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荐书〕
2016-02-26
〔学界荐书〕
本栏目图书由本刊与相关权威机构共同推荐
徐以骅著:《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十三辑),时事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该书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历史和学术综述三部分。
牙含章著:《牙含章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牙含章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担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 牙含章在民族理论、宗教、藏学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为牙含章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比较全面地收录了先生相关学术论文,内容包括民族与民族理论、宗教与无神论、藏学等方面的研究。
曹志耘等著:《吴语婺州方言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年10月出版。本书对金华、汤溪、浦江、东阳、磐安、永康、武义等7个点的方言进行深入调查,对其语音、词汇、语法做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归纳了婺州方言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的共同特点和内部差异。本书全面、系统地描写分析了婺州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填补了汉语方言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谢尔顿·S·沃林著:《两个世界间的托克维尔:一种政治和理论生活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政治思想家,美国重要的政治理论家谢尔顿·S·沃林在这部著作中首次将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活和理论生活完整地联结在一起,并借此对托克维尔的主要著作,以及他在过去二百多年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给出了广泛的全新阐释。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著:《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苏联兴亡的历史进程,是国内有关领域较具权威性的著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零著:《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10月出版。本书收入了北京大学李零先生2008-2014年发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砖瓦、雕刻绘画、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等主题。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李零教授独特的关注点和研究取向,一是做有别于传统学术视野的中国研究,一是做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研究。
尹伯成、刘江会著:《经济学基础问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地叙述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21章,总计383个问题,篇幅虽然不大,但内容比较全面,含盖了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部分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也包含了一些作者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看法(如社会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一章还探讨了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辛德勇著:《中国印刷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11月出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三个最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上篇对印刷术的产生原因和时间,做出了合理的说明。中篇深入考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否以雕版印刷的方式大量刊印元稹和白居易的诗集,发现印刷术由民间文化层面进入上层精英文化领域,是唐代末年至五代时期发生的事情。下篇集中论述活字印刷中的铜活字问题。
谢望原著:《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位富有正义及使命感的法学教授对社会热点及法律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全书所涉及的内容显然并非经院式的形而上研究,而是作者在特定时空对现实社会诸多法律(学)问题作出的解读与探索。其评论客观公允而富有逻辑,观点不拘一格且耐人寻味,不尚空谈而重视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是本书的鲜明特色。
臧雷振著:《国家治理: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曲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本书基于“国家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运用开展综合系统分析。首先基于对不同国家或区域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特征的比较,分析了20世纪末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随后从治理类型学视角切入,对实践中的各类主要治理类型进行理论推演和比较;接着利用提炼出的“国家治理”概念,指出“国家治理”作为替代性理论范式在解读发展中国家转型实践的学术价值和效能;最后对国家治理进行了结构性解析。
许渊冲著:《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本书分上、下两编,既谈文学翻译的理论,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作品。翻译理论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既可应用于外译中,也可应用于中译外。因此,本书作者把“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理论,一方面既应用于翻译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司各特的小说,拜论、雪莱的诗歌,又应用于翻译国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还应用于中国的《读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的英译和法译。《文学与翻译》可以说是创造性地总结了文学翻译经验的理论著作。
马浩著:《管理决策:直面真实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有限理性乃决策者的常态。由于认知偏差、时间压力、成本约束、政治隐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及与决策相关的各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影响,决策的优化通常不可能实现。如何基于有限的信息进行局域性的搜索和适时有效的判断,从而达到相对满意的决策结果,乃决策者面临的最为实际的挑战。 本书破除管理谎言,直面真实世界,探讨的不是管理决策者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怎么做,而是更多地关注真实世界中人的行为以及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帮助管理决策者提高在现实条件下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质量。
〔责任编辑:刘 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