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市场发展对草原碳汇市场发展的借鉴研究
2016-02-24军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高 佳 马 军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森林碳汇市场发展对草原碳汇市场发展的借鉴研究
高佳马军
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们面临着环境挑战,更面临着生命的胁迫。进而刚刚成长起来的碳交易机制担负起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担。森林碳汇交易逐步发展起来,而草原碳汇相对来说却市场发展缓慢。然而草原碳汇是极具潜力的,必须极力吸取森林碳汇市场的成长经验,才能大力推动草原碳汇市场的开拓。文章通过对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现状以及草原碳汇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草原碳汇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由此,对草原碳汇市场的开拓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碳汇市场草原碳汇市场借鉴研究
一、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气候变暖的根源,控制其排放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任务。经过多次的国际气候谈判,通过购买林业碳汇信用抵消碳排放的贸易方式,已经慢慢地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在当今国际碳汇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其活跃性也随之慢慢升高。森林碳汇作为首要的碳汇机制,在我国解决生态问题上还是主要方法之一。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在我国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天然草原种类多样,分散面广。因此,我国草原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构建草原碳汇市场,对我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阶段
由于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不属于附件一缔约方,暂时不承担减排义务,因此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碳交易市场起步比较晚。森林碳汇市场作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仅仅是刚刚起步,目前处于碳排放权试点阶段,而市场发展只有森林碳汇试点项目。2015年12月5日,解振华指出,中国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学习欧盟的成功经验,而且中国将进一步与欧盟合作,为2017年的全面开启做准备[1]。
(1)碳排放权试点阶段。2011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7个省市作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它们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深圳市,并将2013年至2015年定为试点阶段。根据我国官方数据显示,试点成果显著。直至15年8月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约12亿元,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累计拍卖成交额约8亿元,配额约1664万吨[2]。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到那时,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将覆盖31个省,6个工业领域,15个子行业,一万家公司。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进而位于全球首位。
(2)森林碳汇项目试点。自2001年国家启动了碳汇项目以来,我国的森林碳汇交易项目就日益活跃起来,连续几年里成功实施了六个省市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其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碳汇项目属于“京都市场”项目,在内蒙古,由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签署的合作造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森林碳汇项目。在广西,世行项目首次独立与省级单位合作,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碳汇项目,将建造4000公顷防护林,用于碳吸收、测定和碳贸易。这在我国“非京都市场”占主体的碳汇项目市场格局中显得极其重要,因为这两个项目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不容小觑的,对我国“京都市场”的发展也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2.市场参与方
(1)政府。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我国并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然而我国也是碳排放大国,也认识到了环境危机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更好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我国自觉承担起低碳减排的任务。为此,我国政府也在各方面积极的支持。
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政府设置了相应的机构部门来引导经济结构转变。对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1990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参加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于1993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底成立了碳汇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统计和分析,指导和协调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工作,以及制定项目规则,管理办法等等。2005年底,中国碳汇网正式建成,这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碳汇信息平台,能够使公众更便捷更详细地了解碳汇。
在法律制定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碳汇交易的发展,2005年出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森林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的重要项目,并具体规定了碳汇项目运行的基本程序。2006年颁布的《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则肯定了森林等林业资源在碳减限排、调节气候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指出了森林碳汇项目应该首先搞清楚适合开展此项目的优先区域。2008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林业碳汇的相关管理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定[3]。
在宣传培训方面。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气候变化和碳汇知识、提高国内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能力的培训和讲座活动,对普及气候变化和碳汇知识,增强大众对气候变暖问题和对森林在缓解气候变暖中作用的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技术研发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科研机构,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的转化过程,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阶段的测量,以推动我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同时也有地方政府同高校合作,创立林业碳汇人才工作室,培养专业人才,相关标准测定,开发林产品固碳项目。
(2)企业。随着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的扩大,对碳汇的宣传不断加强,我国企业参与环保事业的热情逐渐升温,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购买碳汇的需求增加,面对国内严峻的减排任务和项目后期稳定的经济利益,我国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在碳汇交易上。但由于准入门槛高,参与的企业只有具有市场经验、资金相对雄厚的林业公司,而中小型企业只能望而却步。201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嘉汉林业等企业倡议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此基础上,企业和民众可以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储备碳信用,进而展示企业公共责任形象。这不仅能激励企业自愿减排,塑造优异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杰出品牌,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森林覆盖率,缓解气候变暖,改善生态环境。2009年北京房山青龙湖镇的碳汇项目是第一个企业捐资建立的碳汇项目,是由中石油通过中国绿色碳基金来支持的。碳汇基金会提供了14.8万吨碳汇,由阿里巴巴等多家企业当场全部认购[4]。
(3)个人。基于个人环保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碳汇项目。2008年,北京八达岭林场,我国首批由个人投资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在这里展开,此项目将造林3100亩[5]。对于适合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地区,附近的农户也可以参与其中,他们可以依靠林地产权,通过将林地租赁或入股的形式与林业公司共同经营碳汇项目。尽管就目前的情况,个人不宜直接参与碳汇项目,因为碳汇项目前期成本巨大,而且风险高,耗时长,但从个人的积极参与来看,可以说明森林碳汇市场越来越成熟,广大民众都希望能从森林碳汇项目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草原碳汇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起来,而草原碳汇市场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森林碳汇市场。事实上,草原碳汇市场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不亚于森林碳汇市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草原碳汇市场尚未形成,目前处于项目交易阶段。相比作为新兴产物的森林碳汇来说,草原碳汇更加“新兴”,森林碳汇在我国的发展仅仅是初步构建,那么草原碳汇将是举步维艰。
1.缺少政府的参与
随着森林碳汇的深入宣传,公民环保意识的增长,草原碳汇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大力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展开草原碳汇市场的开发。尽管如此,草原碳汇市场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相比森林碳汇市场,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开发草原碳汇市场;也缺少专门的技术人员,草原碳汇的发展缺乏技术支撑;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草原碳汇系统地展开价格交易机制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草原法》只包含了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涉及草原碳汇市场的内容,所以在草原碳汇市场的相关法律政策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对于草原碳汇的宣传也只是学者的呼吁,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
2.缺少企业的参与
同森林碳汇一样,实现草原碳汇的经济效益的难度也是很大,投入成本高,实施过程漫长,不像水电、风电这些项目,一旦启动就能见到效益。再加上没有国家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几乎没有企业愿意进军草原碳汇市场。2010年,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在呼和浩特成立,但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属于公益性民间组织,仅仅依靠企业组成的民间组织在这方面的施展,力度远远不够,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还是不能使草原碳汇全力向前迈进。
3.缺少个人的参与
由于缺少对草原碳汇的宣传,公众几乎不能理解草原碳汇的真正含义,甚至有人误解草原并不是碳汇而是碳源,他们认为牧民利用草原放牧,草被家畜所消耗,进而将温室气体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而且多数牧民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过度的消耗有限的资源,使得草原遭到严重损坏。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近年来,我国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实施了已垦草原退耕还草,推行了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加强了草原建设与保护。只是牧民尚未发现草原碳汇的各个方面的优势,没有投入到这个潜力强大的交易市场中。
四、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对草原碳汇市场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发展,碳汇市场发展迅速,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已初见端倪,多个地区已进军到森林碳汇市场中,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使我国碳汇市场大力向前推进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尚未得到关注的草原碳汇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府层面
(1)完善法律。要想使草原碳汇市场稳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完善草原碳汇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和规范草原碳汇市场的顺利发展。完善《草原法》,加入草原碳汇的相关内容,并制定草原碳汇项目专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草原碳汇市场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2)机构设置。设置专门的草原碳汇管理部门,明确目标任务,明确管理职权和职责,对草原碳汇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性,对违法政策的企业或个人实施必要的惩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在立法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以保障草原碳汇市场的稳步发展。
(3)科学研究。目前我国对草原碳汇市场的探究还只是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在技术层面和交易模式等方面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要发展草原碳汇市场,首先要成立专业碳汇研究机构,对碳汇的确认、计量与定价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指标体系。其次在已启动草原碳汇项目的地区建立项目跟进小组,随时跟踪项目进度,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归纳总结,吸取经验,以便后续的项目顺利进行。最后建立碳汇信息库,进一步了解碳汇的功能,碳汇的优势劣势,为我国草原碳汇市场的全面打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人才。我国在碳汇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这就要求政府在培养人才方面再下苦功,加强碳汇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与高校合作,为草原碳汇市场培养专家精英。在技术研发,指标检测,项目管理等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草原碳汇工作能深入开展[7]。
(5)深入宣传。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对民众及组织进行碳汇知识广泛宣传,使其认识到草原碳汇不但有经济效益,还有生态效益,让民众了解草原碳汇的优势所在,让草原碳汇市场获得更多的支持,在民众中扎根,以便碳汇贸易更容易展开,建设和维护草原生态的观念更加深入民心[8]。
2.企业层面
通过政府的宣传,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树立低碳生产经营的理念。碳汇这个特殊的商品,用市场化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型民间企业积极参与与构建草原碳汇市场,不要一味地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碳汇交易的根本目的。借助政府的力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企业在宣传草原碳汇市场的工作上也要加大力量,让同行业的企业看到其自身的成功案例也能投入进来。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草原碳汇的专业人才,抢占发展先机。
3.个人层面
与草原最直接的个体就是牧民,对牧民深入宣传,鼓励其积极参与和配合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行动,并投身到草原碳汇市场中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经济收入。广大民众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环保意识,充分了解草原碳汇的真正含义,用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当然也可以从认知提升到研究,以壮大草原碳汇专业人员的队伍,提高我国草原碳汇整体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解振华.中国将与欧盟合作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07/c_128504645.htm.
[2]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成功”,后年启动全国交易体系[EB/OL].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3081_1,2015.
[3]马鸿若.论我国森林碳汇法律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4]乐天舒.空气交易[J].中国经济信息.2012(12):62-63.
[5]李怒云.实践低碳生活,建设宜居城市--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建立与运营[C].2009.
[6]连怡婷,马军.内蒙古草原碳汇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4):8-10.
[7]赵利梅.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草原碳汇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2011(9):18-19.
[8]闫晔.草原碳汇定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草原碳汇管理框架设计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1363039)、内蒙古人才基金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