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承德一座大庙的故事
2016-02-26毛砚
文/毛砚
康熙与承德一座大庙的故事
文/毛砚
清康熙年间,康熙多次亲率军队到北方平定叛乱,途经承德市双滦区金场沟,听说这里盛产金矿,就装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了金场沟,逢人便打听当地百姓谁家的金子最多,老百姓异口同声说是段文章家的金子最多。
于是,康熙信步来到段文章家的金场,看到段文章正在淘金,便问:“老兄,你一天能淘多少金子?”段文章指了指笸箩中的非常少量的金子说:“这是我一个多月辛勤劳动的结果,你看看。”康熙看了看,摇摇头说:“一个多月,淘了这么一点儿,实在不敢恭维。都说你这里是金场沟,遍地是金,看来也不过如此。”段文章一听此人说话口气不同一般,便问:“请问贵客,您是哪里人”?康熙回答说:“我是北京城人,如果金场沟有金子,我投钱与你共同开发怎样?”段文章一听,非常高兴,立即说:“老兄,请与我到家中一叙。”
原来,段文章的老家在山东登州府蓬莱县,由于家乡遭荒,带一家老小逃难至金场沟,路过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孩子吵嚷着到河中去摸鱼,结果摸到了一金光闪闪的金蛙,一家人欣喜若狂。拾到金蛙后,段文章想此处一定盛产金子,于是,便带领一家老小在此居住下来。
第二天,段文章又来到孩子拾金蛙的地方,果然,又拾了些散碎的金子。从此,段文章便靠挖金为生,生活越来越富裕,名气也越来越大。
回头再说康熙来到段文章家中,段文章拿出好酒好菜款待。酒过三巡,喝至酣处,与康熙便以兄弟论称。康熙问:“这么多年,你到底淘了多少金”?段文章从里屋掏出一条破旧的棉裤,递给了康熙,康熙一拎,有十来斤重的样子,便说:“用我的棉袍换你的这条棉裤,怎么样?”顺手把棉裤放在屋外的秤上一称,足有八斤半。康熙哈哈大笑:“段文章的棉裤八斤半!”从此“段文章的棉裤八斤半”这句话成为当地百姓的笑谈。
段文章对康熙说:“不瞒兄弟,我当初流落至此,老天可怜,对我不薄,我一直在想,应该在此修建一座寺庙,以表达心意。”康熙一听段文章要建庙,立即高兴地说:“要建多大的庙?你出人,我出资,修庙所用的土地有多少,你清算,算出来后,全部给你。”段文章听后立即从密室取出珍藏已久的金蛙送给了康熙。
康熙走后,段文章立即组织当地百姓,丈量土地,聘请名师名工,夜以继日,辛苦劳作,建成了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永圣寺(即大庙)。
建庙后,段文章又作词一首,名为《松壑斋·安居赋》,词谓:“我生有志,乐善求安。不图红禄富贵,欲隐山野林泉。闲为文禽戏水,伴鹤鹿依青山。子以淘金成习,颂经史尔督观。家国可望,世平心安。天赐之财,安可独贪。修善积福,助施禅院。佛渡世人,圣帝佑安。祈风调雨顺,永息狼烟。保佑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杯不乏酒,炉不断烟。二三知己,朝夕盘喧。抚琴于月下,绘画于花前。举杯当歌,松下对弈。种花养柳,安分遇缘。我愿足也,更何求焉!”(录段文章“安居赋”,原书见大庙佛殿墙壁之上,段清耀搜集整理——作者注)。
传说西面墙上有康熙写下的诗作:“登古道,进荒庄,见一美女碾黄粱。玉腕杆头握,金莲步下忙。汗流香腮花痕露,尘浮娥眉柳下霜。世上多少读书客,因何美女伴农忙?”
庙的后殿为“佛爷殿”,正座位“如来佛”像。中间设有凡人进庙拜佛祭香宽阔圆形香池。东5间配殿内为火神、风神、土地等八位神像。西5间配殿内为子孙娘娘、眼光娘娘、风火娘娘等八位娘娘像。其中子孙娘娘身前有数不清的男女婴儿,是凡人逛庙拜佛求子之处。
前殿院内东厢房是护院守寺和尚所居之处,和尚已传五代。西厢房为库。传说庙前空地,康熙曾命令挂“聚将钟”一口,该钟高约1.3米,口径1米,准备放进悬挂于未建成的钟鼓楼里的,后架在一棵松树与杨树中间,当时有康熙的诗句“……黑山无过将士远,筹铸号令一口钟……”该钟“文革”前还存在,后来去向不明。马童殿东北角院内有座高2米、宽1.5米的古石碑一通,竖立在碑座上。碑文刻有记载修寺院时首领侯云凤和能工巧匠等有功之臣的名字,修寺庙公元年号记载是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庙前有棵古槐。佛爷殿后院东西各生长着粗大的古槐、榆树四棵,枝繁叶茂,每年夏历四月十八庙会之时,人朝四涌,热闹非凡,连唱3—5天大戏。
1951年,当地政府为建学校,将永圣寺殿内大小佛像全部毁掉,改为大庙小学校,从此庙宇成了校舍。1960年学校搬迁到东沟校园。后来永圣寺所有宫殿逐年拆除改成大庙供销社的四合院。现只有残存的基址在诉说着古老的历史。
康熙与大庙的传说,家喻户晓,历史悠久,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传说经久不衰。2009年,康熙与大庙的传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