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6-02-23于世彬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奶牛

于世彬

(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化 151600)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于世彬

(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化 151600)

摘要:奶牛蹄叶炎是指在蹄壁真皮的血管层和乳头层发生弥漫性、局限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通常是青年奶牛以及胎次较低的奶牛容易发病,往往呈散发流行,但有时也存在群发的现象。该病主要导致奶牛跛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死亡率较低,病牛由于长时间卧地不起,危害机体健康和产奶量。

关键词:奶牛;蹄叶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1发病因素

环境与管理因素:奶牛群在水泥或者其他硬地面饲养容易发生该病。运动场或者牛舍过于潮湿,奶牛长时间在泥浆中站立,都容易导致蹄角质吸收大量的水分,角质发生软化,降低蹄角质的抗张强度,容易引发该病。不重视削蹄,或者削蹄不规范,尤其是容易出现病变部位的角质削得过多或者不够,都容易大致该部位受到较重的压迫,从而发生该病。奶牛长时间在水泥地面上站立,或者运动在铺满灰渣的运动场,或者运动场内存在较多的异物,都容易引发该病。另外,部分养殖户为追求过高的产奶量,给奶牛饲喂大量的精饲料,引发慢性瘤胃酸中毒,导致蹄冠出现充血、发炎,引起蹄叶炎等多种蹄病的发生。

年龄、胎次、产奶量:据报道,奶牛的年龄、胎次和产奶量也会影响蹄病的发生。一般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发生蹄叶炎的几率逐渐提高。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增加,也越容易发生蹄叶炎,尤其是产奶量达到4500~7000kg的奶牛非常容易发生该病,而产奶量超过7000kg的奶牛反而发病率相对降低。另外,2~4胎的奶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甚至达到发病奶牛的80%左右,这是由于该阶段的奶牛具有较高的产奶量,加之体内物质代谢非常旺盛,但机体抵抗力有所降低,因而容易发病。

其他:奶牛患有产后疾病、酮病、乳房炎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蹄叶炎。如果无法及时的针对这些疾病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蹄叶炎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2临床症状

急性阶段:病牛的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1℃,且心动亢进,呼吸和脉搏加速,食欲减退,产奶量降低。病牛往往大量出汗,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蹄壁伴有明显疼痛感,病变肢无法负重,步态不稳。病牛往往呈俯卧状,弓起背部。如果后肢蹄部患病,有时会将前肢伸到腹下;如果前肢蹄部患病,则将后肢放于腹下。症状严重的病牛,为缓解疼痛,会将两前肢交叉,而将两后肢叉开,拒绝站立,甚至爬卧不起。食欲减退,产奶量减少。蹄壁温度明显升高,且对痛疼非常敏感。如果继发其他感染,还会出现原发病的症状。

慢性阶段:大部分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牛表现轻微的全身症状,形成典型的“拖鞋蹄”,即蹄背侧缘与地面之间具有非常小的角度,且蹄扁阔而增长。蹄背侧壁形成嵴和沟,发生弯曲,形成凹陷。切削蹄底会看到角质变黄、出血、溃疡和穿孔。系部和球节出现下沉。另外,病牛全身僵直,出现弓背,步态拘谨,体质瘦弱。

亚临床阶段:病牛呈隐性状态,不表现异常的姿势和运动,但削蹄时可见角质明显变软,褪色呈苍白色,且蹄底出血、黄染,但在蹄背侧不会形成嵴和沟。目前,已经明确指出亚临床型蹄叶炎征候群,指蹄底溃疡、白线损伤等。

3治疗措施

临床上,由于大多数奶牛患有蹄叶炎会表现出轻微的全身症状较轻或者没有出现全身症状,且对产奶量造成较小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忽略而耽误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蹄骨转位,加速角质新生。一般该病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措施,即先将病牛蹄部的污物用清水、棕刷、蹄刀等清除干净,接着对患蹄进行适当的修整,促使病变部位完全暴露,之后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再在创口填塞适量高锰酸钾粉,然后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该处清洗干净,向清创后的创腔内倒入研成粉末的血竭,立即用烧红的斧形烙铁放在该处,促使血竭完全溶化,并与角质相互结合。如果创腔较深,最好采取分层烙溶,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经过5~7天再进行1次检查。同时,可配合中药疗法,取15g白药子、20g枳壳、18g没药、15g甘草、30g神曲、30g麦芽、30g当归、15g山楂、18g桔梗、15g厚朴、15g陈皮、15g红花、15g黄药子,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开水冲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于泌乳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必须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因其体内代谢负担相对较大,且抵抗力明显降低,必须加强护理。饲喂全日粮混合饲料,避免发生应激,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持机体健康。确保圈舍干燥、清洁,保持牛床、牛体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避免外界微生物影响牛群。另外,牛群不允许粗暴驱赶,且加强日常观察,争取尽快发现病牛,立即查明原因,尽早消除隐患。

定期修蹄和清蹄:通过修蹄确保蹄匣角度、长度适宜,确保躯体保持平衡,蹄部良好负重。一般奶牛每年需要进行维护性修蹄2次,一般选择分娩前和泌乳中后期各进行1次。奶牛蹄部定期用5%硫酸铜溶液药浴,或者在每头奶牛蹄部使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尽量使蹄叉湿透。药浴通常选择在春、秋季进行,能够有效预防蹄叶炎。

收稿日期:2016-06-08

作者简介:于世彬(1962-),男,黑龙江青冈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8.082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094-01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吃草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