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

2016-02-24王胜男孙永建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1期

王胜男 孙永建

摘要:在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村庄的单一模式以及同质格局正进行逐步分化,由“同质同构”逐渐重组发展成为“异质异构”。村庄性能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国家颁布《城乡规划法》的举措将村庄规划赋予了一定的法律地位,研究者接下来的工作内容也将紧跟政府的步伐。而人们也需对乡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积极探寻和构建符合现今村庄规划的新模式和新体系,使乡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实现全面的整合优化。

关键词:农村发展诉求;村庄规划体系;模式建构

目前,我国逐步加快村庄规划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庄规划的内涵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为符合新内涵的逻辑性,实现全方位城乡覆盖,在乡村布点的系统规划和个体规划两方面构建全新的村庄规划体系。文章在技术途径和内容体系两方面对村庄规划的新体系与模式建构做深入探讨和阐述。

1.村庄规划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我国相关村庄管理建设条例中指出:村庄规划的进行主要分为村庄的总体规划以及建设规划两个步骤。村庄规划需着眼于农村实际情况以及农民自身意愿,以体现村庄特色发展为核心目标。村庄作为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是保证我国农村顺利发展的基础。为了建设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新体系,村庄的合理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做到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对村庄内部结构特点等因素做深入探究探讨,突出村庄特色,改善村庄不足,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原则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

2.村庄规划的新体系与模式构建的梳理

在此,笔者对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构架进行简要梳理:村庄规划的前提是以村庄的物质因素、人文因素等对村庄进行总体认知。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包含了村庄个体以及村落两个等级的系统规划。包括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综合规划两个方面。其中村庄布点规划包括智能规划、体系规划、布点规划和管制规划;综合规划包括村域总体规划、建设整治规划和村庄行动规划。布点规划和综合规划之间起着相互完善相互指导的作用。

2.1村庄布点模式。为合理提高村庄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需求,补充耕地面积。村庄规划新体系需重点规划整理居民点的土地。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中已对居民点的整理给出明确定义:“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在对土地利用率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对居民点级别体系的规划主要以空间资源的调配为主,对居民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

布点模式呈现了村庄规划的系统性,结合了城乡的区域特点、居民点的部署以及生产力之间的联系。给村庄各地域的发展空间制定了总体框架。

2.2村庄总体规划。村庄总体规划是对村庄有效区域进行结构的分化与重组,使其达到优化效果。需要优化的部分主要包括乡村发展布局、土地资源的利用、公共设施的安排、基础设施的配制等。把村庄现状与其发展战略相结合,对村庄进行类型、等级和规模的划分。对用地概况和人数规模进行合理预测,也可运用迁村并点的方式整合空间有效资源。

通过对村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型、迁建型和保留型。顾名思义就是分别指地处规划城区内的村庄、自然条件欠佳,生态资源受限需迁移的村庄以及排除二者情况之外的其余村庄;与此同时,结合村庄基础设施、人数规模、自然条件、土地建设、村庄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等条件进行整体评价,把各方面条件优异、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村庄设立为中心村,把上述所提到的迁建型村庄向中心村靠拢;初次之外,村庄规模也是制定方案时不可或缺的因素。经计算得出中心村规模应控制在2000-4000(人)。300人以下的平原、山区需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迁点合并。

3.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的深入探索

3.1村庄规划的技术体系。先对村庄布点规划做技术层面的分析。首先分析探讨一定区域内村落的背景以及现貌,掌握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该村整体规模,产业职能、基础设施分布等特点。继而与该区域内城市化发展进程、城乡体系发展规划、人文资源、基础和服务设施等要求结合,进一步掌握该村性能以及空间关系,制定科学发展的方式方针。以“五个统筹”中指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以及“城市带动农村、乡村促进城市”为原则制定村庄详细发展规划。将村庄做规模、等级的划分,通过对村庄性能和空间的规划制定村落的迁移合并方案。

对于村庄综合规划,我们从微观层面做相应技术分析。以积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原则,探究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出发点,落实村庄空间布局。首先研究人员可入驻村庄调查该村的历史背景、人文信息、产业发展、自然因素、地质特点以及思想建设等。深层探究村庄各类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优劣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该村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该村空间建设、自然条件、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做出可操作性高的有效战略规划。

3.2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的内容。村庄布点规划是以城乡区域关系为出发点,结合村庄布点与生产力的关系、村庄与城镇的关系和区域基础设施关系对村庄中上述各方面条件做总体安排。主要围绕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级别、村庄性能结构和空间关系而展开,对不同阶层村民做布点的选择、设施的配备等工作。

村庄的整体规划需把村庄的经济形态和自然形态作为基础,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加大对不同空间内村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施力度,对不同种类经济产业的用地规模做出合理把控和规划,帮助乡村经济合作发展;保护乡村地方传统和文化遗产、积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乡村健身器材的设立和社保的有效实施以及合作医疗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保证乡村规划建设有效进行的情况下,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的持续发展。

最后,在乡村规划模式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乡村居民对乡村规划的认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规划工作中来,但由于规划主体居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并不能体会乡村规划要领,需对规划方案进行直观的讲解与表述,把实施乡村规划的各个环节由浅至深一次展示给村民看,使村民理解乡村规划内容的重要性,对其产生的优良效果产生认可并积极配合投入到乡村规划的进程中,加快村庄建设步伐。

4.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对村庄规划的关怀力度逐步增加,但诸多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至今仍处在盲目混乱当中,追其根源,是因为缺乏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持,人们在进行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时,习惯性地引用城镇规划建设的方式并且未对其盲目的建设措施加以思考总结,导致目前大多数乡村规划的理论和技术都停滞不前。我们应正视这以问题,积极改进,从根源出发,对城乡的内在关联和外在要素有效整合,合理安排,更好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