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云不选
2016-02-26
西部数据My Cloud Mirror、希捷Personal Cloud等两款NAS专题测试
数据需要安全的存储,也需要便捷的分享。数据量的增大,令后者的需求在安全与分享的平衡中逐渐占据上风。NAS无疑是最成熟和便捷的网络存储设备,除了满足PC使用之外,新款的NAS还能为哪些设备提供存储空间呢。
以网盘为代表的个人云服务一度非常火爆,各大互联网厂商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然而时过境迁,多少人因为相关服务停止而损失云端数据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用户层面的性能不足和安全性风险,服务供给层面的免费策略难以维系,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情。
无论基于何种介质或形式,存储是存储产品的核心价值,而西部数据和希捷都是存储特别是存储的最主要介质——硬盘的主要供应商,由内置硬盘产品衍生出移动硬盘乃至NAS并不意外,这已经是多年前的产品策略了。在新一代NAS产品上,两家厂商出奇地一致,都把原本属于局域网应用范畴的NAS产品贴上了“Cloud(云)”的标签。
硬盘为基础
只卖内置硬盘,硬盘厂商永远站在PC厂商身后,难显自身品牌价值。虽说如此,但是硬盘厂商的核心价值仍然以硬盘为中心,使用自家硬盘,并且是最高容量自是情理之中。本次CHIP测试的这两款产品分别为西部数据My Cloud Mirror 6TB(双盘、第二代)和希捷Personal Cloud 4TB(单盘)。前者使用的是专为NAS应用开发的红盘系列3.5英寸硬盘,上一代出现的12TB版本被取消,因此最大容量“只有”8TB。除单盘版本外,希捷Personal Cloud也提供了双盘版本产品,最大容量为8TB、采用两颗希捷NAS系列NAS专用硬盘,该系列产品目前单颗最大容量已达8TB,而Personal Cloud固件是否支持这么大容量的硬盘仍是个未知数。Personal Cloud单盘产品的最大容量为5TB,目前NAS系列硬盘并无此容量硬盘,若使用普通桌面级的5TB硬盘,就没有每年180TB数据的可靠性保障,因此比4TB更大的容量所带来的并不见得都是幸福。
从产品定位来看,两家厂商的产品完全比对着推出,只是My Cloud Mirror与Personal Cloud双盘版本对应,而单盘版本Personal Cloud的竞争对手是内置1颗硬盘的My Cloud。
NAS基本特性
新一代产品的外观及主要硬件特性没有变化,仍保持171mm×155mm×99mm的字典造型,顶部是硬盘仓开口,开启和拆卸硬盘的方式均没有变化,依旧缺失热插拔接口及相关机械结构设计,总令人为其使用安全性捏一把汗——运行过程中恶意移除硬盘所造成的数据及设备破坏是不可想象的。好在My Cloud Mirror支持Mirror(镜像)模式,通过功能强大的WD My Cloud Desktop桌面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默认的RAID1模式(双盘配置时)转换到JBOD、跨盘和RAID 0等3种不同的阵列模式。RAID 1模式下的自动备份功能是My Cloud Mirror的一大亮点,该功能有别于通过LAN的本地数据自动备份,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安全性。由于仅有一个千兆以太网接口,My Cloud Mirror的网络吞吐性能最高不过63MB/s,远不及1颗内置硬盘的速度,即使考虑到阵列计算的速度损失,RAID 0模式不能带来网络吞吐能力提升也在意料之内,因此如果只是为了网络访问,则并不需要将My Cloud Mirror设置为数据可靠性相对最低、恢复复杂度更高的RAID 0模式,JBOD模式有利于提取单盘上的数据,而跨盘模式则可在不破坏两颗硬盘自身数据的情况下,使其加入NAS共享行列。只有在通过两个USB 3.0接口同时向My Cloud Mirror读写数据时,RAID 0的速度优势才有机会体现。
云服务升级
云特性升级,是新一代NAS产品最主要的特性变化,无论是My Cloud Mirror还是Personal Cloud都通过内置系统增强了这一特性。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和第三方云服务进行同步备份。
Personal Cloud支持多种同步及备份类型,除了在本地与PC、Mac和智能手机同步外,甚至还提供了多个Personal Cloud间的同步和备份。虽然希捷不像My Cloud Mirror那样支持非破坏性的硬盘升级,但通过多个Personal Cloud间的自动备份,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且简化了数据迁移。Personal Cloud的备份操作非常简单,从本地USB硬盘、局域网内的另一个Personal Cloud到云端的Google Drive、Dropbox,全部集成在该NAS内建系统的Backup Manager功能中,即无需第三方软件,仅通过文件浏览器访问并登录Personal Cloud,在Web形式的界面中完成相关操作即可。Personal Cloud的“下载大型文件”功能很有特色,与路由器上的离线下载功能相同,用户可以将下载链接或torrent文件上传到NAS的Download Manager中,设定好并发下载数量和速度限制,一切工作就完成了。
My Cloud Mirror的网络和云功能设置相对复杂很多,它可以对本地访问用户进行分组和管理,容量配额、访问文件夹均可详细设置。如果觉得设定所有用户策略过于繁琐,那么该设备还提供了用户配置文件导入功能,在本地编辑好相关策略并保存为txt文件,上传后即完成配置。与Personal Cloud不同,My Cloud Mirror支持的云备份平台是ElephantDrive和Amazon S3,虽然这两个平台没有Personal Cloud的有名,但优势是在国内访问没有障碍,速度也有保障。
简单选择
从这两款产品所提供的云服务来看,它们并无本质区别,无非是选择哪个云存储平台就是了。而作为NAS,特别是增强了广域网访问能力的新一代产品,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的体验更好,用户无需再去自己解决相关路由问题。My Cloud Mirror的功能更强大,但是设置相对复杂很多,适合有一定网络设备使用基础的用户,支持用户分级使用;而Personal Cloud使用简单很多,适合功能要求少的单个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