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谈跨界:不是兼职,而是一场穿梭
2016-02-23采编
采编/李 娜
明星谈跨界:不是兼职,而是一场穿梭
采编/李娜
日前,综艺节目《偶像来了》的最后一站挑战了话剧表演,偶像们在话剧导演赖声川的指导下演出了《暗恋桃花源》和《宝岛一村》。时隔23年,林青霞再次在《暗恋桃花源》中演绎“云之凡”,这不仅勾起了她的万千感触,也成功地预热了“表演工作坊”的这一出镇团之宝,随后在南京巡演的《暗恋桃花源》“明星版”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众所周知,这个“明星版”的阵容十分奇特,不仅有黄磊、孙莉夫妇这样舞台表演科班出身却活跃在影视圈的影视明星来“兼职”,更有何炅、谢娜这样与话剧舞台浑然不搭的综艺明星来“跨界”。对此,在“明星版”的阵容刚宣布的时候,观众们确实是拒绝的——尤其是赖导的粉丝们,她们完全不能想象何炅和谢娜如何在“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桃花源”里插科打诨。然而如今《暗恋桃花源》在大陆演了10年,何炅的“袁老板”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剧迷心中的经典。因此,当明星们谈起“跨界”,何炅第一个有话要说。
你在舞台上,往那一站,这个时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包括观众的这两个小时,就是你的。所以你不需要去演一个演员,你就把你自己的毕生所学,你的情感,你的心情跟观众去分享,就行了。
何炅:你们都知道我是主持,同时也从不缺席《暗恋桃花源》的每一轮巡演。对我来说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跨界是一种兼职,因为兼职的话其实是想要变成这个行业里面的一部分,但是跨界的意义所在就是为什么当年赖声川要选择何炅来演《暗恋桃花源》,一定不是说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台剧演员,而是他觉得我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同时他觉得在这个人身上,有他这个戏所需要的节奏感,和观众的交流感,以及与观众和搭档之间的互动,那互动对于主持人来说肯定是一个强项。我记得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赖老师受到很大的非议,因为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暗恋桃花源》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真正的舞台剧演员是很适合这部戏的。但是宣布是何炅和谢娜的时候,有很多人说这个戏终于在大陆可以演了,可是赖声川却沾惹一身铜臭,向市场妥协,为了票房启用一些娱乐人物。那个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一些抱歉,对于我来说是圆梦,可是对于观众和对于赖老师来讲,我自己也拿不准这是不是一个对的选择。但是那个时候赖老师就跟我包括跟所有媒体说,其实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不懂《暗恋桃花源》,因为《暗恋桃花源》最开始的版本里那两个角色就是主持人来担任的,而且还不是像何炅这样的大型综艺节目主持。那个时候担任那个角色的李立群老师其实是台湾的秀场的主持,然后他来跨界做演员。当然我知道李立群老师是比我优秀太多的演员,但是那个时候其实这个“先例”给了我我力量。跨界,我就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机会来演《暗恋桃花源》。我当时跟赖老师说我是不是要变身成专业的演员,赖老师说其实你在舞台上,往那一站,这个时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包括观众的这两个小时,就是你的。所以你不需要去演一个演员,你就把你自己的毕生所学,你的情感,你的心情跟观众去分享,就行了。
我记得演完第一次的时候,真的很激动。我们在人艺,那个时候演出还不带麦,就是用肉嗓,当然人艺的声场很科学,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到,但是这么演完一场演出下来,确实是跟主持节目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甚至当我再回去主持的时候,我真切感受到了跨界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两个不同的
界有不同的影响,而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可以互相给予对方影响和力量。我回去主持的时候,我在话剧舞台上学到的东西,感受到的东西,对我的主持也有帮助。举个小例子,那时候我们排练到最后,快要开始登台的时候,赖老师跟我们说:“好的演员一定只有三分之二的自己在台上,还有一个三分之一的自己,在舞台之外,有可能在入口处,有可能在最后一排的观众席,抱着手,特别冷静地看着舞台上的自己。”他的意思是说一个好的演员其实不是完全不疯魔不成活,其实真正好的演员他是有狂热和冷静的两面在,他在完全投入自己角色的同时还有一个冷静的心,在一个最客观的位置看着观众、看着自己、看着自己的搭档,听着舞台上自己的发音,听着搭档的呼吸,搭档在给我什么,然后我再创作什么,而不是我机械地把我这两个月排好的这一段闭着眼睛特别没热情的演完了事。后来我把这个心得也放在主持里,就是我留着一个冷静的自己站在最后,看着舞台上发生的所有的东西,来关注我的搭档,关注我的来宾,关注观众想要的东西。那刻我突然发现我的主持变了,我变得更像一个制作人或导演的身份在舞台上。这个我觉得是话剧跨界对我的主持带来的非常大的一个帮助。所以我想说我的跨界不是一个兼职,它其实是一个幸运的人有机会在两个不同的行业当中来回穿梭,然后可以在这个通道里面互相给予营养。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年《暗恋桃花源》其他的演员换了很多,但是我和黄磊就像两个石狮子一样——是《暗恋桃花源》蹲在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迎来送往,而且乐此不疲,我觉得这就是跨界对我的魅力。
虽然我也拍过一些影视剧,但是当你自己要导一个戏的时候,要拍一个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所有的能够创作的源泉,所有的动力、依据,其实全部是和戏剧有关系的。
徐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幸运。我很早就接触了戏剧,我的戏剧经验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那时候被学校的老师叫去演独幕剧,在我整个念小学的过程中,随着那部戏一直在演出,我的足迹走遍了上海各个区的少年宫,每个区的少年宫前台什么样,后台什么样我都很熟悉。等到读初中的时候我就去上海的青年宫,就是大世界那个,在那里参加戏剧组,但后来到初二的时候成绩就开始越来越差,就退出了。可是我的中学在上海人艺的对面,结果那个时候上海人艺正好有个戏剧社,我就参加了人艺的戏剧社。所以在高二的时候人艺有一个演出,有奚美娟老师,他们在上海兰心剧院演话剧,每天我放了学到兰心后台做完功课,然后就跟他们在大剧场演出,演出完了以后何政军骑着自行车带我。然后到了高三的时候,我开始整天去上戏,所以最终我的人生轨迹还是回到了原点,考进了上戏。
但是我在上戏读完了四年以后去了人艺。去到人艺以后没有人找我拍电视剧和电影,我差不多3年之内排了8个戏,然后我自己又导了两个戏。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上海有个剧作家叫张献,他写了一个剧本,那个剧本我完全看不懂,后来我就把这个剧本排成了肢体剧,不讲话的肢体剧,结果那个时候观众反映:“怎么看不懂啊,怎么从头到尾不讲话啊?”然后有两个中央台的记者采访我:“你为什么排一个大家都看不懂的戏?”我后来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排了几个戏以后有人找我去拍电视剧了,演猪八戒。演了电视剧以后有了点名气了,我就回去演舞台剧,然后这几年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开始拍电影了……乱七八糟介绍了那么多,我想说的就是,所谓的跨界,对我来讲我觉得每次去拍电视、拍电影的时候,要把自己全都抛出来,可是我每次在做舞台剧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不断地在吸收,因为你要用自己作为一个素材去表演,它逼着你回到一个原点,最最原始的一个动机,就是我站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有一个表演,我要从一个动作开始,我要从一个呼吸开始,我要从一个行为开始,我觉得这个是回到了表演的初衷。所以我每次演完一个舞台剧都有一种感觉:它是我一切所谓跨界的根本。
黄磊:其实我跟徐峥的经历非常的接近,我父母都在国家大剧院,他是小学三年级,我是五岁,跟着去演话剧,跟着去当群众演员,演小孩,然后一步一步这么走到1990年,考进了北影。我和他一样觉得荒谬的就是,当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所有的训练都是在舞台上的,研究生的时候我们还排了不少小剧场的戏,但是很快我们就一直在拍影视剧了。我也应了张爱玲的话,“成名要趁早”,所以我很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在拍影视剧,出唱片,你们可能都听过我的歌,但是其实很奇妙的是在2006年,我拍的电视剧收视率其实都不太好,我老婆又怀孕了,我就决定暂时不拍戏,这个时候接到《暗恋桃花源》,就开始演话剧。可是这个话剧其实你说是跨界吧,我反倒觉得也是回归。
徐峥:我自己也有一种感觉,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种风气,好像是做舞台剧就显得更高尚一些,拍电视剧好像就更多挣钱一些,拍电影更容易成名一些。当然这和它们本身介质的属性是有一定关系的。可是我在演舞台剧的时候也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排这个戏,我们给观众看这个戏对吗?我们现在演出对吗?足够好吗?电视剧当你演到一个很对的
角色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难道它没有价值吗?它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等到我自己在做电影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虽然我也拍过一些影视剧,但是当你自己要导一个戏的时候,要拍一个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所有的能够创作的源泉,所有的动力、依据,其实全部是和戏剧有关系的,包括对观众的一个判断,对节奏的判断,然后我们这场戏应该怎么调度,应该怎么弄,我们应该把摄影机放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一切,都和戏剧是有关系的。你如果没有戏剧的一个底,你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所以我觉得其实把戏剧作为一个出发点,我们一直都是在一个综合的界里面,也可以说不存在什么跨界。
黄磊:对,徐峥刚刚讲到戏剧是一种教育,其实我也讲过,艺术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我一直坚持认为艺术应该是普及教育——它现在被当作特殊教育,我认为数学才应该作为特殊教育,化学才应该作为特殊教育。你可以不懂数学、不懂化学、不懂物理,但你应该有起码的艺术教育,让你有欣赏艺术甚至创作艺术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周黎明:刚才何炅说了一句话,就是说虽然《暗恋桃花源》演了400多场,但是他还是有新鲜感。他和黄磊演的版本我看了三次,这个戏本身是非常经典的戏,但是每次去看,我的感觉都是新的。我说这个话不是拍他们马屁,是因为我看到过很多演员在台上演一部戏,他每一句台词都是对的,每个位置都是对的,但是你觉得他想的是马上出去shopping干嘛的,就是他心不在那,他完全在机械地做动作、说台词。所以我觉得戏剧和影视相比,影视是可以定格的,可以重复的,但是戏剧你每次演,都可能会有新的东西加入进去,观众是能感受到的。比如你在演笑料的时候,虽然对你来说已经做了几百次,但是我还是觉得好像第一次演一样好笑,这就是我理解当中戏剧的魅力。
何炅:是这样的,有一次《暗恋桃花源》的开场首先是黄老师和孙莉——就是江滨柳和云之凡在台上的一场非常浪漫的恋爱戏,然后呢《桃花源》的剧组就默默地上场了,因为他们也定了同一天的剧场。在两个剧组相遇的时候我就跟黄老师打了个照面。那一场戏里我忽然觉得,其实袁老板内心也是一个江滨柳,所以当我的头发长度和黄老师差不多的时候,那天我就瞒着他梳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发型。那一次是黄磊先上场,所以当我们一见面的时候,我看到黄老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惶恐,哈哈哈。
说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演了400多场《暗恋桃花源》之后,我反而觉得对袁老板这个角色越来越陌生,就像每一次在重新遇见一个人、认识一个人的感觉。之前自己年少轻浮,觉得自己拿下了就想去更大的世界,可是有的事情当你认真去做的时候,认真去面对的时候,会觉得它越发深不可测。《暗恋桃花源》剧组到现在还有非常严的剧场纪律,就是虽然我们演了400多场,台词烂熟于心,但是我们在每次巡演之前必须进行非常严格的排练,当每次演出之前,我们是中午吃完饭大家就要到剧场开始暖身对戏或者化妆,然后在开场之前大家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性聚合——大家把气场都聚到一起,演完之后大家也都聚到一起,要回想,要点评,这并不是要做给谁看。每一个在《暗恋桃花源》的演员已经非常默认这套规则,所以后来我们有机会去排别的戏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不是每部戏的剧组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会有点惊讶。
黄磊:其实在剧场里面我的感受是有一种神秘力量的。比如说乌镇戏剧节有很多剧场都是用普通场地改造的,比如诗田广场,它本来只是个普通的小广场,但当我们支起棚子打起灯的时候,它作为剧场会突然有种特殊的东西,如果我作为观众进去我会心怀着敬畏。
何炅:说到舞台这个话题,我想起黄磊的女儿多多的第一次“跨界”。那阵子因为黄老师和他太太孙莉都在《暗恋桃花源》剧组排练,孩子只好带着和剧组一起巡演,多多那个时候还没有上学,可以说是在剧场长大的孩子。有一次,我们正在演出呢,突然就发现多多跑到台上去了,去给她喜爱的演员阿姨一颗糖。那时候她才三岁,就这么走上舞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吓疯了,因为在演出的时候第一不可能有人冲上去把她抱下来,因为那样演出就完全被破坏了,第二舞台上非常多道具,有灯有线,大家都怕她摔倒,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孩可能真的属于舞台,她上去之后,不哭不闹,就送好她那颗糖,然后她就又摇摇晃晃走了下来,那可能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跨界表演”吧。
黄磊:是,那次是在北京保利剧院。最重要的是后来我问她,你看到了多少人?她说,三个。她完全不知道下面坐了一千四百多人,她就这么上去又下来了。
戏剧和影视相比,影视是可以定格的,可以重复的,但是戏剧你每次演,都可能会有新的东西加入进去,观众是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