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播契机
2016-02-24韩潮
韩潮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00)
“一带一路”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播契机
韩潮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00)
摘要:中国的陶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表现之一,当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影响落后与日本、韩国等国家,问题多与传播途径、手段有关。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我们有限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的良好途径。一带一路的地域特点也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影响相适应,对于这次契机应解决研发设计、推广与推介、合作等现实问题。当代陶瓷艺术与企业文化、商品流通、中国形象识别都会随带一带一路而推广。
关键词:陶瓷;文化推广;合作;传播
一带一路是当前举世最长、最具发展前景和发展效应的世界经济带,在这个中国与世界的大战略中,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传播应积极融入这个重大的发展契机中,一带一路表面上看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提出的发展建设战略、但其实其中一带一路中包括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推广的发展战略,文化交流战略,融入文化的一带一路应该说是全面的、健康的一带一路政策。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只有把文化植入到经济中、植入到市场中,经济市场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中国的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包容性特征,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文化艺术交流就到哪里,艺术精神就影响到哪里。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应该具有文化精神,通过企业精神将文化精神传播到各地,这样就必将得到意识上的认同,对一带一路到各个国家的顺利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文化铺垫作用。
在世界各国的知名博物馆中,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岸博物馆中,陶瓷都被作为重要的收藏品陈列,中国的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走向世界始于唐代时期,从那一时期开始即便是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陶瓷商品也从未停止向其他国家出口。千余年来,中国陶瓷深远的影响广大亚、欧、非等国家人民的生活,传播着中国的艺术精神,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陶瓷产品也成为中外艺术思想的结晶,成为文化交流媒介物,以及人类文化交互的物质形式。
18世纪以后,欧洲逐渐掌握了生产硬瓷技术,进而高岭土在欧洲各地相继发现,在欧洲逐渐摆脱了对中国陶瓷商品的依赖,但是中国千年不熄的窑火已经铸造了享誉世界的品牌沉淀。中国瓷器的核心特点就是,集物化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身,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工艺与美术集于一体。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是继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对外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举措。一带一路辐射到中国19个省市,国外5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驱使中国当代陶瓷生产、当代陶瓷艺术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在近30年的发展中可谓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代设计师已经具备了陶瓷发展的民族觉醒,已经有了明显的民族特征、设计思想、审美价值。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承袭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先进手工制造工艺,所以说中国当代陶瓷的影响力集中反映在艺术瓷方面。中国明代以前的瓷器出口附加了很多工艺和美术成分,虽然有许多陶瓷是作为生活用瓷出口的,但由于其工艺和艺术的高附加值实质今日它们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珍贵文物收藏。中国的陶瓷现今虽然在生产技术上有了绝对的优势,但是让人倾心的仍然是中国的艺术收藏瓷,相对于许多国家,中国有许多的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包括民间与院校的力量,中国艺术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强大的艺术自醒中,结合东方的艺术文化,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说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从根本上还是属于东方性质,这与一带一路的许多国家的地域审美需求是一致的。现今许多中国艺术陶瓷作品还主要靠国内内部消化,原因在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输出明显落后与欧美国家。中国的陶瓷艺术家还缺少走出去的勇气和途径。先进就景德镇艺术陶瓷来讲,种类已经有雕刻、镂空、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古彩、五彩、新彩、综合装饰多种形式。以青花为例,就有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其它创作形式的技法更是多种多样,加之艺术家的表现方法,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可谓异彩纷呈,在艺术创新和审美表达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陶瓷艺术史占据着中国美术史的核心位置,这一点是十分具有世界文化的吸引力的。
随着中国艺术教育的推进,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由东部沿海的一些院校向内陆推进,陶瓷艺术已经不单单是陶瓷日用品。现代工业技术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向实用陶瓷的方向发展,使得许多实用瓷具备了生产规模前提下的设计审美观念。应该说中国的高端生活用瓷和现代装饰陶瓷绝不缺乏设计制造动力,缺乏的是广阔的销售市场,以相对低廉价格的销售形势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很大可能在广大亚非找到市场,相对于欧洲来说开发中国的高端生活用瓷和装饰用瓷,有很大的产量和价格优势,中国在某些商品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例如中国的小商品生产销售占据了全球很大的份额。陶瓷艺术制品可以借助这些商品的销售渠道占领市场,虽然生活用瓷和装饰陶瓷的商品盈利目的较为突出,但它作为一种传播途径侧面对当代陶瓷艺术的推广不失为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
不难发现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家庭十分重视室内装饰。他们的室内装饰要求较中国和欧美地区更加繁复,而且有较长历史的陶瓷装饰传统。特备是某些中高收入的家庭对某些陶瓷装饰的需求更大,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都是宗教国家,民族宗教用瓷的需求量也较大。陶瓷用于宗教用途较其它材料来讲较为廉价,而且迎合宗教的庄重气氛。欧美国家的陶瓷艺术制品与这些国家有很大的价值观差距,所以中国的产品更适于销往当地。这些国家的寺庙较多,中国国景德镇出品的青花瓷就有许多用于宗教装饰,青花瓷上面的许多纹饰也来源于当地宗教。青花瓷是中国出口瓷的传统产品,它的影响现在还十分广泛。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推广,要结合一带一路把握好自身的动因,首先就是设计的创意与创新,往往不依赖于设计师而来源于设计的需要求和用途的方向性。因此对于中国陶瓷艺术针对一带一路的国家需求,有明确的艺术方向主题,就会带来许多艺术创意源泉。结合地域宗教因素,也会带来对许多国家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的研究。不但有利于艺术的推广,对自身民族的艺术创新也是一次创作核心的契机。中国民间艺术院校,使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群体最有效直接的办法,就是有针对性的对创作主体进行不同规模的创意竞赛活动。使一些具有突出文化背景的艺术品、突出文化敏感性的艺术家从大赛中脱颖而出。挖掘人才,是提高艺术设计质量的核心。
中国的艺术瓷,在先进的许多地方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销售形式。应该说这是艺术瓷推广到世界最大的障碍之一。建筑陶瓷在明确品牌观念之后带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的双重增长。中国的艺术瓷在以往总是重视个人设计的品牌效应,虽然个人设计品牌的艺术瓷有利于实现艺术品的高端化,但无利于艺术瓷的高效生产。国外有许多产品甚至是艺术品都形成了品牌,他们实现了品牌对团队设计的理念,这样更利于实现艺术品的广泛推广,更利于艺术品的价格优势,更利于形象品牌的普遍认知。相对于个人品牌团队设计更利于产生符合大众化消费的产品,消费的方向性更加广阔,品牌更容易实现艺术品从高高在上的展览台进入到普通百姓家庭,品牌的传播效应更利于实现大众认同。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一个高端艺术陶瓷品牌,希望随同一带一路政策能够实现中国的艺术陶瓷品牌化推广。
中国陶瓷从未停止向世界其他民族学习,中国的陶瓷制品出口不但有主动的推广、也有按需定制,中国青花瓷从材料、纹样来讲,就与广大的西亚文化分不开,文章前段中提到了设计中应该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的元素对我们设计的启发意义,同样中国式陶瓷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家,中国同样要抓好自身的陶瓷文化,积极推动具有代表性、历史价值的老窑址、老城区、老厂址的保护,打造陶瓷产业中的城市优势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完善城市各项功能。
中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证明,中国有沟通交流的传统,同时有着包容融合的胸襟。历史上中国瓷器的出口,大多数是根据当地国的要求去复制、定制和改造后生产的。一带一路政策倡导的就是合作、共赢。我们不妨在推广中国陶瓷艺术制品的过程中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制作、合作研发生产,在复制和定制中进行创新,赢得中国艺术陶瓷制品的认同以及较好的地方接纳力。
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推广,要利用好展览、展销、学习、研讨以及推荐会这种有效、有经验的方式。我们的展览、展销活动不局限在国内,也可以推广到当地国。当地的文化艺术发展,也迫切需要中国艺术品的融入。像广交会这样的展览展销活动可以通过企业的文化推广形式共同协作,以驻外企业为运作方,以企业文化服务为活动形式。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深层次的企业发展是文化作为支撑的。同时要发挥行业内协会的组织作用,建立艺术联盟可以在多种形式上探讨对外的推广活动。
一带一路为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历史的几次大开放时期,都成就了中国艺术的辉煌,没有唐代的各国之间的交流,就不可能有当时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一带一路政策也是中国艺术广泛传播的大发展时期。中国艺术同样也具备对世界艺术影响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金敏,吴丹.当代陶瓷艺术审美与创新.陶瓷研究,2014(04).
[2]沈奇.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之我见.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2).
作者简介:韩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4-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