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鹭岛激涌时代潮

2016-02-26谢舒展

关键词:广场党员群众

谢舒展

迸发“闽南金三角”的发展优势,尽展“东方夏威夷”的开放情怀。自2010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夏长冬短、气候宜人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程度、人口密集度较高的有利条件,着力破解远教传统模式相对封闭、学习辐射面窄、播出时间受限等问题,按照将远程教育“由户内场所拓展到户外广场、由封闭型转向为开放式、由少数党员学习延伸至广大党员群众受益”的创新思路,积极实施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等“四共”工程,大力推动户外远教广场建设,美丽的鹭岛在时代东风的吹拂下又一次奔涌出远教工作的时代劲潮。

戮力合心搭平台

共建是远教广场建设的有效手段。必须认识到,由远教部门单枪匹马地建设户外远教广场,既力所难及,又无此必要。厦门市委组织部树立“共建”思路,运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积极组织协调有关各方资源,聚合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力量共谋共建,形成强大的“组合力”,共同推动户外远教广场建设。

试点先行探路。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积极走访调研、现场勘察,形成建设远教广场的初步书面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其次,根据调研结果,遴选出空间较为开阔、人流相对聚集的村(社区),确定为试点,并通过统一招标建设户外全彩视频LED显示大屏,与远教平台、共产党员网、主流媒体网等接通共享。建设初期在六个区各选择一个广场作为试点。

思明区在选点建设户外远教广场时,注意到育秀社区地处社区中心公园附近,毗邻市体育中心健身区、文化艺术中心商业圈和市图书馆文化区等重要地段,人流密集,是开展户外活动的绝佳场所,便拍板建设。广场建成后,果然吸引来大量的群众围观学习。老党员罗培玉激动地说:“这么大的地方,可算派上好用场了!”

辐射推广铺开。首先,在试点广场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广场建设范围,让试点广场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周边符合条件的场所加快建设;其次,为激发基层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先后对两批共44个积极建设、效果显著的基层户外远教广场给予5~15万元的奖补资金。截至目前,已建成62个户外远教广场,预计2016年将陆续建成近100个广场,受益党员群众超过10万人次。

湖里区的金尚社区是全市“明星社区”,户外远教广场建设也较早。但时间一长,设备出现老化,加上屏幕较小,播放效果受到影响。 “以奖代补”制度实行后,金尚社区领到奖补款10万元,更换了户外远教广场大屏幕,升级了配套设施。社区党委书记陈素珍高兴地说:“这下可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齐抓共管定格局

共管是远教广场建设的坚实保障。仅靠远教人员来管理户外远教广场,就目前条件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厦门市委组织部针对远教专职人员少、事务多和远教广场日常管理难度大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管理,同时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共管齐抓”的良好格局。

强化管理机制。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建立“职责分工、播放预告、信息反馈、设备管理”四项工作机制,出台了《厦门市户外远程教育广场建设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整理汇编了《厦门市户外远程教育广场基本概况汇编》,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其次,组织专人定期对机制落实情况抽查督导,确保真正落地见效。目前,各级远教部门的抽查督导已成为每月的工作“惯例”。

2014年7月,湖里区高殿社区户外远教广场迎来了区远教部门的检查小组。检查小组就设备管护、课件播放、人员召集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了细致查访,对该广场的运行情况和效果给予了肯定,并要求:今后要多播放一些短视频,以适应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广场播放管理员表示虚心接受意见,更好改进工作。

多方充实队伍。首先,组建由远教广场所在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远教广场播放小组,聘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大学生村官担任播放管理员;其次,推行AB岗工作制,保证设备管理、课件收集下载播放、台账记录等日常工作“长流水、不断线”。目前已建立了104人的兼职播放员队伍。

翔安区云头村采用“1+X”户外远教广场管理员新模式,由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担任总管理员,6名“X”管理员分别负责播放时政、党建和技术等不同类型节目,轮流组织收看学习,确保专人专项管理,大大提高了播放管理效果。村支书陈重乾感慨地说:“广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节目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实了。”

百花齐放共飘香

共创是远教广场建设的不竭动力。户外远教广场作为拓展远程教育的新平台,离不开持续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吸引基层党员群众。厦门市委组织部坚持与时偕行、不断创新,指导各区和基层各户外远教广场打造“特色广场”“创新广场”,让户外远教广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影响力。

统一创新理念。首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要求,不断更新硬件设备,使每一个户外远教广场都拥有“最新鲜”的设备;其次,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调研论证,不断探索远教广场的创新方向和特色内涵。截至目前,全市62个户外远教广场都实现了设备的更新换代。

厦门市委组织部针对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横跨轮渡、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同时串联起火车站及莲坂、瑞景等重要商业圈的特点,主动将户外远教广场延伸到“BRT”沿线,每天定时在上下班高峰期滚动播放党建相关节目,收到较好效果。如今,一边等BRT一边看远教节目,已经成为厦门市的一景。王凌是一名企业白领,她形象地说:“等车看电视,轻松受教育。”

打造特色广场。首先,各区根据各自实际,经过缜密的调研论证,积极打造“本区特色”;其次,各户外远教广场根据自身特点,开拓出灵活方便的播放形式。目前全市6个区62个户外远教广场,都有了自己的“特色牌”。

集美区积极打造“映·像先锋”远教品牌,在灌口镇成立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远教广场巡回放映队,紧扣全区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穿梭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夜间活动主要场所,担负起党建宣传等工作任务。党员群众都感慨道:“这样的教育,我们都爱看。”

党群共享创新果

共享是远教广场建设的成果体现。户外远教广场不仅要深化“党建教育红色阵地”的主题职能,还要发挥“社区文化集聚中心”的连锁效应;不仅要让党员受教育,还要让群众得实惠;不仅要使远教适党情,还要让远教迎民意,从而彰显“新时期和谐广场”的深度内涵。

突出红色主题。首先,将党员教育作为户外远教广场的工作常态,定期播放党教片,发挥党建宣传功能;其次,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播放相关课件,真正发挥对党员的教育、引导作用。目前全市广场已累计播放党教片600多部、2400多场次。

海沧区在2015年度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期间,利用户外远教广场播放《送烟拉票》《散布谣言》《威胁恐吓》等三部自制的闽南语微电影和《五个严谨,十七个不准》等换届纪律专题片,为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老党员李明依高兴地说:“我明白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些片子放得太及时了。”

凸显文化氛围。首先,坚持定期播放红色经典影片,让群众在娱乐中受到爱党爱国教育;其次,结合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文艺片展播、广场晚会和广场舞会等活动,满足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多样需求。目前,市辖区62个村(居)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户外广场所带来的缤纷文化氛围。

2015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同安区组织了多场文艺表演,利用户外远教广场播放了《杨丽花歌仔戏》等群众喜爱的节目,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八十多岁的叶金娣开心地说:“广场经常放我们喜欢的节目,看都看不过来了呢。”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广场党员群众
春天的广场
我是党员向我看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广场上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