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石头的命运
2016-02-26作者郑理泽学校长沙市育才小学
作者:郑理泽学校:长沙市育才小学
两块石头的命运
作者:郑理泽
学校:长沙市育才小学
大地为万物之母,而石可为大地之骨。石器的使用推动了类人猿向人类社会的进化,从而诞生了人类文明。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因此在人类的思维中,石头始终都不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物质,而是有生命、有灵魂、能思考的仙石。从远古以来的石头崇拜不但没有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渐消失,而是更加深厚地潜入了人们的心底,而幻化出许多美丽的石头神话。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就都以石头为故事主线的起点,让通灵的奇石来打开神性的模式思维,展现了生命的各种追求和感悟。
《红楼梦》中的石头是女娲补天剩余的顽石,《西游记》中孙猴子来自于“受天地真气,日精月华”的仙石。这两块石头在书中的作用十分相似,且不同寻常,他们在书中作为引线,贯穿全书,使书具有象征性、连贯性和生动性。
虽然这两块石头的象征意义大相径庭。《红楼梦》中的石头是一块美玉,象征的是贾宝玉的“女儿态,脂粉气”。书中有文:“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西游记》中的石头是一块坚硬的巨石,象征孙悟空“坚定、顽劣、无性”。“人若骂我我不恼,人若打我我不嗔,一生无性。”文中的“无性”也就是石头的性情,便为“佛”矣。
这两块灵石来源相似,最后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西游记》中的石头是补天余下被弃于山野,受天地之灵气,孕育出了孙悟空。孙悟空不畏惧艰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圆满、美好的结局。《红楼梦》中的石头同是补天遗石,落在青梗峰前,终日为未能补天而哀叹,后来堕入富贵人家,却与贾宝玉一起悲惨戚戚,最后出家,了却了尘缘。两块仙石虽然结局不同,但都内涵深刻,蕴含深意,值得思考。
细细品味这两部名著,便会感受到奇妙的异曲同工之处。吴承恩与曹雪芹是不同朝代的作家,还是不同风格的作家。吴承恩是魔幻主义、浪漫主义,而曹雪芹是批判现实主义,却巧合地都采用了石头作为引线,看似巧合,其实是中国人对石头精神的一种崇敬。石头脱身于大众的草根特性,但又能在尘世中坚持独立于众人之外的不屈精神。两块石头不论出身,都要历经奋斗,才能成才。所以选石头作为全文象征和引线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不仅要学习两位文学大师书中的诗词名句,还要研究其作品精巧的构思,以及构思带来的深刻寓意,正因为这层深刻寓意,才使两部作品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值得深读、细读、常读的最高层次的小说”,成为文学殿堂的扛鼎之作。
点评:于相同处思索不同,于不同处寻找相似,多读多思,于阅读中可得到无以穷尽的乐趣,同时使阅读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到更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