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学关系”角度的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讨*

2016-02-2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考核

舒 彤,黄 燕,吴 薇,黄 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教学探索·

基于“导学关系”角度的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讨*

舒彤,黄燕,吴薇,黄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提要】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改革了原有的侧重导师本人学术水平和业绩为主的考评机制,突出“导学关系”的指导思想,评估方案的设计围绕导师对研究生的精力投入、过程管理及学业指导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毕业业绩,建立了学位论文一票否决机制,所有指标均指向导师培养学生的指导作用和指导效能,评估结果能较客观科学地反映导师的指导质量。评估结果与导师资格、招生、津贴发放及科室绩效挂钩,建立了“可上可下,竞争上岗”的导师动态管理机制。方案在该院研究生教育中实施了数年,效果良好,很好地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思路。

导师;教育,研究生;教育考核;临床医学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2.13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为184.77万人,相比2004年的32.63万人、81.99万人,10年同比分别增长90.4%、125.36%,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大幅增长,我国已进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既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计者,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者,更是研究生学业和生活的指导者,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快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研究生导师数为150 798人,到2014年,这一数据已变成了337 139人,增长了123.57%,和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幅基本相同。在现今师生人数剧增的情况下,如何建设一支有创新力的高素质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开展研究生导师的评估工作是促进导师队伍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院从2006年起开始实行研究生导师工作质量评估,经过数年的试行,针对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专家、导师和研究生的建议,几经论证和修改,制订了基于“导学关系”角度的研究生导师评估方案,并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

1 设计

1.1方案设计原则

1.1.1确立从导学角度出发的指导思想一般来说,导师考核评估主要从3方面来考虑:(1)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业绩,(2)导师的科研支撑条件,(3)导师指导学生的投入和业绩[2]。

作者认为,考核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业绩,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导师遴选的范畴。导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取得一定的学术业绩,才具有指导研究生学业的能力,这一点已经在导师遴选时得到了考评,获得导师资格就说明已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资格。另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导师拥有高级别的课题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有其特殊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培养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目标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导师培养的重点在于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是要把学习时间投放到病房和门诊,在临床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对导师科研条件和研究经费的依赖不是特别高,科研条件不甚理想的导师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导师课题和经费的优势在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中可以得到体现,是学校、学院在分配招生名额、制订招生计划时的重要依据,因此,一般来说有招生的导师还是有课题和经费保证的。

导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学生之间主要是一种“导学关系”,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求导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3],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导师评估必须体现导师指导学生的投入和业绩,才能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设计评估方案时,改革了原有的侧重导师本人学术水平和业绩为主的考评机制,突出“导学关系”的指导思想,评估方案的设计围绕导师对研究生的精力投入、过程管理及学业指导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毕业业绩,考核由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两部分组成,所有指标均指向导师培养学生的指导作用和指导效能,要求能反映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能力和成果,评估结果能较客观、较科学地反映导师的指导质量。

1.1.2强调评估方案的操作性一般来说,在评价体系中,涉及的定性指标非常多,其评价通常采用自然语言变量(如优、良、差等)或其他形式表示,评价的结果也通常使用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比较模糊的语言来表示,精确度不高,无法用于结果比较[4]。另外,有些评估主要采用学生评价导师的办法,在这种评估中,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往往因师徒关系、人情面子等因素,对导师的评价一般都比较高,不能如实反映事实,与实际的指导作用有偏差。因此在设计方案时,改变以往以调查问卷等定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部采取可量化评估指标,减少人为的考核偏差,使评估结果更为可信、准确及公平,同时在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方面都以操作性、公平性作为设计的立足点。

1.2方案设计内容

1.2.1评估指标

1.2.1.1过程考核指标主要指导师在研究生各个培养环节参与指导的程度,包括指导、引导、督促和把关。其评估内容包括:严格遵循培养要求,按时完成各类培养、轮训计划的制订并严格执行,按时完成开题、课题实施、毕业考核、学位论文书写及论文答辩等工作。强化培养过程评价,能有效避免单纯以学业成绩和论文优劣评价导师的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1.2.1.2目标考核指标为导师所培养研究生质量的客观指标,反映导师的指导效率及指导水平,内容包括:课程成绩、毕业临床考核成绩、学位论文专家评审情况、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研究生参与课题情况、研究生获奖情况。

1.2.2评估周期评估周期为3年,改变以往以导师本人为直接评估对象的状况,以单个学生为评估单位,评估时长为学生在校学习的3年,通过被评估学生个人在研究生培养进程中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及业绩情况,来反推导师的投入程度、指导能力、指导作用。

1.2.3评估主体改变以往由学生评价导师的办法,由师生之外的第三方—学校、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作为评估主体,能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

1.2.4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种,评估结果作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业绩考评主要指标,与导师津贴发放挂钩,同时也是导师招生资格的依据,评估为优秀的导师,可适当放宽招生名额,评估不合格的导师,暂停招生资格1年,如累计2次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逐渐形成“可上可下,竞争上岗”的导师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在每年的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各科室的绩效评定中,导师评估的结果也纳入计算,这也有效提升了教研室、科室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1.2.5建立一票否决机制因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其学习期间的最终成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评价导师指导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因此,本方案提出评估指标单项否决制,因毕业论文质量不能毕业者,该导师评估为不合格。

1.2.6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评估结果的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公开透明,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评估反映出来的问题与导师进行沟通,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2 实 施

该方案在2013、2014、2015届(分别为2010、2011、2012级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中实施,共评估了982人次,其中评估博士生导师116人次,最高分98.48分,最低分67.13分,获得优秀等级导师41人次;评估硕士生导师(含七年制学生)866人次,最高分98.25分,最低分不合格(因毕业论文质量一票否决),获得优秀等级导师20人次。

在研究生培养进程方面,2010、2011、2012级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培养计划上交率均为100%,规定时间开题率均在98%以上,毕业临床考核和论文答辩及材料上交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进程各环节的完成和落实与往届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可见评估方案有效地督促了导师履行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各环节落实顺利,保证了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较大提升,2010级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总计79篇(只计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8篇,2011、2012级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分别为92、112篇,与2010级相比,分别提高了16.5%、41.8%,中文核心期刊分别为57、73篇,与2010级相比,分别提高了18.8%、52.1%;2010级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总计71篇(只计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6篇,2011、2012级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分别为81、93篇,与2010级相比,分别提高了14.1%、30.98%,中文核心期刊分别为34、41篇,与2010级相比,分别提高了30.8%、57.7%,在各级研究生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数据有了较大的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生的素质或培养质量有了较好的提升。另外,有一批优秀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优秀研究生等各级奖励。

3 思 考

3.1评估方案应向发展性评估靠拢目前的导师质量评估方案偏属奖惩性评估,关注的是导师在过去若干时间内的工作绩效和努力,对其发展性评价不足,对导师成长的激励、促进不够,应努力将奖惩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结合,进一步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

3.2评估应针对不同培养类型和学科特点制定分类评价标准,进行分类评价研究生培养类型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之分,培养层次有博士、硕士之别,同时还有学科专业的各自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方案不应忽视不同学位、层次、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在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基本统一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制定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的分类导师评价标准,按学科制订不同的考核评估指标系统或尽量兼顾各学科特点,力保评估的公平性。

3.3评估主体和评估信息应多元化要构建导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及社会评价等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采取量表、问卷、座谈、访谈、述职评议等多渠道收集信息,也可对已毕业研究生进行跟踪调查。但要做好评估指标的设计、信息提取与处理等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评估主体和评估信息的多元化目标,才能真正全面、科学、公平地评价研究生导师的付出和质量。

3.4评估方案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规定,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这和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有所不同,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导师深刻理解文件精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为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创造更好的条件,作更好的引导。评估方案应适应新生事物的需要,深入研究,修订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

[1]黄云剑,张璟,赵景宏,等.浅析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41-44.

[2]叶松,瞿海东,蒋国俊.博士生导师队伍考核评估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6):22-24.

[3]周晓芳,肖鹏,卢勃,等.从研究生角度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6):100-104.

[4]吴正洋.基于二元语义的研究生导师综合评价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90-9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3.055

B

1009-5519(2016)03-0456-03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2JGXM-MS17);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研究课题(1248)。

(2015-10-23)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考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家庭年终考核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