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筑牢公正司法防线之途径
——从铁面包公依法判案谈起

2016-02-25严旭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正司法包拯司法公正

严旭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湖南 娄底 417000)



论筑牢公正司法防线之途径
——从铁面包公依法判案谈起

严旭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本文从铁面包公依法判案中得出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并从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就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就要阳光司法;就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方面阐释了筑牢公正司法防线的途径。旨在让公民从内心信仰遵从法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公正司法;实现路径

北宋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利用权势腐化,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有一次,包拯负责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包勉的状。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罢了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递到了包拯手里。包拯大怒,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回。并表示,今后决不再欺压百姓,胡作非为。

包勉提出“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包拯出生后,因皮肤太黑,他的父亲把他当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把他捡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而且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包勉以为提“看到母亲面上”,包拯就会心软。可包拯思量:嫂娘一贯教育自己为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不符合她的初衷。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没想到,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治罪,一时想不开,痛苦不已。她找到包拯,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嫂娘,侄子有罪,应当与民同治。如若治了罪,这是出于公心;如若不治罪,就是徇私包庇。嫂娘一向正直,并且一再告诫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觉得包拯的话在理,擦了擦泪说:“人家都称你为‘包青天’,这是咱家的光荣,你就按法律处置吧!”于是,包拯依律治罪,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当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案子一进门,两头都托人”,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吃了原告吃被吃”等屡禁不止,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越权管辖、插手经济纠纷,有的刑讯逼供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这些现象就像一个“毒瘤”,吞噬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权威和法治公信,戕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已迫在眉睫。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就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人权是人依法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就像鸟儿拥有天空、鱼儿拥有水一样。司法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法槌,是保障人权的坚强后盾。通过司法活,守好保障人权的屏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核心所在。司法活动承担着定分止争和权利救济的社会功能,人们的健康、安全、财产、生命等各项基本权益保障都与司法活动息息相关。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就要阳光司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会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只有让司法权力运行从“暗室”进入“玻璃房”,才能防止暗箱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徇私舞弊的空间。要加大力度拓宽司法公开的范围,构建便民、透明、动态、开放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狱务、警务、检务、审判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及生效的法律文书。要创新思路拓展司法公开形式,可以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纳入到公开的载体中来。要扩大参审范围,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涉诉信访、司法听证、司法调解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

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就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对检察院、法院的设置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调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重要举措。同时,《决定》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推行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探索实行检察院、法院和检察权、审判权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相分离,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

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手握生杀予夺、定分止争的权力,只有依法独立行使裁判,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才能做到“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在改革“快步跑”的今天,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影响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因素及其对策》 龙宗智 当代法学 2015(05)

[2]《浅析司法公正的价值与实现策略》 赵英俊 法制博览 2015(16)

[3]《网络舆论与公正司法的实现》 王海英 法学论坛 2013(03)

[4]《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选择》 王晨 中国法学 2013(6)

[5]《论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石静 法制与社会2013(23)

作者简介:严旭,女,湖南娄底人,硕士,中共娄底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34-01

猜你喜欢

公正司法包拯司法公正
包拯智擒偷锅贼
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博弈及协调机制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新媒体与司法公正
聚焦法院改革 促进公正司法
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开封中院:坚守司法公正 共创文明法院
司法公正何以看得见
——民事二审不开庭审理的失范与规制
论打破“救人反被诬陷”怪圈的法律方法
铁面无私
——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