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与美德特征调查
2016-02-24郭雯,赵文,罗燕
郭 雯,赵 文,罗 燕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某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与美德特征调查
郭 雯,赵 文,罗 燕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目的 比较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美德与非贫困生的差异,以了解高校贫困生性格优势与美德的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四川省某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抽取359名大二年级学生进行优势行为问卷(VIA-IS)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其中贫困生98名,非贫困生254名。结果 贫困生在情商(t=-2.25,P=0.025)和乐观(t=-2.11,P=0.035)两种性格优势上评分低于非贫困生,而在爱(t=1.97,P=0.049)和责任心(t=2.12,P=0.035)两种性格优势上评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节制美德评分高于非贫困生(t=2.04,P=0.043)。结论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性格优势与美德存在差异,贫困生的情商和乐观两种性格优势较弱,爱和责任心两种性格优势较强;贫困生节制这一美德更突出。
积极心理学;性格优势与美德;高校贫困生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高校贫困生比例约为20%,部分偏远地区高达30%~40%[1]。高校贫困生因面临经济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发展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量研究从问题和症状入手,考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高校贫困生存在厌学[2]、自卑[3-4]、抑郁[5]、焦虑[6]、封闭[7]、人际交往敏感[4,8]、应对和防御方式比较消极[4]、主观幸福感低[9]等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10]。仅少数研究发现一些贫困生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坚强勇敢和乐观拼搏的积极心理品质[11-12]。
二十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其本质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13]。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更应该是功能健全的,能够有效发挥个人优势和潜能,追求自我实现的,只有关注人的积极情绪和人格,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Seligman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他出于对“完整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美德与优势,提出了六大美德与二十四种性格优势[13],六大美德包括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与升华,每种美德各包含3~5种性格优势。其中智慧美德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好学、洞察力;勇气美德包括勇敢、毅力、正直、活力;仁爱美德包括爱、仁慈、情商;正义美德包括社会责任感、公平、领导力;节制美德包括宽恕、谦虚、谨慎、自我管理;信仰美德包括美感、感恩、乐观、幽默、信仰。性格优势并非少数人的特权,每个人至少拥有3~7种性格优势[13]。已有研究发现,性格优势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14]、学业成绩和积极的工作体验相关[15-16]。寻找自身的性格优势,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追求心理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传统消极心理学过多关注贫困生的不健康心理状况,本研究则对高校贫困生的性格优势与美德特征进行了考察,以期补充对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从而更全面、多维地理解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为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首先从四川省某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共78个专业(其中文、理、工科专业各21、28、29个)中,分层抽取文、理和工科专业各3、4和4个;再从每个专业的大二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将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9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被试中文、理、工科专业学生分别为96、129、127名;非贫困生254名(72.16%),贫困生98名(27.84%)。贫困生为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认定的贫困生,具体是按照四川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求及学校所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学生日常消费水平进行认定。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专业、贫困生人数和性别分布
注:缺失值指被试性别信息缺失
1.2 调查工具
采用Seligman针对成人编制的性格优势问卷——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13]调查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24种性格优势,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项目描述通常是“我常常……”、“我总是……”,每一种陈述都反映了一种性格优势,要求受测者对描述内容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1分为“非常不像我”,2分为“不像我”,3分为“一般”,4分为“像我”,5分为“非常像我”。完整版问卷中,对应24种性格优势,每种优势各有10个项目,共计240题[17]。完整版问卷题目过长,考虑到施测可行性等因素,本研究采用该问卷的简版,对应的24种性格优势共计48题,各有两项描述,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各一项;负面描述的项目反向计分后与正面描述项目评分相加计算平均分,即为各种性格优势评分。各美德评分为该美德所包含性格优势的平均评分。已有研究显示简版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测量性格优势与美德较经济有效的工具[18]。
1.3 施测方法
由各班级心理委员组织学生在教室统一参加测试,施测前由主试说明问卷目的和作答方式,宣读指导语如下:本问卷主要目的是了解人们的性格优势,每项陈述都反应了社会赞许的一种优势,希望您诚实、准确地选择最符合自身真实情况的描述,不需深思,根据第一反应迅速作答即可。谢谢!测试耗时约5分钟。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性格优势评分比较
在情商、乐观、爱和责任心4个性格优势维度评分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其余性格优势维度评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性格优势评分比较±s,分)
2.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美德评分比较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节制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智慧、勇气、仁爱、正义及升华维度评分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美德评分比较±s,分)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的情商和乐观评分低于非贫困生(P均<0.05)。情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热词,是指处理情绪情感的能力,包括识别自己的情绪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以及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调控自己的情绪反应以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贫困家庭父母多从事体力劳动,本身对情绪情感不敏感,或者常常压抑和倦怠,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相对较少,父母情商不高,孩子也缺乏观察模仿的对象;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和经济压力较大,用于人际交往发展社交能力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使得情商在大学期间也缺乏锻炼和发展。乐观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积极情绪,对自己渴求的事件充满期待,以促进其发生的方式去行为,并且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想要的结果。贫困大学生可获得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源相对较缺乏,失败的代价和机会成本较高,基于现实困境,指向未来的预期常常不如非贫困生乐观。有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贫困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和悲观[19]。此外,因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生就读学校的教育资源可能有限,学校教育对情商和乐观等积极品质的培养也缺乏重视和有效方法,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贫困大学生部分性格优势的培养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中,爱和责任心两个性格优势维度评分上,贫困生均高于非贫困生(P均<0.05)。爱包含对对象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是人类重要的情感和社会纽带。爱给我们带来美好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做出利他的行为。在经济压力之下,贫困生能更多地从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和奉献中体会到爱,从而学会感恩和回报爱。责任心是指对他人或公共利益负有义务感,并且在情感上认同这种义务感,有责任心的人社会信任水平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家人朋友忠诚,关心群体事务,关心他人的福祉。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父母及家人为家庭的付出和奉献,从小被培养要参与家庭的共同劳动,如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人小孩,甚至是要“早当家”,在家庭决策中也学到不能自私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家人的需要,这些都是对责任心的培养。
节制是一种学会控制、避免过度的美德,包含了宽恕、谦虚、谨慎和自我管理4种性格优势,是指人们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监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能力。节制的美德体现在对饮食、喝酒、抽烟和性等行为的自制,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节制常常产生于资源短缺之下,却对提升个人幸福感和实现成功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本研究中,贫困生节制维度评分高于非贫困生(P<0.05),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节制所包含的宽恕、谦虚、谨慎和自我管理4种性格优势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这4种性格优势本身存在差异,由于样本原因而呈现出假阴性。总的来说贫困生处于资源匮乏的环境,可能有利于塑造节制美德,而节制这一美德具体体现在哪些性格优势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综上所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性格优势与美德存在差异:贫困生的情商和乐观两种性格优势较弱,爱和责任心两种性格优势较强;节制这一美德更突出。贫困大学生群体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和积极的力量值得被探索,被尊重。帮助他们探索和认识这些积极的品质和力量,对他们个人的主观体验、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贫困生性格优势与美德的特征,也将为我们对高校贫困生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但是本研究仍然停留在现象学的调查,实践意义欠缺,未来应着力于性格优势的培养与干预研究,真正为提升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方案,以帮助其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
[1] 何瑾, 樊富珉. 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3): 397-399.
[2] 罗开元.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12): 44-45.
[3] 李春莉, 刘蓓蓓, 杨少文, 等.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3(6):146-148.
[4] 康育文.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5.
[5] 时松和, 冯启建, 吴敏, 等. 河南省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4): 346.
[6] 秦萍, 张勇.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5): 623-625.
[7] 罗增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3(6): 47-48.
[8] 罗伏生, 沈丹, 张珊明, 等.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3): 272-274.
[9] 孔德生, 张微. 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15(1): 61-62, 65.
[10] 吴永祥. 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郑州: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11] 车风岚. 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 郑州: 郑州大学, 2005.
[12] 秦高亭. 高校贫困生受助后的负性情感分析及对策[D]. 郑州: 郑州大学, 2003.
[13] 郭雯. 性格优势与美德[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23.
[14] Buschor C, Proyer RT, Ruch W. Self- and peer-rated character strengths: How do they relate to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J]. J Posit Psychol, 2013, 8(2): 116-127.
[16] Harzer C, Ruch W. The application of signature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positive experiences at work[J]. J Happiness Stud, 2013, 14(3): 965-983.
[17] Peterson CF, Seligman ME.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625-633.
[18] Ruch W, Proyer RT, Harzer C. The Character Strengths Rating Form (CSRF):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assessment of a 24-item rating scale to assess character strengths[J]. Pers Indiv Differ, 2014, 68(3): 53-58.
[19] 李志德, 沈红. 美国高校收费对学生就学的影响——兼论我国高校收费及学生资助[J]. 现代大学教育, 2001(4): 107-111.
(本文编辑:唐雪莉)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in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GuoWen,ZhaoWen,LuoYan
(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Objective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between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with non-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learn the feature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Methods A total of 359 sophomore students se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a university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surveyed using the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VIA-IS). Finally, 35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of whom 98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while 254 non-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n-impoverished students, impoverished students had lower score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t=-2.25,P=0.025) and optimism(t=-2.11,P=0.035), otherwise, they had higher score in love(t=1.97,P=0.049) and responsibility(t=2.12,P=0.035) of 24 strengths. The score of temperance in impoverished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non-impoverished students(t=2.04,P=0.043) of 6 virtues.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non-impoverished students,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in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which is worse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optimism, while better in love, responsibility and temperance.
Positive psychology;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4-015)
B844.3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6.06.014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