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林右旗畜牧业发展战略
2016-02-25朝格巴达日胡
朝格巴达日胡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业局
浅析巴林右旗畜牧业发展战略
朝格巴达日胡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业局
一、草牧场、人工饲料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巴林草原是巴林右旗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全旗草牧场面积128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6%。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26万亩,占草牧场总面积的87.5%。但由于巴林右旗属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带,年降水少,一般在300毫米以下,草原生态系统本身存在着微弱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人为不合理利用因素的影响,草原植被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发生逆向演替,恢复难,周期长;全旗建设人工草地保有面积为15.68万亩,年产优质紫花苜蓿干草6774万千克,每年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面积均在90万亩以上,年产玉米3.75亿千克,秸秆3亿千克。然而目前全旗冬季饲草需求为6亿千克,每年饲草缺口2.4亿千克。
二、老百姓过去逐“水草而牧”,现在求“现代绿色畜牧业”
巴林右旗牧民人均占有草原面积仅为90亩,并延续着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目前养殖量已达到341万羊单位,超载量近两倍。在治理区草原生态好转的同时,非治理区草原生态却不断恶化,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旗委政府不断探索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制度。先后实施了“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等工程,2001年巴林右旗通过《巴林右旗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施办法》,针对草牧场现实状况实行禁牧和季节性禁牧管理。对全旗境内除长年禁牧区以外天然草牧场全部实行季节性禁牧管理。此后出台了《巴林右旗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等国家和地方一系列重大工程,使巴林右旗草原“三化”得到了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向良性循环发展。
三、幸福巴林右旗的建设要以“草”作文章
扎实推进巴林右旗农牧业“2862”工程的实施。正确贯彻落实“2862”工程是解决巴林右旗农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该工程是指巴林右旗农牧业经过五年的建设到2020年:全旗流转土地80万亩,成立农牧机合作社80个;发展经济林20万亩,建设肉驴养殖基地20处、发展肉驴20万头,发展特色种植2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20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发展优质基础母畜200万头(只),其中:优质基础母羊185万只、优质基础母牛15万头。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巴林右旗2016年~2020年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将巴林右旗草原分为保护利用区和治理利用区。保护利用区经过多年治理及严格管护,草原植被较好,在管理上实行常年禁牧管理,在利用上可以作为打草场使用;治理利用区实行季节性禁牧管理,禁牧时间为每年的3月15日~6月15日,放牧期间执行严格的以草定畜制度,严禁超载过牧。同时建立人工草地,实施改良草场及飞播牧草工程。
抓住粮改饲试点工作和草牧业试点工作有利时机搞好草原建设利用双赢。实施利用粮改饲可以有效树立“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发展理念,引导农牧民开展青贮玉米的种植与应用,发展草食畜牧业。巴林右旗草牧业试点建设应坚持牧草产业+草食(草原)畜牧业+产业化+互联网产业集成建设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转变生产方式。
四、要搞好草原建设与保护重点工程
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安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原则上全旗重点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治理项目区严格实行全年禁牧管理,其余地区按照草畜平衡区的管理方式严格实行季节性禁牧管理。
2.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十三五”期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建设重点主要放在人工种草和棚圈、青贮窖、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生态建设与建设养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3.沙退化草原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充分整合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牧区节水灌溉项目资金、高产苜蓿示范项目资金,同时积极吸纳社会投资。
4.草原防灾减灾工程。按照全旗草原火灾、病虫鼠害、毒害草等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因害设防,分区施治,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
5.农区秸秆转化工程。巴林右旗耕地面积136.85万亩,对于巴林右旗这种牧业比重大,草原面积相对较小的地区来说,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畜牧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