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物密度测量新方法
2016-02-23张泓筠邓生平孟波韩伟超杨永亮
张泓筠 邓生平 孟波 韩伟超 杨永亮
摘 要:针对密度测量实验教学提出的问题——水溶物密度的测试设想了几种简单方法,利用排液体体积的方法,提出了排气法、排固体粉末法测试体积思想。
关键词:密度;排体积法;排液法;排气法;排粉末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58-3
问题的提出
物质密度的测定,作为常规性的物理实验贯穿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基础物理教学,也是工程应用中经常碰到的测试问题[1-3]。实验教学中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物体作为测试对象,并采用排水法测定体积,用普通量筒、天平可完成测试。其他类似的方法很多,如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法、流体静力称恒法、流体静力天平以及比重瓶法、比重计或浮计等,以及特定条件下的天平或烧杯称量法等[4-6]。为便于比较,人们亦系统小结了多种不同方法[7-9]。同时,实践亦提出更实用的问题,近来研究疏水、防冰、防腐材料,提出了涉及密度等性能测试分析问题,如果物体溶于水或不便与水直接接触(如干燥剂生石灰等),密度如何测,有哪些方法,什么方法是最佳的。针对此问题,有人提出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测试,如测定食盐、白糖、钾钠铵盐等的密度,可将其配成水的饱和溶液。然后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溶液,将对应的溶质再投入其中,仍可用排体积法来测定体积。这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但问题仍然存在,倘若测试的对象是溶于水的珍贵物品或是需要继续使用的稀少物品,该方法就不实用了。因此,化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密度测试问题上,质量的测试是容易做得到的,关键是如何测定体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排(液)水法测体积这一方法,在忽略空气浮力、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仅从物理角度设计了3种典型方法解决溶于水的物体的密度(仅针对平均密度而言)测试问题,克服了化学方法的不足[10]。
1 排液法——测定溶于水的粉末状物体的密度
1.1 器材及装置(图1)
溢水杯,刻度试管(50 mL),量筒(20或50 mL)。
1.2 操作方法
1.取刻度试管(50 mL),在其下系上石块或套上其他重物(下拉重物)使试管刚好能竖直浮于水面上,用天平测出空试管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0;
2.在试管内装固定体积V0(不管何种粉末状固体,该体积一定)待测粉末状固体(假定其待测密度为ρx);
3. 将试管放入溢水杯中(溢水杯中水面刚至溢水口),试管浮于水面上。用量筒测出试管排出水的体积,假定为V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求出待测物体的密度,即
m0g+ρxV0g=ρ V g?圯ρx= (m0,V0为常数) (1)
根据上式可绘制出ρx和V 的一次函数图像关系。测试任意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时,只要根据以上方法测出排开水的体积V ,由图像中的一一对应关系可读出对应的待测物体的密度ρx。如果上式ρx固定作为标准液体(假定密度为ρ0=ρx),如蒸馏水等,更换所用液体(作为待测液体,其密度为ρ ),可从排开液体的体积量对应换算出液体的密度ρ :
m g+ρ V g=ρ V g?圯ρ = (2)
此即密度或比重计原理。
说明:
1)可在标有容积刻度的试管外壁标上排水体积刻度,这时试管的排水体积可直接从试管外壁读出,溢水杯可用普通烧杯代替,量筒亦可不用。
2)试管内也可装待测液体,其密度亦可通过(1)式求得。
3)所测密度为粉末状固体的平均密度而不是对应固体的晶体的密度,因而固定体积V 中包括了微少粉体颗粒间的空隙体积,否则所得密度就不是粉体的密度。
2 排气法——测定溶于水的块体的密度
2.1 器材及装置(图2)
铁架台(2个,带铁夹),试管(20 mm×200 mm),玻璃管(5 mm×7 mm型)及乳胶管(5 mm×7 mm型),酒精喷灯,U形管,注射器,透明软胶管(φ=2~3 mm,可套在注射器的注射口上),天平及待测物(质量为m)。
2.2 操作方法
1.用5 mm×7 mm型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绕制U形管(或使用实验室现成的U形管,管腔截面积为A)和直角玻璃管;
2. 取试管,往试管塞中(已打孔)插入直角玻璃弯管(玻璃弯管插入塞子时,其端部与塞子下表面齐平),U形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高约为H/2),整套装置按图示2组装;
3. 试管装待测块体后被封闭时,用套上软胶管的注射器调节U形管中的水量。将U形管中左右两边水面处于同一高度时的位置设为1-1。假定此时被封闭气体的状态为1,气体压强为大气压P0;然后,用注射器注水直至水面高至右管管口,左管水面标记为2处,此时右管水面比左管水面高出Δh,气体状态定为2。
4. 取被封闭气体状态1和2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温度、压强均不高,可将其当理想气体看待,据等温变化可列状态方程为
说明:
测试前装置要检查气密性。所测物体的温度不能太高。
试管被橡皮塞封闭时体积为Vs(包含塞中长为L0的直角弯管空腔的体积), 内装待测物体积为Vx,U形管空腔截面积为A,试管塞中直角弯管长为L0(从试管塞底端到U形管左管出口连接乳胶管部分),U形管高度为H,事先装水至中部位置;试管装待测块体后被塞子封闭,用套上软胶管的注射器调节U形管中水量(软胶管从U形管右管伸入),使U形管中左右两边水面处于同一高度时位置为1-1(该面距管口高度为l0),假定此时被封闭气体的状态为1;然后用注射器注水直至水面高至右管管口;此时,左管水面标记为2,右管水面比左管水面高出Δh,气体状态定为2。
3 排固体(粉末)法——测定溶于水的颗粒状固体或块体的密度
3.1 器材及装置(图3)
同规格量筒2个,适量精面粉或奶粉,待测颗粒状物体若干。
3.2 操作方法
1. 根据被测块体和颗粒状固体的体积大小(块体最好敲碎)选取同规格的小口径的量筒(如20 mL)2个,取足够量的奶粉或面粉;
2. 用天平称出颗粒或块体的质量m,然后用一干燥量筒1取V1(如10 mL等整数)的面粉或奶粉,稍抖动让面粉或奶粉表面自动整平以便准确读数;
3. 将待测物置于另一干燥的同规格量筒2中,并将上述一定体积的面粉或奶粉倒入量筒2中,抖动让面粉或奶粉与颗粒或块体接触良好,借助振动面粉或奶粉表面自动整平以便准确读数;测出两者的体积和为V2,这时待测物体的体积近似为△V=V2-V1。待测物的密度可表示为
说明:
所用面粉或奶粉必须干燥,呈粉末状,颗粒尺度为微米或纳米级,避免潮湿。
测试时将固体放入量筒2中,然后用量筒1量取一定体积V1的奶粉或面粉将其倒入量筒2中,稍微抖动摇匀让奶粉或面粉充分进入颗粒间隙或空隙中。
4 方法评价
1)上述各测试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物理原理简单,所用器材简单,可用实验室常规仪器实现,不需要添加任何新的器件,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精度低于0.001)是切实可行的。
2)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密度分布均匀的物体,对于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物体,测试的密度仅仅是平均密度。
3)以上3种方法本质上都属于排体积法测量体积,综合不溶性、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自然界任何物质的密度测量均可用以上简单方法解决。
4)文中所述方法具有一般性,每种方法仅针对相应固体物品定性描述而不仅仅针对某一具体物体。
编者建议:对粉末状、颗粒状物体进行密度测量时,应该谨慎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当固体与液体混合时,有些物质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反应,物体的性质(包括密度)可能改变,应该加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王永宁,刘淑凤.密度测量技术和色度技术[J].印刷杂志,2006(08):44—47.
[2]贾波.表观密度计算固体体积率的实验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2(2):156—158.
[3]汪仕元,雍志华,李娟,陈兴林. 多孔材料的密度测试方法探讨[J].实用测试技术,2002(5):156—158.
[4]吕朝国. 由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J]. 物理教学探讨, 2006, 24(2):21—22.
[5]何圣静.物理实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99—208.
[6]王云才.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2—69.
[7]夏可贵.用天平和砝码测密度的特殊方法[J].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4):34.
[8]高明春.密度测量全攻略[J].物理教学探讨, 2006, 24(2): 21—24.
[9]孙全福,孙全宏. 密度测法集萃[J].物理教学探讨, 2008,26(14):29—30.
[10]徐龙道.物理学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5.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