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源及解决策略
2016-02-24张晓霞内蒙古武川县可镇科技站
张晓霞内蒙古武川县可镇科技站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源及解决策略
张晓霞
内蒙古武川县可镇科技站
[摘要]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错配等状况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到位程度较低,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了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县、乡财政资金紧张,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表达机制的匮乏,导致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产生不足和错位。对此,本文提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实现对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不断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根源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速度发展较快,进而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证粮食等农业产品的供给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却日益突出。在耕地面积缩减以及水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要想保证我国粮食收入的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实现我国走向经济化社会的重要保证。针对农业基础设置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性作用,2004年我国连续发布了11项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在随后的2008年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农业基础设置建设实现了一定的关注。我国的财政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央政府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规模,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数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1.消费需求较低
私人物品属性农业基础设施的主要消费者是农业经营主体,消费者对某一物品进行消费决策主要来自该物品的效用。农业经营者在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消费主要来自农业带来的利润减去农业设施的价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利润越低,效用越少,在理性消费的关键下,效用为零或是为负值,消费者将会停止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消费。当前,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利润较低,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一般经济学的经验中,风险和利润之间是正比例关系,但是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利润和风险是不均衡的,通常为高风险、低利润。由于风险和利润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导致了农业经营主体在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投入后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润,此外在经济飞速发展,工价在不断上升,农民通常会为农业基础设施的相关服务投入更多。在市场化的改革中,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的投入呈现相对减少的趋势,集体经济期间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逐渐出现了老化、陈旧、缺乏维护等问题,农民通常要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投入,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升高,消费农业基础设施的机会成本也相应升高。
建业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不是农业,消费农业基础设施的最终效用值较低或是复制,造成了对私人物品属性农业设施的无需求状况。线性农业经营中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主要经营是农业,因此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对私人物品性质的农业设施存在一定的需求。尤其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新型的农业经营者更缺少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能力,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需求不足。分析和总结以上内容可知:农业经营主体对消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置的投入积极性比较缺乏,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置市场不大,虽然农业经营主体是最终的消费者,但是其自身的消费需求并不大,因而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置供比较缺乏。
2.引致需求缺乏
农业经营的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直接性需求,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的需求是引致需求,主要由直接性需求决定。我国农业的边际效益比较低,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大范围的减少,引致需求也产生了较大的减少。农业边际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主体的激励较小,在社会资源的动员上存在各种障碍。农业利益率较低、农民从事副业现象比较普遍、进而对农业收入不重视,相应的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减少,引致需求减少,同时国家和政府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自然灾害对农业收入造成的影响较大,造成了农民的严重损失,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比较利益严重下降,上述各个环节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消费终点是农业经营者,但是农业经营者在农业设施中的投资较少,投资能力不足,缺乏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设施需求,造成引致需求的降低,进一步造成了需求水平的大幅度下降,造成了我国的农业产业整体陷入低迷状态,导致私人物品属性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只有扭转这一局面,才能实现对投资主体有效的改变,实现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正向激励[2]。
二、“一主多元”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体制
1.政府是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中的主体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保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需要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粮食安全和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农业对工业实现了长时间的支持导致了农业基础的薄弱现象,客观上工业也需要对农业实现反哺,城市也要对农村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在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国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体现了重视,并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导向,其中“一主”是政府财政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且回报率较低,基础设施的市场供给中企业的参与程度较低,最多的是利益主体--农户单独或是合作供给。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对比,农户的投资数额十分有限。对此政府在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中,要作为主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其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合理的制度下,刺激和引导其他供给体的参与和协调,实现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2.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市场运行机制
无论是政府为供给主体还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多元化的供给参与,都需要遵守市场机制。此处的市场机制主要指,其他主体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遵循市场规则,政府供给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中包括了供需、投入、风险、竞争、价格以及效益机制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供给的多元化,帮助农户在享受更多更好服务的同时拥有一定的选择权;政府作为主体的多元化供给,十分有利于多渠道筹集农业基础设施,有效帮助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竞争机制主要是为了降低供给的成本,提升供给的质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价格机制主要保证在为农民提供设施的同时保证价格的合理性;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活跃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市场,帮助活跃农业发展。
三、小结
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多种原因下,政府要构建多种机制充分保证对农民经营主体意见的倾听,实现中央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实现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资金使用的监督权等等,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长足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郭珍,曾福生.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根源与破解[J].江淮论坛,2014(3):19-23.
[2]韩文祥.青海省民和县设施农牧业发展成效及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4):韩文祥.58-59.
[3]刘跃斌.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短的原因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