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恩怨纠缠
2016-02-23罗屿
罗屿
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顶尖学府之一的剑桥大学,永远不缺话题。
比如近日就有消息称,剑桥大学正考虑全面恢复废除近30年的入学考试,因为尖子生太过“泛滥”,他们只能依靠测试,“优中择优”。
类似这样的零星消息,并不足以让人们全面了解剑大。很多人对它,爱之深、知之少。
在英国有一个职业叫做“蓝牌导游”(英国最高导游资格认证),因必须佩戴蓝色胸牌而得名,获得资格者要通晓英国历史、文化、音乐、建筑、绘画等多方面知识,且在英国经过至少一年半的强化培训,通过8次书面及实践考试后方能获得资质证书及蓝色徽章。64岁的英国学者柯瑞思就是剑桥知名的“蓝牌导游”。
柯瑞思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但却对集智慧、学识、名望、优雅于一身的古老名校剑桥有着强烈兴趣,以至卖掉公司来到剑桥大学做起 “蓝牌导游”,一待就是近30年,成了不折不扣的“剑桥通”。几年前,柯瑞思将自己半生对剑桥的认知与感情写成《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一书。
这些年,柯瑞思常到中国走访讲座。10月,在北京的一场名为《剑桥秘境》的沙龙上,他讲述了剑桥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在距今800多年的1209年,会有一批学者从牛津大学搬到剑桥大学定居?为了夺取对小镇在商业、领地、世俗秩序等各方面的控制权,剑桥大学和剑桥镇原住民经过了怎样的斗争才确立今天的格局?剑桥大学的各个学院是如何建立的,各有什么特点?剑桥大学有哪些风云人物,又有何种娱乐消遣?……
在柯瑞思看来,走过800年历史的剑桥大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建筑、乃至一草一木,都充满故事。
谁是剑桥镇主人?
今年4月,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场赛艇对抗赛吸引了上百万观众现场观战。比赛双方分别为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两所大学的赛艇对抗最早可追溯至1829,如今每年“开战”,堪称学霸界最高级别体力赛。
作为英国最古老两所高校,超过800年历史的牛津与剑桥,比拼的何止赛艇,他们如一对“老冤家”,常要争个高下。牛津人说起剑桥,往往不忘提到,剑桥源自牛津——1209年,牛津镇以强奸罪为名绞死两名牛津大学学者,只因捉不到真凶。为了抗议镇当局的行为,牛津学者纷纷离校,一批人来到同样有学习传统的富足小镇剑桥,并在这里“安营扎寨”,重启学术生涯,因此1209年也被视作剑桥大学的开端。
虽“出自牛津”,但剑桥人不会“服输”,他们的理由是——1231年国王亨利三世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而牛津在1254年才获得这个权利。正因如此,当牛津人理直气壮地说“剑桥源自牛津”时,剑桥人可回应:“剑桥虽起步在牛津之后,但总是先于牛津完成。”
类似这样的“比拼”还有很多:比如,毕业于牛津的作家王尔德在得知朋友道格拉斯勋爵要进入剑桥学习时写信说:“剑桥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牛津预备学校。”而前联邦德国总统理查德·冯·在1994年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头衔,他之前已是牛津的荣誉博士。对此,剑桥人的评价是“不要紧,一生中总要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剑桥大学不仅与牛津大学“针锋相对”、“分庭抗礼”,它与自己“安营扎寨”的英格兰小镇剑桥,也有着800年的恩怨纠缠。
如今的剑桥镇居民大多会把剑桥大学视作自己的骄傲,从当地人昂然把客人带到国王阅兵道的姿态、不无夸张的手势和不甚准确的解说中可见一斑。只是在过去,情形并不如此。
柯瑞思曾将两者最初的关系形容为鸠占雀巢——剑桥大学一成立,就开始和剑桥镇民争夺主导权。而剑桥大学与剑桥镇的矛盾之源正是来自特权,特权则出自国家与教会。
牛津学者1209年初到剑桥,从镇民那里租房,从商人那里购买日常所需,开始并没有讨价还价的底气,而要依靠他们最终“征服”的东道主。然而,彼时教会和王室急需教养优良职员,于是很快赋予剑桥大学多种特权,而剑大毕业生多在法院和教会担任诸多高职,这从另一方面巩固了学校的优势地位。
1233年,教皇赋予剑桥学界“校”的地位,剑桥学者获得神职人员地位,从此享受教会阶层的特权。教会特权好处很多,比如争议必须根据宗教法而非世俗法裁断。此外,大学校长的“管辖权”决定了哪怕只有一方当事人是剑大人,学校也有权主持审判。
当年,王室多次袒护剑大而损害剑桥镇居民的利益。1270年,亨利三世应剑桥大学校长的要求禁止剑桥镇开展“马术、格斗……或其他野蛮游戏”。
而剑桥大学不仅约束人们的行为,1382年还从理查德二世那里谋得剑桥镇的度量衡控制权。从此以后,剑桥镇连奶油如何称量都得让剑桥大学高层决定:装在一码长的容器里,按长度(英寸)售卖,而不是按重量。在剑桥镇,这种奶油售卖法一直沿用到“一战”时期改成定量配给才结束。
剑桥大学对剑桥镇的控制不仅是一套条文规矩,还涉及镇子本身的规划。比如,剑桥大学的绝世美景,就是以原住镇民的牺牲为代价的。最显著的例子是国王学院。今日,站在后园看国王学院礼拜堂西侧,可看见左边克莱尔学院南墙的金色凯顿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右边笔直高耸的礼拜堂棕色的石灰石与对面院士楼的白色波特石对比鲜明。河边草地上羊牛啃草;剑河中天鹅游弋……然而,这片绝佳美景所在地,在15世纪40年代早期还是很多镇民生活、劳作之所,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港口、码头、谷仓和住宅。到了1449年,剑桥大学赶走了这里的居民,扩建国王学院。而剑桥大学所依据的,是王室授予其的对这片土地的“强行收购权”。
剑桥大学对剑桥镇的主导权,最鲜明的标志莫过于校方有权超越世俗法律程序逮捕当地人。从1314年起,学校设两名警察,分别负责财务监管和低年级学生纪律。实际执行校纪的是校警,戏称“斗牛犬”。法律明文规定镇警无权管辖校方人员,而校督察却对市镇和学校都有管辖权。
比如,校督察有权逮捕涉嫌卖淫者,以及当时所称的“疑似行为不端者”。文献表明,他们动辄起疑。当年剑桥镇一些贫困家庭的年轻女儿往往会被关押,而这些年轻女性,大多是无辜的,她们只是被怀疑引诱年轻的大学生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柯瑞思表示,在那个时代,剑桥大学的做法并不异常。旧的海德堡大学仍然运行着监狱机制,它现在是被作为一个(未使用)的旅游景点。然而海德堡比剑桥显得更正义些,它关押的是犯法的学者而不是城镇里年轻的女士。
按照柯瑞思的说法,剑桥镇为剑桥大学做出的牺牲还有很多,19世纪40年代铁路进入镇子的情形就是一例。“当初,在17个火车站选址方案中,剑桥大学偏要采用距老镇中心最远的一个。除非地质原因,否则没几个19世纪英国大城镇会把火车站建在离市中心一英里远的地方。剑桥大学就是不愿让外部世界贴得太近。”柯瑞思说。
从首次完成勘测到1845年铁路开通,校方的抵触让火车进镇推迟了近二十年。那时,《剑桥铁路法》明文禁止本科生乘火车,甚至还授权大学领导拦截火车,从车上揪下任何“剑桥大学人员或疑似此类身份”的人。学校还颁布了另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禁令: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校方人员,都不得在星期天乘火车出入剑桥镇。这条法令也出自《剑桥铁路法》,该法还规定,星期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铁路公司必须为每名在剑桥火车站或距离该站三英里内的任何上下车乘客缴纳5英镑罚金,用于艾登布鲁克医院或本郡其他慈善事业,具体用途由剑桥大学决定。星期天乘车违法的条文,直到1908年才被废除。
剑桥镇居民不仅在出行上受到限制,在娱乐活动上亦如此,剑桥大学甚至有权阻止镇子方圆14英里范围内上演戏剧,这是1844年议会法授予该校的权利。然而在学院内部,校方批准的戏剧照样上演,供私人娱乐。另外,在剑桥,连快餐店的蔓延速度都比英国别处慢——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王街的一家鱼薯店。老镇上几乎所有店铺的租赁权都属于剑桥大学诸学院,他们不愿把土地租给快餐店,怕学生丢下食堂去镇上吃饭。如今校方应对廉价快餐的威胁的办法是向低年级学生预收餐费。
剑桥大学的特权曾让镇上富裕的镇民动了心,对学校人员的身份艳羡不已。早在17世纪就有巨富的镇民出手购买这种身份,以逃脱镇法庭的司法管辖权——某种程度而言,大学法庭对“本校人员”的惩罚没那么严厉,更倾向于保护他们。身份策略的另一个好处是避税,1635年以来的档案显示,有许多剑桥富户谋取剑桥大学成员身份以逃避船税的记录。为此,他们并没有耍虚假入学之类的花样,而是花钱购买学院仆佣的身份,因为学院仆佣也算大学人员。
柯瑞思表示,剑桥这座小镇被大学统治的情况持续到20世纪。“直到20世纪70年代三分之一的地方议会民选人员只是由大学提名。”不过到了21世纪,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镇校两方更多是合作而非冲突”。时至今日,虽然仍会听到一些当地人抱怨剑桥大学“傲慢” 、“自大”,但更多时候会听到老人骄傲地说,她的丈夫曾经是剑桥大学的搬运工,而他的孙子是剑桥大学的本科生。“可以说,大学与小镇居民的紧张局势已经过去了,现在如果学院的园丁要砍树或者稍微改变古老的建筑,需要咨询当地政府的意见,这在早几个世纪,会为他们的前辈所震惊。”
“祈祷去国王学院,用餐去三一学院,学习住宿到耶稣学院”
谈到剑桥的优势学术地位,不得不说学院制。
“祈祷去国王学院,用餐去三一学院,学习住宿到耶稣学院”,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编年史的建议,记载于1615年国王游览剑桥大学之后。他还添了条颇为精明的见解:“如厕去莫德林学院。”
剑桥的第一所学院是以利主教休·德·包舍姆建立于1284年的彼得学院。此后,1317年,爱德华二世着手创办了国王学堂;1324年,迈克尔学院成立;1326年,大学学堂成立……
在18世纪前成立的学院,名称大多来自基督教信仰,诸如以马利学院、圣体学院、耶稣学院……,体现了英国教育和宗教的紧密联系。多数学院创立章程上记载的全名比常用称呼长。譬如,三一学院的全名是“诺维奇圣三一学者学院”;国王学院的全名是“剑桥圣母与圣尼古拉斯国王学院”……最长学院名莫过于“剑桥附近圣母玛利亚、福音传道士圣约翰与荣耀贞女圣瑞关学院”,不过其更多是被称为耶稣学院。
在柯瑞思看来,詹姆斯一世对学院的总结言简意赅,至今依然中肯。“三一学院大餐名不虚传,耶稣学院激励人心的学习气氛依旧——该院地方宽敞,与城市的娱乐诱惑保持着一定距离,延续至今的修道院精神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安宁感。至于莫德林学院,国王未领略的好处还多着呢。”
至于学院“创办人”身份则五花八门。有四家学院声称自己的创办人是国王或王后;有六家学院的创办人是神职人员,确切地说,是主教;另外,克莱尔学院、彭布罗克学院、王后学院、基督学院、圣约翰学院、希尼苏塞克斯学院、白金汉学堂这七家最古老的学院能够成立,都是女性的功劳;有七家学院是贵族创办;还有七家学院是朝廷大臣创办。
柯瑞思表示,创办人和学院之间的紧密程度并不一样。“某些人,譬如那些中世纪富孀,对学院是倾心投入;而另外一些人,譬如莫德林学院的托马斯·奥德利等,只是凑数而已。奥德利是位高权重的中间人,他只为新学院争取了君王的批准和某些特权,却至死都不肯给贫穷的莫德林学院一点钱财。”
长久以来,剑桥学院制的好处之一便是学术独立。即学院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甚至无论中世纪教会还是现代政府都难以控制,某种意义上,这给学者创造了最自由而宽松的学术环境。柯瑞斯举例子,几年前政界曾试图影响剑桥大学的招生,他们向校方施压,要求修改筛选程序。“但根据现行入学制度,录取哪些学生是学院独立自主决定的,这就有效抵抗了政治压力,如果学校由统一的招生办公室控制,恐怕政界就容易得手了。招生时,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详尽的个人考察,对潜在学生进行面试的老师许多还来自国外,他们对英国社会阶层和政治压力的敏感度更低,更易于仅按照学业标准挑选学生,忽略阶层背景之类的琐屑因素。”
另外,剑桥各学院的师傅制也一直为外界称道。
追溯其历史——19世纪70年代早期,剑桥开始准许女子入学,但女生在听课方面曾遭受不公平待遇,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因此需用个人辅导来补偿,于是学院的师傅制兴起,这种强有力的一对一辅导制又成为近现代剑桥学院制的特色之一——天资异禀的孩子会得到充分的关注而茁壮成长,而资质不那么优异的孩子一方面奋力挣扎,另一方面也会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辅导,不至于沉没。这也成为学院制的优异之处。
“我校有英国王室一半的古老”
过去800年间,英国大多数社会精英都毕业于剑桥或牛津。但在柯瑞斯看来,这并不是古老名校贡献给英国社会的全部,剑桥大学对英国文化、宗教和政治改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剑桥依靠国家特权来保持自己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成为对英国文化生活的独特馈赠。
所谓国家特权,不仅是指:剑桥大学文学士可以在首个学期结束6年后升级为文学硕士,只要通过学识资格考试并缴纳5英镑即可(20世纪60年代连这5英镑费用也取消了,只要参加一场典礼就可获得硕士学位);也不仅是,剑桥的学生可享受学院提供的大餐,有佣人精心服侍,多数学院的“铺床工”会帮助学生铺床,某些学院甚至鼓励“铺床工”和学生亲近,以报告学生的疾病迹象或其他问题……
在柯瑞斯看来,拥有多种特权的剑桥大学,其实还拥有法定的“特权机构”资格。英国法律意义上的“特权机构”,有权直接联系王室。倘若遇到权利受损等问题,学校可直接求助于王室。剑桥大学的代表,亦有权直接向王室致辞并得到答复。
学校最近一次使用此项权利是在2002年3月,校方代表向女王金禧庆典致贺。致贺人的名衔象征着剑桥大学的独特文化,他们是剑桥大学发言人、教务主任、高级和初级警察、两位院长,另外还有两位仪仗官陪伴副校长来到圣詹姆斯王宫,各位官员手持象征自己职务和特权的标志物——有位官员手持17世纪的权杖来象征权威,另一位手持称量器来象征剑桥大学对度量衡的控制,此外还有一些象征持械权的标志,如旧时点燃火炮用的火绳杆。
庆典中,上述人员组成的剑桥大学代表团向女王表示忠心,校发言人说“我校有英国王室一半的古老”。女王则在答复中赞扬剑桥大学“灌输责任感,代代为国服务”。
的确,剑桥大学对英国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恰如20世纪80年代著名电视剧《是,首相》中所言,英国文化生活的重头戏是“歌剧、广播三台、法律、牛剑大学……两者都算”。
在柯瑞斯看来,要明白英国的历史风云,最需要明白的就是剑桥的历史。因为有六成的国会成员毕业于牛津剑桥。“我们的统治阶层如此密集地来自这弹丸之地,你要理解这个国家,没有办法绕过这里。”
另外,剑桥大学对英国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据柯瑞斯考据,英国社会许多习惯用语都来自剑桥大学,“我们用的短语,我们穿的衣服,甚至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对绅士这个概念的理解,都和剑桥的教育有关。这也说明了剑桥大学在英国文化中的坚实地位。”
而剑桥大学的影响力,也不仅限于英国本身。比如今天全世界的大学,当学生获准毕业时都要穿上学士服,但没有几个人清楚学士服本身是中世纪牧师的衣服,这也来自剑桥。
“剑桥是我们历史的中心”,每当有人问柯瑞斯为何如此痴迷剑桥大学研究时,他总会这样说。在他看来,读懂剑桥大学,也就读懂了英国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