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2016-02-25包海燕黎博李伟
包海燕,黎博,李伟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包海燕,黎博,李伟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就业岗位并没有因为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相应的提高。今年就业人数创新高。2015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总体来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解决方案
1前言
1.1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和需要的实践技能脱节已经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的成因之一。据用人单位表示,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出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面试后在试用期间暴露的,由于高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实践,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的实践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信心。
1.2高校的课程设置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当今高校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不够合理。“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趋同现象严重, 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外课程设置不合理还严重体现在教学与实习严重脱节。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 动手能力差, 满腹经纶却没有一点实践精神。很多大学, 有的专业有实习, 往往是走过场, 华而不实; 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实习课程。”当代高校的课程设计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
1.3毕业生创业意识不够,创业人数和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少
在西方国家创业人数要多于我国的创业人数,由于其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比较开放的思想,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而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创业者少,创业成功率不高的现状。而且国家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大学毕业生因为存在较强的求稳心理,缺乏自主创新意思,缺乏创业精神,给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2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产生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看,政府相关机构对大学毕业生是“安排”的思路,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能动性,而不是“帮扶”的思路,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能动性,这使很多的努力难以落到实处,也使被授命安排的各方面苦不堪言,难以有实质性的作为。特别是2013年以来,每年政府和全社会都在此问题上倍感压力,“最难就业年”的困境一直没有找到合理化解的路径与办法。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需要我们调整新的思路,政府推出一些切实可能的帮扶计划和思路,才能环节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问题。若能通过有力的疏导和扶持,改变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能较好地实现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
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与相关主体
一般而言,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市场所需人才的匹配问题。对其原因做出科学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大学的的就业问题。它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工程。而该问题主要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等四种不同的行为主体(当然,不单只这四种),故此我们可以从这几种主要的相关行为主体展开讨论。基于上面的简述,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体系框架做出以下模型。
3.1充分就业问题研究。这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该问题的目标。充分就业就要求社会所需的就业岗位和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相匹配。我们要注重的对就业现状、成因,对策等的总体研究,不断地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2就业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是指从宏观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集中探讨就业政策的调控作用,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开展就业政策研究,国家和省部有关部门制订科学的、前瞻性的就业政策。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但仍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
3.3培养机制问题研究。要以就业的具体情况为参考,结合各高校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设置情况、学生能力要求以及相应的培养机制做出微调,建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以及相应的调节应对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4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4.1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多方面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政府行政机关、高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市场所需保持统一,并且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根据多方位的统计和深入分析,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不断地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的挑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给予一定的帮扶力度,并且要将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宏观指导与实时监测。
4.2高校就业服务体制改革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由最初的“包分配”落实工作,到现在的“自主就业”,并且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式也大不相同。期间高校的改革步伐却没有随着时代的步伐发展,显现的脚步慢了,因此高校体制改革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就业难揭示了高校教学体制的弊端。要推动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4.3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
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一些大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金钱利益的追求,轻事业的追求,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体现在就业观念上,愿到经济效益好的合资企业、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或很少愿意到民营乡镇企业、西部地区。 注重个人发展淡漠社会责任和贡献,诚信意识弱化。”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新世界出版社 2013.9
[2]《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吕卫华;2007.02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