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技“校团合一”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6-02-24刘文忠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文/刘文忠(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关于杂技“校团合一”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文/刘文忠(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作为一所中等专业的杂技学校,河北吴桥杂技学校的成长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学校面对日益困难的招生、紧张的办学资金等问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为杂技学校的发展破解瓶颈。笔者认为,加快杂技学校与杂技演出团体的“校团合一”发展模式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校团合一”发展模式的必然性
杂技学校与杂技演出团体的“校团合一”办学模式在吴桥杂技发展进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某种角度而言,“校团合一”模式是早期“团带班”的延续和提升。从“团带班”时开始,该模式为吴桥杂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表演、编创人才。而“校团合一”办学模式更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之前应运而生,并十分契合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大气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地相结合,又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较“团带班”更为规范,同时借助“校团”的平台,形成教学、科研、创作、表演、普及教育、市场营运、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良性循环。
就目前而言,“校团合一”模式对杂技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杂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是培养一般性基础性人才的地方,毕业分配到杂技团后,才是施展才能的良好时期。毕业生借助团体的优秀节目和培训经验,马上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提高,是身体潜能和技术发展的最佳阶段。实行“校团合一”,把团体优秀创新节目的训练手段和培训方法,介入到学校培训阶段,更有利于早期发现人才,因才施教,开发精品,避免走弯路,防止时间和人才的浪费。
1.杂技学校为演出团体提供充足的人才
对于艺术类演出团体而言,拥有充足的表演队伍是根本保证,“校团合一”模式中的杂技学校恰恰有力提供了这种保证。杂技学员不仅成为演出团体的有力补充,毕业后更能进入演出团体成为中流砥柱。尤其是面临当前杂技人才匮乏的困境,“校团合一”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捷径。
2.演出团体是杂技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
培养全面高素质的杂技学员,需要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最好是建立自身的演出实习基地。“校团合一”模式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登台表演的实践机会,并且将这种实践经验应用于自身的学习提高。同时,还可将演出收入用于补贴和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使学校实力得到不断壮大。在这方面,中国杂技团就是“校团合一”的成功典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可以说,“校团合一”模式是资源的高效整合,是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是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摸索完善的过程中,既不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又可推动民营杂技发展走上“快车道”的较为合适的模式。
二、“校团合一”发展模式需要克服的弊端
吴桥杂技学校建有自己的艺术团。笔者作为学校教务处主任、艺术团副团长,在实践中也发现“校团合一”模式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应在今后的发展中引起足够重视。
1.一定要坚持“校为主,团为辅”的基调
“校团合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互为补充、互相兼顾的制约,所以杂技学校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自身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前提,丝毫不能放松。
2.一定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校团合一”模式往往会出现在岗位职责上兼任,甚至是“一肩挑”的现象,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演出团体要以高待遇留住人才,防止“空架子”的现象。
三、对“校团合一”今后发展的建议
1.必须牢牢把握艺术生命力的根本
吴桥杂技学校要在激烈的国际杂技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在艺术创新上下功夫,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建校30多年,我们始终坚持“艺术先导”的原则,把艺术发展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在表演技巧、形式等方面不断追求创新,打造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精品力作,才能把学员培养成各杂技团体青睐的人才。
2.必须坚持职责明晰、规范运行
“校团合一”必须在学校与演出团体的职责定位上明确到位,各负其责,一抓到底,避免职责分工含糊不清而导致管理混乱。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各自建立平行的管理机构、人员分工和规章制度,在确保自身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互补有利。
3.必须以大文化、大格局为长远目标
如何充分利用好吴桥杂技这一优势资源,把吴桥杂技学校更好地推向市场,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校团合一”利于提高整体文化竞争力,无论是演出团体,还是杂技学校,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将自身立足于吴桥杂技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统一走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提高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成为吴桥县、沧州市、河北省乃至全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