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联句异文看修订者文学思考

2016-02-23·曹明·

明清小说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异文平仄红楼梦

·曹 明·



从《红楼梦》联句异文看修订者文学思考

·曹明·

摘要《红楼梦》中有两首联句(《芦雪广即景联句》《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这两首联句存在大量异文。异文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形讹、音讹、倒文、脱文等造成的异文;另一种是由不合格律诗平仄、对仗要求,或者从“炼字”角度考虑修订诗句而产生的异文。后一类异文,并非由抄手误抄、误认或印刷过程中的排版问题造成,而是包含有修订者的文学思考。他们在修订文本的过程中,遵循力求符合格律诗平仄、对仗要求,讲究选词炼句等修订原则。

关键词《红楼梦》联句异文版本

《红楼梦》中有两首联句,一为《芦雪广即景联句》(第五十回,以下简称《芦雪广联句》),是宝玉与宝钗、黛玉等众姐妹于雪后在芦雪广所作;二为《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第七十六回,以下简称《中秋夜联句》),为黛玉、湘云、妙玉于中秋夜在大观园所作。在《红楼梦》诸多版本系统中①,这两首联句存在大量异文,据统计,共有异文108处②。这些异文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无意的疏漏,包括由形讹、音讹、倒文、脱文等原因造成的异文,这一类异文在《红楼梦》联句异文中约有87处,占异文总量的77%。此类异文是由抄手误抄、误认、误听或在活字摆印过程中粗心所致,可根据诗歌句意畅通与否、典故出处、符合格律诗规则(主要指平仄、对仗)与否等对其加以判断。前人对《红楼梦》联句异文的辨析多集中在这一类型,例如宽堂(冯其庸)《“芦雪广”辨正》对《芦雪广联句》诸版本中的“芦雪广”“芦雪庵”“芦雪亭”“芦雪庐”“芦雪庭”等进行考证说明③;再如《中秋夜联句》中,各本有“死魂”“花魂”“诗魂”等异文,冯其庸先生“从版本、音误、形误和黛玉性格等角度论证‘冷月葬诗魂’句当作‘诗魂’而非‘花魂’,更非‘死魂’”④;蔡义江先生则引短命才女叶小鸾“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典故,指出诗歌原句为“冷月葬花魂”⑤。另外,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张俊、沈治钧先生《新批校注红楼梦》等也有对相关问题的看法⑥。

另一种是有意的修改,是对诗歌不合格律诗平仄、对仗要求,或者从“炼字”角度考虑修订诗句而产生的异文,共有21处。这一类异文是由修订者参与而形成的,我们可从中窥探修订者的文学思考。目前学界尚未见文章对此专门论述。本文欲从分析此类异文入手,以考察诸版本《红楼梦》联句的修订原则。

一、由诗歌平仄不合而产生的异文

两首《红楼梦》联句俱为五言排律,遵循平仄要求是格律诗写作的重要原则。考察《红楼梦》联句平仄(以庚辰本为底本),除以下5处外,其他诗句均合律。

(1)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以门。(《中秋夜联句》)——“以”字出律

(2)寒塘渡鹤影,冷月葬死魂。(《中秋夜联句》)——“死”字出律

(3)犹步萤行沼,还等寂历原。(《中秋夜联句》)——“等”字出律

(4)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芦雪广联句》)——对句犯孤平

(5)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芦雪广联句》)——对句三平调

(1)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以门。

此联对句中,蒙府本“以”作“倚”,戚序本作“敲”,列藏、甲辰、杨藏、程甲、程乙本作“依”。根据诗歌平仄对句相对,邻句相粘要求,此联平仄应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而实际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其中,第一、三音节可平可仄。根据平水韵部,“以”字为“上声四纸”⑦,出律。蒙府本中“倚”亦为“上声四纸”,出律,且“倚”字上联已有,下联不宜再重复出现。戚序本中“敲”同属“去声十九效”“下平三肴”两韵部,可平可仄。列藏、程甲本中“依”为“上平五微”,合律。

“敲”“依”二字俱合律。此联写众人苦思作诗,出句说“倚槛”构思,对句写“依门”拟景,较易讲通。“依”“以”“倚”三字之间应是因读音接近而造成的讹误。然上联“倚槛”,下联“依门”,“倚”“依”二字语音接近,同时出现在一联中并不恰当。至于“敲”字由来,可作推测:戚序本的抄录者(兼修订者)依据的本子或作“以”,或作“倚”,出律,故戚序本的修订者以“敲”替代。或者是针对“倚槛”“依门”中“倚”“依”读音接近问题而作修订,唐人贾岛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一联⑧,“敲”字意境不俗。

(2)寒塘渡鹤影,冷月葬死魂。

此联平仄实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根据诗歌平仄粘对要求,此联平仄应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其中,第一、三音节可平可仄。“死”字为“上声四纸”,故失对。“死”在蒙府、戚序、杨藏本作“花”,在列藏、甲辰、程甲、程乙本作“诗”。“花”与“诗”,一为“下平六麻”,一为“上平四支”,均合律。有学者认为,“死”为“花”之形讹,而“诗”为“死”之音讹,故诸版本经历了一个由“花”到“死”,又由“死”到“诗”的过程;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花魂”“诗魂”二者俱能讲通。

(3)犹步萤行沼,还等寂历原。

此联平仄实为: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根据粘对规律,此联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第一、三音节可平可仄。“等”为“上声二十四迥”,故失对。“等”在蒙府、戚序、列藏、杨藏、甲辰、程甲、程乙本作“登”,“登”为“下平十蒸”,合律。另外,从与出句中“步”对仗以及从句意看,“登”更合适,而“等”句意不通。庚辰本中“等”应为“登”之音讹。

由上文论述可见,(1)(2)(3)中出律之字,多由音讹、形讹造成。这些讹误应是由抄手造成,其中一些异文也包含有文人思考。也就是说,这三联的原创文字应是符合诗歌平仄要求的,《红楼梦》联句中仅(4)(5)两联有平仄问题。

例(1)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

此联在杨藏、程甲、程乙本作:“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红楼梦》联句中整句俱为异文的情况不多见,只有四句。反常现象多有原因。

“煮芋成新赏”一句由黛玉所作,典出苏轼煮山芋羮典,见《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一诗,诗歌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⑨以山芋作玉糁羹,颇有新意,兼之颜色“酽白”,恰与雪景契合。“撒盐是旧谣”一句由宝玉所作,典出晋代谢家子弟对下雪的探讨,见《世说新语·言语》篇:“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⑩。也颇为切合雪景。

值得注意的是,联诗过程中,小说第五十回有这样两段文字:

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到耽搁了我。”(庚辰本)

李纨笑道:“逐句评去,都还一气,只是宝玉又落了第了。”宝玉笑道:“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庚辰本)

第一段文字中,“湘云笑道……到耽搁了我。”一句在杨藏、程本中没有。细品宝玉所联诗句,颇有意境,也合情理,为何宝玉会被湘云嘲笑,且又落第了呢?

例(2)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

此联异文较多,“对”在蒙府、列藏、甲辰、杨藏、程甲、程乙本作“封”,“对台”在戚序本作“荒池”,“怀”在蒙府本作“杯”,“怀箪”在戚序本作“陋巷”。

蒙府本中,“杯”应为“怀”之形讹,否则句意不通。出句是“对”是“封”问题,可从诗句对仗角度加以判断,诗句有一隐藏主语——人,句式应为(人)寂寞——对台榭,(人)清贫——怀箪瓢,此时“对”符合诗意。但若作“封”讲,诗句主语变为“寂寞”,出句尚且能够讲通,若同样将“清贫”理解为主语,则下联难以讲通。因此,“封”应为“對”之形讹。

以上异文产生原因均易理解,戚序本中异文如何解释?

故从句意看,“清贫怀箪瓢”与“清贫陋巷瓢”均可。

然而,我们若察看庚辰本此联平仄,便能明白戚序本修订意图。此联平仄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下联是三平调,为近体诗大忌。而戚序本“寂寞荒池榭,清贫陋巷瓢”(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联却符合平仄要求。据此,我们可推测:庚辰本此处文字应为较早文字,至少在戚序本之前。戚序本修订者十分注重诗歌的平仄要求。从对仗角度看,戚序本此联也算工整,可解释为:寂寞——荒池——榭,清贫——陋巷——瓢。

综上可知,庚辰本之“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两联分别在杨藏、程甲、程乙本以及戚序本上的异文“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寂寞荒池榭,清贫陋巷瓢”,由抄手误抄的可能性极小。这两联一犯孤平,一犯三平调,俱为近体诗大忌。修订者应是从这些角度出发,针对文本不合平仄处作出改动,尽管修订之后的文字艺术效果如何还有待考究。可见,力求诗句符合格律诗平仄要求,是一项修订原则。

二、由诗歌对仗不工而产生的异文

(1)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芦雪广联句》)

(2)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芦雪广联句》)

(3)花缘经冷绪,色岂畏霜凋。(《芦雪广联句》)

(4)苇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芦雪广联句》)

(5)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中秋夜联句》)

(6)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中秋夜联句》)

(7)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以门。(《中秋夜联句》)

(8)渐闻语笑道,空剩雪痕。(《中秋夜联句》)

(10)犹步萤行沼,还等寂历原。(《中秋夜联句》)

其中,(7)对句中“以”应为“依”之音讹,故“倚槛”与“依门”可对仗;同理,(10)对句中“等”应为“登”之音讹,故“步”与“登”亦可对仗。这是前文的例子,已经证明过了。

(3)花缘经冷绪,色岂畏霜凋。

此联出句中“绪”在杨藏、甲辰、程甲、程乙本作“结”,在戚序本作“聚”。“花”指水遇冷凝结而成雪之六棱花,“花缘经冷绪”句意不通,“绪”与“凋”亦无法对仗,而“结”符合句意及对仗要求。“绪”应为“结”之形讹。至于戚序本“聚”之由来,可作假设:戚序本依据的本子为“绪”,因“绪”字不好,而“绪”“聚”读音接近,故“绪”被戚序本修订者改为“聚”。

(9)箫憎婺妇泣,衾倩待儿温。

此联对句“衾倩待儿温”之“待儿”讲不通,“待”在蒙府、戚序、列藏、甲辰、杨藏、程甲、程乙本作“侍”,“侍儿”则能讲通,且与出句中“婺妇”对仗。庚辰本中“待”应为“侍”之形讹。

以上(3)(7)(9)(10)四联,因个别字而致使诗句对仗不工。通过其他版本的异文可知,这些字可能是误抄造成,不排除作者误写的可能,但至少在创作者最初的构思文字中,这四联是对仗的。

(8)渐闻语笑道,空剩雪痕。

此联庚辰本对句缺一字,“道”在蒙府、戚序、列藏、杨藏、甲辰、程甲、程乙本作“寂”,“雪痕”在上述各本作“雪霜痕”。“语笑”在杨藏本作“笑语”。“道”应是抄手误抄,因抄“笑”引出“道”。“笑语”应是“语笑”顺序颠倒所致。从对仗角度看,“语笑道”“笑语寂”“语笑寂”三者均难与“雪霜痕”对仗。我们可作推测:此句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因未想到合适的字,特意缺一字,以待修改,后来修订时加一“霜”字,补全此句。此句对仗不十分工整,句意却通。

(1)“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中“夷险”与“动摇”无法对仗,甲辰本作“重摇”,“重”应为“动”之形讹;(2)“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中“轻”与“舞”无法对仗;(4)“苇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中“泊钓”与“闻樵”对仗不工;(5)“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中上下两联不能对仗;(6)“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中“赏罚”与“吟诗”对仗不工。

以上10联中,有四联((3)(7)(9)(10))的最初构思文字应是对仗的,其他6联,也多是个别字词不十分对仗。这说明,《红楼梦》的联句诗颇为讲究对仗。因下文我们将分析修订者遵循的对仗原则,故此处有必要对《红楼梦》联句的对仗情况加以说明。

例(1)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中秋夜联句》)

此联对句中,戚序本“吟诗”作“歌吟”,蒙府本“吟”作“冷”。蒙府本“冷诗”不通,“冷”应为“吟”之形讹。此联说行酒令时是赏是罚不分宾主,作诗却要分出高下优劣。然“赏罚”二字俱为动词,为并列型词,“吟诗”却为动宾型词,从对仗角度看,“赏罚”与“吟诗”对仗并不工整。戚序本之“歌吟”却为两个动词,与“赏罚”对仗颇工,且“歌吟”二字也合律。可见,“歌吟”应是修订者考虑诗句对仗而对“吟诗”作出的改动。

例(2)苇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芦雪广联句》)

此联异文较多,列藏本“闻”作“开”。甲辰本“苇簑犹泊钓”句无,蒙府本“苇”作“带”。戚序本“苇”作“艇”,“不闻”作“乍停”。杨藏、程甲、程乙本“苇簑犹泊钓”作“泥鸿从印迹”(注:杨藏本“从”作“落”),“不闻”作“或闻”。

关于下联,学者或认可“不闻”,或认可“或闻”,如:

蔡、张两位先生一支持“不闻”,一支持“或闻”,均将“樵”解释为“樵声”,观点虽不完全相同,但俱以“闻”字可通。

“开”若从他本作“闻”,“犹泊钓”的仍可指“苇簑”(指代渔翁),“不闻樵”的却并非“林斧”(指代樵夫),而是局外之人了。

除了列藏本对句作“不开樵”外,戚序本作“乍停樵”,也与庚辰本等不同。从对仗角度看,相对“不闻樵”,“不开樵”、“乍停樵”,反而更易讲通。

另外,戚序本“苇簑”作“艇蓑”,应是为了与“林斧”对仗,相对“苇簑”对“林斧”,“艇蓑”对“林斧”更为工整。

例(3)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芦雪广联句》)

“普天”对“匝地”,“连池”对“匝地”,“普”“连”为形容词,相应的,“匝”亦可作形容词,意为“满、遍”。

但“匝”若作形容词讲,“入泥”与“匝地”的词语结构不一致:一为动宾结构,一为定中结构。戚序、蒙府本之“迎地”大约正是从词语对仗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修订,“入”与“迎”对仗,只可惜“迎地”讲不通。

但是也不能排除一种情况:蒙府、戚序本之“迎”可能是“匝”字之形讹。“匝”字草书类似于“迎”的草书,二者因形似而致讹误。

例(4)振林千树鸟,啼玉一声猿。(《中秋夜联句》)

从上文所举诗例可知,《红楼梦》联句对对仗的要求尽管没有像对平仄要求那样严格,但是,在文本的修订过程中,与力求遵循诗句平仄要求一样,对仗仍是修订者遵循的一项原则。

三、从“炼字”角度加以修订而产生的异文

《红楼梦》联句中有一些诗,既没有讹误,也没有格律上的错误,句意也可讲通,然而各版本仍存在异文。大抵在修订者看来,有些诗歌意境或句意“欠佳”,值得一改,才造成了这一类诗歌异文的产生。值得警醒的是,修改后的文字只能代表修订者的审美品味,其艺术效果却未必胜于修改前的文字。且看以下诗例。

例(1)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芦雪广联句》)

例(2)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芦雪广联句》)

例(3)或湿鸳鸯帯,时凝翡翠翘。(《芦雪广联句》)

例(4)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中秋夜联句》)

“经”在程甲、程乙本作“催”,其他抄本同庚辰本。此句用嫦娥奔月,广寒宫中白兔捣药的传说。程高本可能考虑了上下两联句子主谓结构对称问题。“药经灵兔捣”为被动结构,药被灵兔捣。“药催灵兔捣”则为主动结构,“药”催着灵兔来捣,刚好与同样为主动结构的下联相对应。程甲、程乙本应是从这个角度考虑而采用“催”字的。

例(5)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中秋夜联句》)

此联中“账”应为“帐”之形讹,可见蒙府、戚序、列藏、甲辰、程甲、程乙本等。“空帐”对“闲屏”为工对,戚序、杨藏本“开屏”之“开”应为“闲”之形讹。此联在甲辰、程甲、程乙本作:“空账悲金凤,闲屏设彩鸳”,句意与其他抄本略有不同。“空帐悬文凤”意指床的幔帐上绣着凤凰的花样,或者幔帐外悬挂着凤凰的吊饰,“空帐”表示闺中寂寞。对句“闲屏掩彩鸳”意义却丰富。屏风在室内陈设,多为挡风或遮蔽之用,而句中“彩鸳”可指代人。故“闲屏掩彩鸳”一句可解释为,闲置的屏风掩挡着室内之人。上联才讲闺中寂寞,下联便说屏风遮挡着“彩鸳”,容易引人遐思,句意略显粗俗。甲辰、程高本上的异文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空账悲金凤”中,金凤可指代闺中女儿,此句亦说明闺中寂寞之悲,“闲屏设彩鸳”却指屏风上绣着“彩鸳”的图案,没有特殊含义。甲辰、程高本是相对晚出的本子,他们对此句的修订应是从诗意文雅含蓄的角度考虑的。

另外,在《中秋夜联句》中,有四处异文,无法理解其异文形成原因,如“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中,“将”在甲辰本作“犹”;“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中,“旦”在戚序、蒙府、杨藏本作“思”;“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中,“阶”在蒙府本作“时”;“犹步萤行沼,还等寂历原”中,“历”在甲辰本作“寞”。以上异文,或许有修订者自己的特殊喜好,或许是抄手误抄,尚不能明确。但这几句诗并不影响总体结论的得出。

可见,有时修订者会从“炼字”角度考虑,对诗句句意或意境“欠佳”之处加以修订。当然,个人的审美趣味不同,鉴赏能力有别,修订后的文字未必胜于修订前的文字,但我们却能品味某些异文存在的独特价值。由此可知,选词炼字也是一项修订原则。

《红楼梦》联句中各版本异文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形讹、音讹、倒文、脱文等原因而致,多由抄手误抄、误认或在活字摆印过程中大意造成。另一类异文的形成是由修订者参予的。这类异文,并非抄手误抄、误认或印刷过程中的排版问题,而是包含有修订者的文学思考。通过对此类异文的辨析,我们可以考察修订者在对文本加以修改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从文中论证可知,力求符合格律诗平仄、对仗原则,讲究选词炼句,是各版本的修订原则。

注:

① 本文以庚辰、蒙府、戚序、列藏、杨藏、甲辰、程甲、程乙本八种本子为考察对象,甲戌、己卯、舒序、卞藏本中没有这两回,不列入考察范围。本文所举诗例以庚辰本为底本。

② 据笔者统计,《芦雪广联句》共计26句诗歌43处异文:形讹21处、音讹3处、倒文3处、脱文2处、平仄2处、对仗8处、“炼字”4处。《中秋夜联句》共计40句诗歌65处异文:形讹23处、由形讹致6处、音讹13处、倒文7处、脱文4处、手误1处、平仄0处、对仗2处、“炼字”5处、原因未明4处。两首联句共计异文108处。其中,“对仗”指因考虑对仗因素对文本加以修订而产生的异文,“平仄”“炼字”等亦然。“由形讹致”指杨藏本中因个别字形讹而致多字异文。

③ 宽堂《“芦雪广”辨正》,《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3辑。

④ 冯其庸《启功先生论〈红〉发微——论〈红楼梦〉里的诗与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⑥ [清]曹雪芹原著,[清]程伟元、高鹗整理,张俊、沈治钧评批《新批校注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⑦ 本文对诗歌韵部的考察以平水韵部为准,后文若无特殊情况,只注韵部,不注出处。见[清]清圣祖《佩文韵府》,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⑩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2页。

*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红楼梦》诗词异文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王思豪

猜你喜欢

异文平仄红楼梦
孙 宝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别样解读《红楼梦》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春天的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