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有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探析

2016-02-27刘浩博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期

刘浩博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只有加强了质量管理,才能降低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加强其质量管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能是解决当务之急的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一、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新业务不断攀升,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预算执行却越来越严格,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预算执行不完、剩余资金被收回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部分高职院校不惜违规执行预算,这给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发生。通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应对可以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从而达到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的目的。

(二)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执业水平

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而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严师出高徒”的理论在我国流传已久,对内部审计质量严格管理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才能适应新要求,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三)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要讲求经济效益和效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内部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内部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审计人员配备不够合理,缺乏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专职内审人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师生规模扩大和业务不断增多的需要。一般高职院校内审人员只有3-5名,有些内审人员还存在专业不对口、不懂审计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与发展所增加的工作量严重不匹配。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也成为了内审人员不作为的借口。个别高职院校内审部门中存在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就是缺乏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二)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审计技术方法相对落后

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多元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业务不断增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专业型人才,在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形成人员优化组合,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堪忧。如果不能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将难以提升。在审计技术方法上,仍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主,计算机辅助审计在高职院校中应用不广,远远滞后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技术手段,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审计业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内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尚不规范

内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根据需要出台一些相关制度,对于制度建设没有考虑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由于内审人员配备不合理,出台的制度基本都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不适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审计尤其以内部控制制度为首要审查内容,如果审计自身的制度建设没有做好,没有系统全面的制度做导向和保障,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审计结果。

审计业务流程尚不规范。大部分高职院校能够按照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工作,但是在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不考虑学校发展规划。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为了完成年度审计计划编制工作不从实际出发,借鉴网上或其他学校的计划进行修改,这样的计划很难真正执行,即使执行了对本院校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在审计准备阶段不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导致审计计划不切合实际,难以开展具体审计工作。在审计实施阶段突出表现为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工作底稿要素不完整、内容不充分,导致审计证据不足,最终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在审计终结阶段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复核和跟踪检查。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提出了问题和审计建议,但是不去检查问题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三、在现有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配备,尤其要重视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专业素养。内部审计负责人是审计部门的灵魂,他的工作思路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方向。如果内部审计负责人不懂审计,审计工作就无法开展也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审计、财务、经济、管理、法律、资产评估、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业务素质必须高精尖,年龄结构要合理,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且要保持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长期稳定。

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机制,杜绝吃“大锅饭”作风。对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可以选择一些本院校内部审计经典案例,并按业务进行分类,组织内部案例教学,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对出具错误内部审计报告或者不作为的内部审计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对优秀的内部审计项目和工作积极、不断进步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并以此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综合培养内审人员素质,科学运用先进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高职院校普遍受到整体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增加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现有条件下只有培养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完成审计工作。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需要综合型人才,统筹规划实施技能培训可以快速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学习、请内审工作业绩突出的兄弟院校来做案例剖析、请计算机专家进行EXCEL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专题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等。

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最主要措施。目前主要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技术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方法还没有全面运用。高职院校内审部门应逐渐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加以量化,从而科学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同时要全面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已经全面采取会计电算化方式核算,为计算机软件审计提供了数据保障。目前市场上审计软件相对比较成熟,很多的审计软件都能满足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需要。采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不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三)逐步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审计业务流程

制定完善的审计规章制度是做好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制定审计规章制度既要遵守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协会制定的审计准则和指南,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在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完成审计制度建设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帮助高职院校完善审计制度建设。社会审计机构经验丰富,对存在的审计风险也比较了解,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严格规范审计业务流程。审计项目过程由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构成。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要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审计计划要具备前瞻性和可行性。前瞻性体现在可以制定内部审计三年规划,根据三年整体规划制定本年计划。可行性表现为计划不能不切合实际,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能实现的规划。准备阶段要做好审前调查,编制总体和具体审计计划。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实施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可以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即使审计知识有所欠缺,只要能按要求完整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也能得到正确的审计结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三级或四级复核制,但需要明确各级复核人员的具体复核内容和应承担的责任,确保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完整、证据充分适当、结论准确。终结阶段要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复核。检查审计报告是否完整,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适当和可行。

基金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RJ201516)

参考文献:

[1]胡玉玲.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

[2]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3]卢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4]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

[5]钱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7).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