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支气管栓塞的发病因素、症状与防控措施
2016-02-23李学岐
李学岐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肇东 151100)
蛋鸡支气管栓塞的发病因素、症状与防控措施
李学岐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肇东 151100)
摘要:蛋鸡支气管栓塞在养鸡业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冬春季节比较严重。病程通常能够持续大约15天,致死率在5%~15%,有时甚至能够超过30%。该病主要是造成病鸡发生严重窒息,从而发生死亡,对蛋鸡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对该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进行介绍,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关键词:蛋鸡;支气管栓塞;病因;临床症状;疫苗免疫;加强通风;药物治疗
1发病因素
1.1特殊的呼吸系统结构
鸡的上呼吸道、气囊、肺脏、骨骼之间具有彼此相互的结构特点,导致机体呈现一个半开放的系统,从而使存在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非常容易经由上呼吸道引起全身发生感染,再加上鸡不存在膈肌,即腹腔、胸腔之间紧密相连,如果消化道出现疾病也非常容易导致气囊发生感染,此时若没有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就会引起败血症全身感染,甚至还会出现肺炎、支气管栓塞等症状,这也是导致蛋鸡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栓塞的一个主要原因。
1.2环境条件较差
由于鸡舍在保温和通风方面存在矛盾,有时只重视保温,而导致通风不畅,完全封闭门窗,必然会导致舍内存在大量的氨气,从而损伤呼吸道黏膜,容易造成病原菌侵入,如果鸡只长时间处于这种较差的环境中,就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发生支气管栓塞。反之,如果过度通风,或者通风不均匀、侵入贼风会导致鸡只受凉而发生感冒,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出现支气管栓塞。另外,如果鸡舍环境过于干燥,导致鸡只呼吸道分泌物比较黏稠,较难排出,也是引起支气管栓塞的一个原因。
1.3应激因素
蛋鸡免疫接种疫菌时容易发生应激反应,通常是在首免或者二免后发生,鸡群容易出现甩鼻、咳嗽、打呼噜的现象,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治疗,会快速引起气囊炎,只要粗心管理就会发生支气管栓塞,且往往并发肺栓塞。另外,蛋鸡还容易发生冷热应激,如季节交替阶段昼夜温差通常达到15℃以上,温差过大、舍内温度骤降,或者舍内温度不均匀,存在温度死角,扩群前没有进行预温,也有由于春季频繁刮风,且风力较大;鸡舍存在缝隙而形成贼风,或者突然刮风直吹在鸡体上,都会受到冷热应激的刺激而发病。此外,舍内环境非常干燥,空气中存在过多的灰尘,导致鸡只的呼吸道黏膜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发病。
1.4疾病因素
少数鸡只由于感染病毒性疾病而引起发病,如混合感染流感H7型或者H9型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同时也可能缓和感染冠状病毒而出现发病。鸡只感染细菌而引起,如感染大肠杆菌病的同时混合感染支原体病或者衣原体病。鸡只患有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都能够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力减弱,从而容易出现感染疾病,且染病后很难治疗。鸡只感染真菌,例如在空气、饲料、饮水中普遍存在的真菌的孢子,如果没有严格管理,就会导致鸡群发生感染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蛋鸡通常在20~30日龄容易发生该病。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明显减退,但增加饮水。发病初期,病鸡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甩鼻,经过2~3天就开始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打呼噜、咳嗽等,接着呼吸困难,张口喘气,伸直颈部发出怪叫。病鸡症状较重时,表现出缩颈闭眼,采食量减少,羽毛蓬乱,少数鸡只排出黄绿色或者黄褐色稀便,最终往往是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有时病鸡还会出现眼睛变形、肿头肿脸,眼结膜存在炎症,并不停流泪等症状。
3防控措施
3.1适时进行疫苗免疫
建议雏鸡7日龄皮下注射新流二联苗(其中含有H9流行株)。为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在在1日龄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疫苗(其中含有4/91毒株)采取喷雾免疫;7~10日龄使用新支二联苗(其中含有4/91毒株)采取滴鼻点眼。另外,蛋鸡还可采取以下免疫程序,即1日龄使用锐支平喷雾,7~10日龄使用新支妥进行滴鼻点眼,同时配合皮下注射优瑞康。
3.2加强通风
合理调控保温与通风,一般两者存在矛盾时,要首先确保通风良好。对于在冬季进行育雏,更要注意调整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通常1~2周龄主要注意保温,在3~4周龄进行适当通风,超过4周龄则注意保持通风良好。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发生冷应激,可在进风口外侧设置一个能够加温的缓冲间。此外,为控制舍内氨气含量,可使用氨气测量装置检测氨气浓度,然后进行自动或者手动通风,禁止依靠饲养员的感觉调整通风。为抑制氨气产生,还可使用脲酶抑制剂或者益生素。
收稿日期:2016-06-11
作者简介:李学岐(1967-),男,黑龙江肇东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8.067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