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分析

2016-02-26赵玉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赵玉芬

(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河南焦作 454850)



·临床研究·

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分析

赵玉芬

(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河南焦作 454850)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血液培养标本使用美国BD全自动血液培养仪,阳性标本用珠海DL-96细菌测定系统。结果1 689例患者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56株,阳性检出率为15.1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首位(57.8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7.1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血液培养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临床应及时送检血液培养标本,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随血液运行播散的感染,主要表现为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血液的细菌培养是菌血症、败血症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1]。近些年,由于各种侵入性治疗增多、器官移植、肿瘤化疗患者的增加,条件致病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率明显上升。此外,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血液培养已成为诊断血液细菌感染和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主要手段。为了解目前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就本院近2年来住院患者血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各科室1 689例住院患者血液培养标本,其中血液培养阳性标本256例,男119例,女137例,年龄1 d至85岁;住院时间9~65 d。

1.2仪器与试剂血液培养仪使用美国BD公司产BACTEC-9120型血液培养系统,进行24 h实时监测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使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血液培养瓶使用美国BACTEC相配套的成人树脂需氧培养瓶、成人树脂厌氧培养瓶、儿童专用血培养瓶;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采用的是贝瑞特平板,念珠菌显色平板由河南安图公司产;细菌鉴定及药敏采用原DL-96细菌测定仪相配套的鉴定及药敏板,质控菌株采用省卫生厅临检中心提供的菌株。

1.3标本采集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进行[2]。对出现寒战、高热的患者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严格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采血量成人每瓶8~10 mL,儿童每瓶1~3 mL,将血液标本直接注入血液培养仪相配套的血培养瓶内,充分颠倒混匀、及时送检。

1.4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当全自动血培养仪血液培养瓶报阳性瓶警时,及时取出涂片,并常规转种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置于35 ℃恒温培养箱内24~48 h,挑取纯菌落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2];如血液培养瓶仪器内培养5 d后未报阳性瓶警时,并且盲转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后,仍未发现细菌生长,则判断血液培养结果为阴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耐药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分离率及构成比1 689例血液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56株,总阳性率为15.16%。共分离革兰阴性菌148株,占57.81%,革兰阳性菌95株,占37.11%;真菌13株,占5.08%,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具体见表1。

表1  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n=256,%)

表2  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2.2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情况革兰阴性病原菌中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

2.3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耐药情况革兰阳性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3。

表3  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3讨论

血流感染是临床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死率较高的特点。虽然新一代的抗菌药物不断应用,但临床血流感染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了解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对临床有效控制血流感染很重要[3]。

本组结果提示,1 689例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56株,阳性检出率为15.16%,略高于国内部分文献报道[4]。其中革兰阴性菌148株(57.81%),革兰阳性菌95株(37.11%),真菌13株(5.08%),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国内黄菲菲[5]报道的55.32%接近。从菌群分布结果来看,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国内章宏斌等[6]报道的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结果相似,也与本地区的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相一致。由于临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侵入性治疗的增多,使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数量上超过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败血症、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7],也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血液培养病原菌耐药的监测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依据。表2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基础性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56.5%~92.3%),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抗菌活性,耐药率小于10.1%;头孢第2代、头孢第3代,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菌株(耐药率为0.0%)。近些年,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革兰阴性菌耐药机制复杂,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对于血流感染患者,在基础性抗菌药物耐药时,可选用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国内已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目前本院未发现该类病原菌,对于血流感染的重症患者,在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时,临床应慎用该类抗菌药物。

从表3可以看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81.8%),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磺胺类耐药率也比较高(>50.0%),在本组中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表明万古霉素仍为革兰阳性菌血液感染的首选药物[8]。

综上所述,本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种类较多,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对血流感染患者应早期、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标本的送检,并且依据送检的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9],提高临床治愈率,做到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临床患者的医疗费用,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时,尤其是侵入性治疗,一定要严格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严防血流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梦博,蔡婧,孙紹华,等.2009至2012年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监测[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4):93-9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8-846.

[3]归巧娣,苍金荣,刘英.2010~2012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5):165-166.

[4]袁星,沈继录,徐元宏.近5年血培养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3):211-215.

[5] 黄菲菲.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的特点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2014,12(5):72-73.

[6]章宏斌,林贵良,黄东红.血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79-81.

[7]崔东岚.BacTAlert 240 全自动血培养仪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31-33.

[8]郑卫东,袁仕伟,李莲.1 368例血培养标本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099-2101.

[9]陆国建.血培养分离34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439-1441.

(收稿日期:2015-06-28)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1-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