应该将“资源共享”“环境美化”“增收创业”“文明发展”“提升服务”五项工程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将创建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融合在一起。

三、陕西省农村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应该依托生态资源,开发农村休闲旅游度假长廊,建设乡村特色旅游业,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关中地区生态资源相对较好,重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将“景区—景点—生态”纳入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小城镇建设中,发展生态绿色农业[4]和生态文化体验旅游,打造绿色农产品优质品牌。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应该着重加强环境保护,还农村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开展环境保护,禁止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四、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差异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的文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保护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好人居环境至关重要。当前,陕西省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突出,治理面临巨大压力。

1.治理脏乱差

在农村,脏乱差普遍存在,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整治脏乱差,建设村容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至关重要。陕西省三大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脏乱差,如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现阶段应该在农村实施清洁工程,进行庭院、道路、河道、村庄的综合保洁。首先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到目前为止,这种治理方式已经普及到全省各地。其次,组建村庄清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再次,做好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整治,管理好饮水安全,在这方面陕南地区的整治工作相对较好。最后,通过整脏治乱、改善环境,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实现生态环境良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给人民群众创造好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美好人居环境。

2.规划村庄和民居

美化村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应该坚持“六化六美”原则,从陕西省各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域环境差异和民俗特色,规划设计民居建筑风貌,做到“产村相融”,切实提高村庄、村落的规划布局水平,将田园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生活情趣完美结合,彰显蓬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如,陕北地区的窑洞,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相适宜,冬暖夏凉;关中地区的住房继承了秦汉文化传统,又增添了现代实用性,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陕南地区的建筑,徽文化色彩浓厚,符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在关中地区,袁家村、党家村的开发建设相当成功,村庄建设充分考虑到了生产和发展,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致富。陕南地区,村庄规划充分体现了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绝大多数村庄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五、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地域特色

三秦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地区农村文化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关中地区承东启西,联结南北,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人文历史资源丰富;陕北的黄土高原,半农半牧,一方面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融形成了陕北独有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近代红色革命文化影响深远;陕南地区的文化独具一格,南北荟萃,兼具秦风楚韵。

1.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改善,而且更加注重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建设“六化六美”乡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家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主要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首先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和致富本领;其次发挥好传统文化在农村流传长久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

2.发展美丽乡村的文化之美

陕西省的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相对较多,她们是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集民间文化、乡村文明、乡土特色于一身,在开发和建设中,要保存好历史风貌和文化形态,保留好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基因和地域特色,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陕北的民歌和秧歌,关中的秦腔,陕南的花鼓戏,这些地方文艺植根基层,在民间文化中很有代表性。在“中国传统节日”里,陕西省各地的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社戏等民俗文化活动蕴含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最能体现本省的地区差异和民风民俗特点。在传承民间文艺的同时,更需要革故鼎新,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鲜活生动,薪火相传。

[1]五中全会: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N].证券时报,2015-10-29.

[2]“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3]陕西农村规划建设纲要[M].陕西:三秦出版社,2015:12.

[4]蔡鑫.中国的转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2.

猜你喜欢

陕南陕西省美丽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党建地图·陕南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我们创造美丽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