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为何不讲话?
2016-02-27傅高义
傅高义
陈云似乎对毛泽东的情绪有准确的判断,知道何时和以何种方式直述意见,何时只能暂时告退。因为陈云管理经济工作负有盛名,而且他总是私下而不是公开地向毛泽东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因为他没有个人政治野心,所以他能够对“大跃进”中的问题比其他人更大胆地指出来,并提出能够实施的解决办法。
当毛泽东开始号召加快发展速度之时,陈云继续反对冒进,强调平衡发展。他说,在制定政策时,90%的时间要用于调查研究,获取可靠信息,10%的时间用于做决定。毛泽东提出在工业生产上15年赶上英国。此前陈云说需要50年时间才能赶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1957年1月,陈云被任命为直属政治局的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组长后说,建设规模应与国力相适应,如果超出了国力范围,很难退回来,则势必出现经济混乱。1957年11月,当毛泽东批评反对冒进的官员时,陈云因健康原因获准休息。1958年,他休养后返回中央,但仍称自己健康状况不佳而只工作部分时间。
1958年8月,在建立人民公社的浪潮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北戴河会议。会上宣布,当年已生产了380万吨钢,需要在最后几个月里再生产700万吨才能完成年度指标。会上毛泽东打电话给陈云要他负责完成年度指标,少1吨也不行。陈云知道,完成指标的最好办法是多多生产那些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劣质钢的东西。陈云还评论说,1959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是5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超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部投资。
到1958年11月,在农业收成和钢铁生产方面暴露出的灾难严重到使毛泽东本人也不得不后退几步,做些调整。12月,陈云与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讨论了质量问题。他重复了自己的一句名言:应当“小心谨慎”地前进。
生产出的钢铁很多都不能用,纯属浪费资源,这是无法掩盖的事实。1959年1月,知道了这一情况的毛泽东准备把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降到2000万吨,为此征求陈云的意见。陈云回答说,生产2000万吨也很难完成。4月,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表扬了陈云,因为就在其他官员不敢讲真话时陈云敢于直言。陈云在5月11日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他们可以生产1300万吨钢。在6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接受了陈云的结论。年底的结果是中国生产了1387万吨钢。
1959年6月当毛泽东再次推动“大跃进”时,陈云称心脏病发作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准假休息三个月,他没有参加该年的庐山会议。陈云在外休养到1960年年中,但从1960年夏季他开始到农村调查农业生产情况。他说,如果干部不敢直言存在的问题,那是很危险的。1961年夏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陈云到家乡青浦县调查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汇报他的见闻。毛泽东邀请陈云一起讨论。陈云提出给农民留更多的自留地,小猪和母猪应当给各家饲养,农民不应种双季稻,应当种一季水稻和蚕豆。
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等人公开批评了党的政策。毛泽东在会上问道:“为什么只有陈云能够解决经济问题?”这表示了他对陈云的赞许。他请陈云讲话,但是陈云意识到,如果他公开发表讲话,势必与毛泽东的政策发生冲突,所以谢绝了发言,说是还没有完成调查研究。1962年2月21—23日在中南海西楼举行的规模小得多的会议上,陈云对经济问题作了非常全面的分析,比“七千人大会”上的讨论详尽得多,同时对今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意见。
经过对农业继续进行调查后,他开始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和农村工作负责人邓子恢讨论农业包产到户的可能性。1962年6月24日,陈云回到北京。但是在向毛泽东提出这个想法前,他首先与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林彪进行了讨论。周恩来非常谨慎,说是如果毛泽东同意他就支持,其他人都表示支持这个想法。然后陈云去找毛泽东提出这个想法。当时毛泽东没有表示自己的意见,但是几天后他说陈云作为政治局常委找他是应当的,但是接着对陈云、邓子恢和田家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他们支持将瓦解农村集体经济的修正主义。听到毛泽东的反应后,陈云写信给毛泽东,因病要求不参加北戴河会议,毛泽东同意了他的要求。在北戴河会议和1962年9月的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大力宣传他的阶级斗争理论,接着发动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陈云似乎对毛泽东的情绪有准确的判断,知道何时和以何种方式直述意见,何时只能暂时告退。因为陈云管理经济工作负有盛名,而且他总是私下而不是公开地向毛泽东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因为他没有个人政治野心,所以他能够对“大跃进”中的问题比其他人更大胆地指出来,并提出能够实施的解决办法。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陈云虽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但并不负责日常具体工作。1977年3月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当有人提出是否应当允许邓小平回来工作的问题时,陈云表示支持让他回来。
1978年11月10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下一年的经济计划。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的发言受到了所有与会者的注意,从而改变了这次会议的重心和性质。工作会议之后紧接着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陈云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在调整阶段,他们支持相同的基本政策:扩大市场,增加外贸,推行农村改革。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就互相认识,邓小平1952年到北京工作后两人配合默契。邓小平1953年担任过短时间的财政部长,长期任党的总书记,对经济问题有粗线条的了解,而陈云则负责更具体的经济问题。
陈云没有公开反对过建立经济特区,但他从未去过特区。20世纪40年代末期陈云曾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因官员腐败而失去人民支持的下场,所以他对反腐倡廉特别坚决。曾与陈云密切共事的人,如邓力群和胡乔木,坚决支持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1989年6月邓小平和陈云两人一致认为,必须为恢复秩序采取坚决而果断的措施。
邓小平和陈云两人,一人主张快速推进,另一人则小心谨慎地考虑到经济问题的方方面面,他们之间的合作促成了改革开放的成功。
(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