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边坡的灾害防治

2016-02-23王新杰王新然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护坡滑坡灾害

王新杰,王新然

(河南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23)

不稳定边坡的灾害防治

王新杰*,王新然

(河南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23)

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山体表层受大气、水、生物、地质应力的共同作用等综合影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致使许许多多不稳定边坡形成,进而出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规模逐年增加,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构成极大威胁。就多年的施工经历,对不稳定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探讨。

不稳定边坡;灾害;防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狂采滥挖浪潮。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山体表层受大气、水、生物、地质应力的共同作用等综合影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致使许许多多不稳定边坡形成,进而出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规模逐年增加。随之,一门新的学科——地质灾害工程学应运而生。专门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究其原因,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引发的。现就多年的地质灾害治理经验,探讨一下我国发生的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特性、对它的预防治理方法以及经验措施。

1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人类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加剧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例如:人类的滥砍滥伐森林资源,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人工爆破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可分2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类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而日益增加。以下主要谈谈人为诱发的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

有其特点:(1)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为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从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2)人为诱发的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为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了更大的影响面和不确定性。

2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防是本,治理为标,实行全区预防,重点治理的方针,结合该地区目前的经济实力,在综合区划基础上来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工作。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要和围绕边坡绿化,削坡、削坡开阶和回填工程要与边坡绿化技术措施相结合。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功能优先,安全可靠,美观适用”的设计原则,全面考虑治理技术、经济和效果的关系,通过比选,优化编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2.1滑坡防治措施

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根据设计原则和治理要求,通过削坡(开阶)以消除地质灾害和改善绿化条件,采取坡面喷射植物种子、栽植乡土苗木复合方式,加速近自然植被恢复,以确保绿化效果。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在滑坡区内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滑坡的种类较复杂,针对小型土质滑坡,常用的护坡方式为:降坡率、修砌后、侧缘(截)排水沟、前缘挡土墙、砌石护坡、锚杆与土钉墙护坡、植被护坡等。针对大型滑坡建议采用混凝土灌注抗滑桩或锚拉抗滑桩等加固措施作为阻滑支撑工程;局部增加挡土墙、砌石护坡等支挡不稳定岩体;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对于岩质边坡,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结构面发育情况、边坡高度、坡度、坡面与结构面的组合关系、地下水的影响等。对于边坡的不同段,各因素在边坡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根据实地地质调查情况,采用地质分析法及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

2.2崩塌防护措施

岩质崩塌通常采用的护坡方式有:清理危岩、修葺承石、格构锚固、锚喷支护、预应力锚索(杆)加固等支护手段。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例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栅栏来挡截落石。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来放缓边坡。

3 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防范管理

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必须遵循超前预见性原则、顾全大局原则、长远利益至上和科学筹划原则等。地质灾害的防范主要应从这方面进行实施。

3.1确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范化

实行分级管理,推进减灾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与矿产资源开发、国土资源利用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

3.2健全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

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中,应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与政策、鼓励社会捐款、争取国家投资,确保其资金保障;同时,大力普及灾害知识、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其认识到防灾减灾是涉及全民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并力争将地质灾害研究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为促进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提高与发展服务。

3.3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合理规划采矿、地表采挖及建筑工程,严禁乱砍滥伐等。在矿山的开发建设时要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使过去无序的采掘活动逐步规范化、合理化。其次,在黄土滑坡、崩塌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区域,应减少人工切坡和粗放式农业开发,新建工程要远离黄土斜坡灾变体,并做好工程范围内地质环境的稳定性评价,禁止在不稳定斜坡上兴建工程。

3.4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

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统筹,联合当地政府、企业与居民,形成紧密协作的联防监测体系,建立县、乡、村、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上下一体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群测群防,层层落实预测预报责任。实践表明,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4 结束语

合理规划采矿、地表采挖及建筑工程等活动已迫在眉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机制,确保其资金保障。群测群防,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P642

B

1004-5716(2016)08-0009-02

2015-08-24

2015-08-24

王新杰(1975-),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等技术工作。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

[2]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中国地质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护坡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某变电站护坡现存缺陷原因及危害分析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