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
——小剧场魔术的新范式(续)
2016-02-24柴莹北京杂技家协会
文/柴莹(北京杂技家协会)
图/《旅程》团队
《旅程》
——小剧场魔术的新范式(续)
文/柴莹(北京杂技家协会)
图/《旅程》团队
《旅程》创演者孙峥
此外,《旅程》还灵活运用各个时间段来制定营销策略,以此吸引眼球和受众关注度。如演出前的制作期,对演出内容和现场活动进行地毯式宣传;演出中,对现场进行同步直播;演出结束,除发布精彩的演出图片和视频外(后期的图片和视频效果已相当完美,日臻成熟),还有观众饱含情感的观后感。活动还包括:如果@3位好友,即可赢取A票两张,预售和现场票同时进行;在某个时间段购票的情侣,现场将留下一张拍立得,若第二年七夕专场,能牵手来《旅程》领走照片,将为之带来一场免费的专场魔术等等。
但必须指出的是,比起其他娱乐形式,如电影、话剧所经常采用的微活动:微投票、微访谈等营销手段,《旅程》官方微博虽有涉及,但丰富性明显不足。事实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旅程》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调动微博使用者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名人效应,深化网友的参与度,通过微博与受众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淡化营销宣传的商业性与功利性,取得更好的市场反馈。
此外,既然口碑营销在《旅程》的营销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旅程》应该利用微博使用低门槛性的特点,通过关注的功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他人的粉丝。当用户本人发送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可以同时推广到该用户每一个粉丝的微博上,形成群体传播,使信息被不断扩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影响粉丝,产生“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群体趋同现象,达到口碑营销式的宣传效果。
《旅程》官方微博开播已将近4年,随着《旅程》演出的有增无减,微博的活跃度已略显疲态,宣传落入套路,微活动未能出新意,转发量不足,粉丝数量也没有明显提高,还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旅程》无关的内容。未来,《旅程》团队有必要在改进微博营销方式、微博与微信双向联动方面着手,使用微博加微信的营销渠道,发挥最大能量。
四、简约不单调的舞台呈现
国内的小剧场话剧如果从1982年的《绝对信号》算起,已经历经33年的发展完善,它的内容、形式、语言、表演技巧,甚至市场和受众群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只有3年生命的《旅程》是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它的舞台呈现与小剧场话剧相比,还显稚嫩、不完美,但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旅程》的舞台绝不是要给你震撼的那种。一张凳子,一个演员,一个不起眼的蒙着黑布的小三脚架,一段带有诙谐、顽皮气质的音乐,一个不时变幻影像的大LED屏,当然,还有因魔术表演需要拿上舞台的一些简单道具。与其说它像一个表演舞台,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布局简约的聊天室。魔术师孙峥就在其中与你随意地聊着“魔术、人生、梦想” ,所有的一切……
《旅程》一开场,孙峥就告诉大家“‘旅程’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这,也正是魔术最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旅程”与魔术融为一体。“旅程”起程之前,必须得有暖场,于是第一个魔术——红包魔术登场,像招揽生意的吆喝,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表演上。
一场“旅程”首先需有钱,于是,第二个魔术是最常见的纸币魔术。之后,是“错误引导”魔术,这是“旅程”中最出彩的一个魔术,也是孙峥最得意的桥段之一,在其他晚会表演中,他经常单独表演这一段。表演者通过一枚硬币,用错误引导的方式引开参与互动的观众注意力,而在现场其他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轻而易举拿走这位观众的眼镜、手机、钱包、手表等物品。接下来,是8到9个互动魔术,包含了近景和中景的多个魔术的呈现。
“旅程”会有一个终点,这个终点是某位观众随口提出的远方,终点在哪并不重要,“在路上”的现场感才是“旅程”中最重要的,与魔术师互动的观众也是演员,与观众一起表演的魔术师是领衔主演。而这,与某些小剧场话剧中点缀加噱头式的魔术有天壤之别。
在《旅程》中,魔术始终充盈着一股轻快、怀旧、风趣、幽默的气息。孙峥通过惊讶、通过刺激、通过游戏、通过好玩,总在不经意间暗示观众:“魔术师无所不能,我是魔术师,我无所不能,当然,最重要的,我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神奇、更加不受约束,假如你想要一段奇妙的旅程,那么,你,或者成为魔术师,或者跟着魔术师走。”虽然《旅程》只是一位魔术师表演的小剧场魔术秀,但它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很多,仿佛人生的计划都能够通过魔术实现。
《旅程》的结束非常潇洒,一个卷起的白纸黑字记录了每位互动观众的奇妙经历,点点滴滴,既真实又虚幻。原来,未知的旅程不过是魔术师的预言,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孙峥在念完神奇的预言后,告诉观众,旅程结束,回到现实。
理工男背景的孙峥不够高大帅气,但以他迅捷干练的台风和轻快利落的语言以及很好的控场能力,使舞台显得生动而饱满。孙峥打造了《旅程》,《旅程》也为孙峥量身定制。换一张脸,一个身形,一种嗓音,一个节奏,似乎都有欠缺。
一直以来,《旅程》最有活力的地方就在于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旅程》从第一季第二场开始有意识地举办节日主题专场,第二场4月1日,愚人节专场;第三场4月30日,五一专场;第四场5月25日,没有任何节日,做了“爱情主题”专场;第五场6月30日,“寻找童年”专场,……第一季最后一场,则做成年终的大爬梯,并请来4位魔术师嘉宾助阵,做到声势浩大。《旅程》有意识地迎合节日时尚的人群,顺应潮流的生活方式,在节日主题中营造狂欢的仪式性场景,加入一些青年人喜欢的主题元素,满足年轻人的狂欢需要。
节日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第二季(包括第三季和第四季)基本延续了第一季的节日式狂欢模式,并日趋成熟、完善,真正把节日主题融入魔术秀中。如第四季2月14日的“情人节”专场中,模仿国外一些球赛之前的做法,在演出之前,用摄像摇臂寻找情侣,并玩笑式地把情侣影像投影到LED屏上,情侣看到大屏幕上出现自己的影像,会做出一些温馨的亲密之举,大大强化了情人节专场的主题因素。这种小的创新性的花絮插入,也成为《旅程》的特色之一,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旅程》开演半年后,开发了《专属旅程》的定制产品。如果说最初的《专属旅程》是偶然现象,定制性较弱,只是个别公司、企业小范围的包场行为,至多加入一些讲话、抽奖、委任等环节,那么,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专属旅程》不断强化定制环节,为包场客户量身打造小剧场魔术秀,用一种创新的形式满足了员工活动、宴请客户等文化活动需求。《专属旅程》除《旅程》固有的优势以外,还可以满足订制魔术:根据需求为其创作映射公司业务、体现个人魅力等专属的魔术;订制道具:在演出道具上加印公司Logo,并设计小礼品在魔术的过程中送给观众;私人环节:为其提供领导上台讲话、抽奖等活动环节,并根据需求融入魔术中;此外,还提供精美的酒水小食。比如《专属旅程》在给联想集团做客户品鉴会包场时,两个小时的演出,用了两款ThinkPad创作了魔术。植入性软广告,也是《专属旅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旅程》还有很多缺憾,比如,魔术师与观众的互动,对于整个剧情的推动力和思想性的建构有特别大的意义吗?没有。所有的魔术流程和技术技巧都是游刃有余、完美无瑕吗?不是。除了魔术形式的新颖之外,它的戏剧部分真正传神达意了吗?很难。完美的《旅程》,应该是魔术、观众、表演者(魔术师)和整个剧情完美融合,又有先锋和实验的味道,感人至深而不显拖沓。对于“小剧场魔术秀”而言,这是难度的极致,也可以成为努力的目标。
《旅程》团队已经在小剧场热情如火地坚守了3年,他们的梦想就是把魔术带回小剧场,他们一直在为理想而努力!孙峥说:“每一个不变魔术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旅程》官方微博宣称:“我们很高兴可以在小剧场里与如此多观众相遇,希望我们永远有一颗旅行的心在城市生活!电视剧无疑是大众的娱乐,电影也走向大众娱乐,剧场演出依然有可能保持它的艺术特性,以寓言的方式来描绘生活,在小众范围内争取更大的观众群,我们为这个现实感到庆幸!”
北京杂协秘书长董蕾说,《旅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和执行力”!让我们为《旅程》点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