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解读
2016-02-26邱观建
◆邱观建 于 娣
(作者邱观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娣,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 《宣言》)于1848年2月问世,这部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著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言》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中的经典,它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从阶级斗争视角解读《宣言》
20世纪之初,《宣言》在中国开始逐步传播,其主旨即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自那之后,阶级斗争的理论对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从阶级斗争的视角来解读《宣言》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客观依据。首先,在1848年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的野蛮发展阶段,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实行残酷的经济盘剥,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希望以此争取德国无产阶级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拥护和支持,团结并指导无产阶级获得最终的解放。因此,《宣言》必然强调阶级的对立差别和冲突,强调阶级斗争对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重要作用。可见,《宣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其中所强调的阶级斗争是彼时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需要,这也是从阶级斗争视角解读《宣言》的前提。
出于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斗争实践服务的需要,《宣言》开宗明义,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分析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和阶级划分的情况,指出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制度变革时期,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出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可以结成同盟,对抗共同的敌人。二者之间有阶级差别,存在非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在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之后,资本家横征暴敛,激化阶级矛盾,带来阶级对抗和冲突。彼时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需要“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随后,共产党人驳斥了那些貌似共产主义的文献,并向反对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由此,阶级斗争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宣言》的红线。
彼时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劳苦大众谋求联合以反抗剥削阶级成为历史的必然,促使中国的共产党人以阶级斗争的视角来解读《宣言》,并以此作为思想武器开展斗争。在《宣言》第一次与中国革命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巨变。
二、从人的发展视角解读《宣言》
《宣言》当中所蕴含的阶级斗争思想之重要无需赘言,但对于《宣言》的解读不能止步于此。《宣言》的深层次内涵是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的从资本主义之压迫下解放出来,谋得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那么,就提供了另一解读《宣言》基本精神的视角,即人的发展。
辩证的来讲,资产阶级的活动具有为人性质和非人性质。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无以复加的巨大作用,以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为主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分工与交换,加强了民族交往,开启了世界历史大门,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伦理关系。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由人与人相依赖的阶段迈入到了人与物相依赖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宣言》中着重批判了资产阶级活动对于人的自由发展的限制。资产阶级发明了机器,创造了生产力,但却使得劳动者这个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群体地位日益下降,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人终日劳作勉强维持生存,没有富余的时间从事高级活动,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更谈不上谋求自身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人的发展是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发展,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要消灭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代之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这体现了马恩对于人的终极关怀的思想。
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表明了未来社会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具有超越历史阶段性的普遍性和终极价值的品格。
三、一个集体主义的命题
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它以人本身而非其他物为中心,源于人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本性,既是终极性目标,又是不断趋近的过程。
第一,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自由人联合体区别于虚假的联合体之处在于,自由人联合体中不存在阶级,不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另外一部分人的统治,参加联合体的个人不是作为某一阶级的成员,而是作为个人的人。个人与共同体已经消除了异化与对立的关系,个人在共同体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才能和手段,追求个人的个性和独立,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只有以个人的身份组成的共同体,也才能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
第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生产力水平没有发展到产生极大丰富物质财富的程度,为了争取物质和利益,一部分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条件的。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不存在阶级属性,不存在争夺资源的竞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第三,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前者是“个体”,后者是“整体”;前者是“现在”,后者是“未来”。曾经出现过的虚假的共同体,打着为了一切人的虚伪旗号,掩饰真实的行径与意图,谋求的是某些人某些阶级的利益。马恩则强调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首先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才能够达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因与果的置换,可以说是与虚假共同体的本质的区别。
第四,一国之内的每个人与世界范围的每个人的关系。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事业,各国人民的命运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共产主义。一国范围内实现了自由发展的人们,还存在着各国之间为争夺资源和霸权而展开的斗争的威胁。因此,全人类的自由发展是需要每一国人民的自由发展来得以实现和巩固。
四、解读《宣言》的意义
当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来进行思考和写作时,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分析现实解决问题时,关键不在于经典文献中有没有这样的语句,不在于经典作家是否支持这样的观点,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解放人类的价值观。正如恩格斯在《宣言》序言中所讲的那样,《宣言》当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到现在来说是完全正确的,原理的实际运用,则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宣言》思想与中国发展道路之间是“源与流”的互动关系,从人的发展视角来解读《宣言》有利于我们关照现实促进以人为核心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这里的人,指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包括各个阶层在内,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日,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早已取代了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批判的原始野蛮的资本主义,应将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一部分,关注公众利益,注重社会公平,而不应等到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再来重视人的发展。
无论从阶级斗争的视角,亦或是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去解读《宣言》都有其合理性,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无需厚此薄彼或者肯定一方否定另外一方。从《宣言》的基本精神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比阶级斗争更深层次的解读。团结带领无产阶级开展的阶级斗争是方式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推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存的制度,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