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产业科技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6-02-25尹邦奇
尹邦奇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上海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努力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构筑面向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鼓励上海优势企业布局海外,努力成为支撑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目前,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成功建立了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浦江创新论坛等合作交流平台,为发挥科技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做好本市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多部门参与的“一带一路”非常设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建议一是建立由市发改委牵头、各有关政府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团体、企业、创投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统筹协调集聚政府、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源等,发挥上海优势,有序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同时,要建立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沟通的统一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优势整合,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二是建立上海“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中心。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科技先行。依托现有机构和服务基础,建立上海“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日常事务、对外窗口服务和联系工作,重点开展企业、产业技术转移、数据共享、人力资源挖掘、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法律文化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2、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战略规划研究。“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人口众多、文化多元。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无序现象发生,建议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为上海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产业转移和成果转移转化、国际创新资源集聚,提供战略全局研判、中长期规划编制、管理咨询和政策咨询、科技与文化、法律等方面服务。二是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加强企业和科技园区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产业技术的辐射力。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或共建海外研发中心,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鼓励并推动科技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技術孵化器、产业基地,开展技术与投资贸易合作,实现技术及产能输出。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开展合作,共建或自建专业化、有特色的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园区,建立国际化“双创空间”,吸引以色列、俄罗斯、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人才前来上海创新创业。围绕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和科研设施共享。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主导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制定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设立“一带一路”论坛,谋划前瞻性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国际合作内容。开展跨国高水平课题合作,联合攻关,吸引一流科学家到上海联合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组织援外培训,重点对象是目的国的有关企业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3、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多元投入。加强财政投入,拟采用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各类社会民间资本投入。设立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业技术专项资金,支持联合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联合共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共建科技或创新园区等。吸引和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建立社会化的创新创业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共同分担研发风险。
4、完善企业走出去的保险制度。发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保险机构在重大项目推进落实中的风险保障作用和投融资桥梁作用,或者发挥社会资金作用,成立本市“一带一路”专项保险公司,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用保险,防控投资风险。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转移特点的保险品种,包括关键研发设备、研发中断、产品研发责任、产品质量保证、新产品试用等保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