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環保由細節做起
2016-02-23
環保從來都不是個人的事情,生活當中不乏有不少人認為環保是環保局的事情,但環保局是公共部門,環境也不是環保局破壞的,而是每個生活的人無形之中改變了環境的狀況。居民在生活中參與環保,是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從細節處參與環保,本期的受訪嘉賓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綠色未來”副會長袁嘉浩非常關注環保,有很多方面的建議。他提出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全球厄爾尼諾現象很嚴重。聯合國一直倡導要徹底改變日常的生活方式,才能改變現在的環境狀況。這次澳門的塑膠袋徵費是在環保方面一個起步,觀念的改變尤為重要,特別是整個城市參與的環保行動。居民日常生活中需要改變心態,更好的接納環保這個事情,包括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不浪費糧食,尤其是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傳統的飲食習俗是追求年年有餘,家家戶戶都準備很多飯菜,但其實可以嘗試改變這種理念,做到節約不浪費即可。如果想要改變,衣食住行每個細節都可以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只要從小事做起,從個人做起,環保的行為隨手拈來,一起打造“綠色”的新澳門。
馬黑祐居民聯誼會副會長鄭麗霞認為除了塑膠袋收費外,加強居民的環保教育宣傳、鼓勵源頭分類及回收也十分重要。當局應借鑒推行環保Fun回收經驗,加大推廣環保回收的重要性和宣傳力度,加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向市民推薦瞭解積極回收的重要性,善用分類回收設施,並將回收成效公開透明化。另外,借鑒相關推行經驗,香港在實施最初期,塑膠袋徵稅後市民改用其他包裝袋,而相同大小不織布袋較塑膠袋使用多了數十倍,增加了回收壓力,因此建議當局按用者自付原則,鼓勵社會從源頭減肥,減輕本澳堆填區壓力,保護環境。
盛隆貿易的代表陳嘉盛則更注重環保意識的培養,政府、學校和家庭都需要進行宣傳,在學校添加一些相關的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提高當代人的環保意識,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澳門的環保局自從成立之後,一直致力於環保意識的宣傳,但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宣傳推廣效應,是有關部門必須去研究的。環保的意識更要加強對小朋友的培養,如塑膠袋的使用,食物分類等,思想上的改變難以一步到位,細節上的處處灌輸能以小窺大。對於生產廠家來說,企業的環保轉型也很重要,如今全世界都在推行綠色環保產業,順應潮流,所有的企業自身就要向高新產業發展,對環保有益的變革。這個過程也需要政府和商家的共同合作,推廣新的技術和理念,採取措施去幫助和監管才會有一定的效果,不能紙上談兵。
綠色環境保護協會倫永焱教授直言不諱地表示,現在澳門的環保相對落後。例如垃圾的分類還停留在傳統的三式桶,反觀很多地區已經是增加了玻璃、電池分類的五式桶等,足以見得澳門應該加強教育和設施配套,其實電池的污染大家都知道,但在沒有回收分類的情況下,大家也只能隨意的丟棄。如今一些先進國家即便在垃圾分類之後,還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更深層次的刪選,確保垃圾的合理處理和再利用,例如德國早就已經不再焚燒垃圾,他們採用酵素碳化垃圾,從而轉換成有機肥料等得以再利用的產物。建議政府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法律專家,盡快進行立法修訂,將整個澳門的環保法不再僅限於塑膠袋的範疇。當然也需要投放資源在學校教育方面,澳門目前沒有相關的環保學科,既然當下社會有需求,就應該有所提升,建立環保類的學科,鼓勵更多人學習環保的相關知識,從事環保的相關活動,定會開闢新的天地。
如今全球都在提倡可持續發展和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澳門也應遵循這個原則。希望每一個市民在生活消費的時候,能考慮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心,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並不僅僅是自己生活的快樂,用自己的行為去互相影響和滲透環保等各種理念,長此下去,澳門離“宜居”、“宜遊”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