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鼻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其防治

2016-02-23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原

黄 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羊鼻蝇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其防治

黄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羊鼻蝇蛆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于其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中寄生有羊鼻蝇(也叫做羊狂蝇)的幼虫而导致。病羊主要表现慢性鼻炎症状,如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涕、打喷嚏等,导致精神不安,体质消瘦,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总结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羊;鼻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病原及流行特点

羊鼻蝇也叫做羊狂蝇,蝇体为淡灰色,稍微带有一些金属光泽,但飞行能力较弱。雌、雄成蝇在每年5~9月进行交配,接着雄蝇会立即死亡,而雌蝇会在地势较高且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栖息,或者附着在羊舍周围的栅栏和土墙上,为体内的幼虫发育提供一段时间。

当雌蝇体内的幼虫发育成熟后,如果此时羊群出现,雌蝇往往会突然飞起并冲向羊只的鼻部,并在其鼻孔周围产出幼虫,一般每次大约能够产出20~40只幼虫,每只雌蝇在整个生产幼虫过程中大约要起飞十余次,即共可产出500~600个幼虫,接着雌蝇也会死亡。幼虫刚产出时称为第一期幼虫,此时具有非常强的活力,并快速移动到羊只鼻孔内,并通过幼虫的口前钩在其鼻黏膜上固定,并经由采食鼻黏膜分泌物作为营养用于发育。寄生在羊只鼻腔及窦腔内的第一期幼虫需要9~10个月进行发育,且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持续向前移行,最终进入鼻腔深部以及鼻窦、额窦,个别甚至侵入到颅腔内。在整个过程中,虫体通过该2次蜕化最终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待第二年春天约在惊蛰前后,第三期幼虫就开始从鼻腔深部和窦腔逐渐移动到鼻腔浅部,导致鼻塞不通,不停打喷嚏和流鼻涕,呼吸极度困难等一系列慢性鼻炎症状。病羊在打喷嚏的同时就会将成熟的幼虫会排出,并污染地面,接着进入到土壤或者羊只排出的粪便内,并发育成蛹,大约经过1~2个月蛹就能够羽化为成蝇。

成虫主要在每年5~9月份出现,特别是7~9月数量最多,通常只在气候炎热且晴朗无风的白天频繁活动,从而侵袭羊只,并通过寻找羊只的鼻镜或者体表伤口处生产出第一期幼虫,并经过9~10个月的发育,在第2年春季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因此该病往往在夏季感染,而在春季发病。

2临床症状

由于成虫在羊只鼻腔或者周围产出幼虫,导致羊只恐慌,频繁摇头或者低头触地,严重时会对其采食或者休息造成不良影响。当病羊患有鼻蝇幼虫病,且幼虫移行到其鼻腔内固定时,往往会对口前沟造成不良刺激,导致鼻腔和额窦黏膜发生损伤,并发炎,先有黏液性鼻液流出,接着变成有脓性其混杂血液鼻液流出,往往对鼻孔造成堵塞,造成眼脸浮肿,呼吸困难,且幼虫能够在羊鼻子持续向上爬行,引起精神不安,经常甩头,试图甩出寄生在鼻内的幼虫,影响采食,无法休息,体质逐渐消瘦。发生贫血或者下痢,被毛粗乱,行走不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颌下发生水肿。部分羊鼻蝇幼虫还会钻入到病羊的脑中,导致脑膜发生损伤,使其表现出疯病,即持续转圈,不断踢地,且头部高扬或者朝向一侧歪,往往还会出现神经症状,也叫回旋病,严重时死亡。

3防治措施

治疗该病主要是消灭病羊鼻腔内寄生的第一期幼虫。病羊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5mg20%碘硝酚注射液,能够有效驱杀任何阶段的羊鼻蝇幼虫。病羊也可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2mg伊维菌素注射液。病羊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或者皮下注射5~10mg5%氯氰碘柳胺钠,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0mg5%氯氰碘柳胺钠悬浮液或者添加有0.5g氯氰碘柳胺钠片的溶液,能够很好的驱杀羊鼻蝇。病羊也可口服二碘水杨酸酰基内丙胺用于治疗,通常每颗药丸中含300mg的丸剂,31~40千克体重用1颗,41~60千克体重用量为1.5颗,使用1次即可。中药治疗,取30g百部根,添加500mL水煎煮剩余250mL药液,每次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取30mL药液注入到羊鼻腔内,治疗效果明显。

如果羊鼻蝇幼虫还没有钻入到病羊鼻腔深处,可使用3%来苏儿溶液喷射到鼻腔内,能够杀死幼虫。治疗时,先使羊处于仰卧状态,将头部平放在地面上并保持固定不动,接着向鼻孔内插入电木头或金属,深度控制在3cm即可,按下喷雾器的开关,当有20~30mL药液喷入到鼻腔内即可立即拔出。另一个鼻孔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1次药物喷射。结束后立即将病羊放开,将其扶起,正常情况下往往站立后就会打喷嚏,从而喷出到的幼虫,没有喷出的幼虫也能够被药液杀死。治疗适宜在秋末羊鼻蝇灭绝时进行,否则幼虫会快速长大,接着侵入到额窦内,导致药液不容易发挥作用。病羊喷射药物后的1~2天内,有时在药液的刺激下会导致有较多的分泌物从鼻腔流出,但不会影响机体健康。

羊鼻蝇幼虫抓捕法,即抓捕羊鼻蝇第一期幼虫,通常给病羊饲喂少量添加有适量食盐的芥子面,由于芥子面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促使其持续用力打喷嚏,从而喷出大量的羊鼻蝇幼虫,接着将其杀灭。也可在病羊鼻孔涂擦适量的生石灰或者黄烟面,也能够刺激其打喷嚏,从而喷出鼻蝇幼虫,并对其采取深埋或者烧掉的处理。抓捕成蝇法,根据羊鼻蝇通常在温度较高的天气活动,而在凉爽的早晨往往会待在墙头上或者墙壁上、屋角不动,此时可立即用蝇拍将其打死。抓捕蝇蛹法,一般在每年3~4月份左右进行,通过在羊舍或者圈舍屋角下以及周围挖掘蛆蛹,将其打死或者烧掉,避免其在温度升高后进入土壤而羽化变为成蝇。

收稿日期:2016-05-27

作者简介:黄坤(1982-),女,四川绵竹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兽医检验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8.096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108-01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