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速之客》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元素

2016-02-22贺翠玉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贺翠玉

【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一生创作了百余部文学作品,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本文以《不速之客》为例,试图从五个方面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魅力元素,展现她为侦探小说领域所做的贡献,通过她的小说读者可以领略和欣赏到她独特的语言魅力、精巧布局的功力、抽丝剥茧的推理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感叹小说故事奇妙的同时回味人性的悲悯和伟大。

【关键词】《不速之客》;布局推理;语言精巧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持续了50余年,总共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为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与男女之情,但她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文笔简洁干净,没有渲染血腥和暴力,更没有任何色情描写,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进行层层地推理演绎,用悬念的设计揪住读者往下看,直到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所以,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并不是被深深打动,而是被深深吸引,欲罢不能。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废寝忘食一定要将小说一口气读完呢?下面将以《不速之客》为例,从五个方面展现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元素。

1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

“乡间别墅派”即凶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这种写作模式是将案件设定在非常狭窄的嫌疑人范围和活动空间,营造出精彩推理与罪犯高超犯罪手段的对决。一波三折的逆转,人物话里有话的暗示使读者百般努力,却会次次步入歧途,最终才会拨开迷雾,去除困惑的推理证据总是那么令人叹服。她的这种写作模式成为侦探小说的一种经典模式,推动了世界侦探小说的发展。在《不速之客》中各种人物也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孤寂别墅中粉墨登场的。寒冷的冬季,在空旷寂静的南威尔士乡间,浓雾弥漫。接近午夜时分,一辆汽车抛锚在一栋漂亮的、富有18世纪建筑风格的三层别墅门前。司机借助着微弱的手电筒光亮一步步走近漆黑的别墅。在无人应答后,他轻轻地推门进入一个大客厅,在手电筒的微光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衣着考究的中年男人面对硕大的落地窗而坐,轻轻一推,男人的尸体立刻瘫软了下去。接着死者的妻子及家庭的其他成员依次登场,在他们之间及与警探之间的对话中案件一步步发展变化。迷雾重重,似乎所有与死者有关的人都有嫌疑,又都不足以确定谁是凶手。而最先登场又与这一家人似乎毫无关系的人,米歇尔·斯达克沃德,即那个作为目击证人的司机却是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一栋乡间别墅,一桩凶案,几个有关联的人物,在狭小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内将整个推理过程写得环环相扣又错综复杂,使读者不禁惊叹作者驾驭角色和剧情的能力。

2 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

如果不涉及人物命运与犯罪现象,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语言完全可以和纯文学媲美。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和男女之情,但她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没有渲染暴力,也没有色情描写,文笔相当的洁净。比如《不速之客》中介绍凶案的被害者时只是写到他的左太阳穴中弹,死者只是孤独地坐在书桌后的扶手椅上,面对着宽大的落地窗。这种没有搏斗,没有鲜血的淡淡描述反而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此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写对话的高手,她笔下人物的对话都是巧妙的暗示,也是一种伏笔。“我可以想象,是的,也许这样很有意思。”“有意思?”劳拉带着疑惑的表情坐到沙发上。“给我一杯酒。”米歇尔将酒递给她,同时说道:“现在把一切都告诉我。”劳拉抬头看着他问道:“你不打算报警吗?”“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先聊聊又有何妨?”他摘下手套,放入大衣口袋,准备开始聆听了。看到结局读者会知道凶手其实就是米歇尔,但故事序幕拉开时他只是一个目击证人,一个旁观者,当他发现死者妻子也有杀人动机时,他突然觉得很有意思,完全可以利用死者妻子将自己的杀人行为进行巧妙地隐藏。于是,他诱导劳拉说出他需要的信息,所以没有立刻报警。读者也许怎么也想不到简单的对话竟是凶手自编自导的一出好戏的开始。

3 心理、行为描写准确细腻

凶案发生后,每个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都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描写得惟妙惟肖,是心理学和行为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作者通过人物的某些细节与不经意的举止来窥视其内心的秘密。在《不速之客》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劳拉盯着她的白兰地酒杯,就像在转述别人的话一样轻声说道:‘门开着,一个不速之客闯了进来。她打了一个冷颤,‘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儿时,听到这句话就会让我感到害怕。不速之客,她猛地回头盯着她此时此刻的不速之客,突然大声地说:‘你为什么不报警?!打了一个冷颤说明劳拉当时的内心感到害怕,之后她又突然大声地说,表明害怕进一步发展成为恐惧,她想让报警这一举动缓解她内心的不安,并希望以此可以将她拉出危险的境地。此处的语言虽然简洁却非常准确地反映出劳拉当时内心的感受和变化。

4 布局精巧,迷雾重重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的描写特点突出。小说一开卷便奇事迭出,似乎人人可疑又没有解密的确切证据,使读者始终带着满心的疑虑和好奇忍不住读下去。当读者稍一疏忽时,她又会让你大吃一惊。案件的结局往往出乎意料,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不由得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在《不速之客》中,凶手以目击证人的身份第一个粉墨登场。在与死者有关联的人物面前他是一个最清白、最诚实、最不应该是凶手的人。当然,读者也会心有疑问,这样一个旁观者为什么非要卷入其中呢?凶手给出的理由看上去很可信,但似乎又不太够。比如,他说他卷入其中是因为他对作为最大嫌疑人的死者妻子深感同情,认为死者是一个残暴之徒死有余辜;他说他喜欢侦探推理小说,想亲眼目睹警探们到底是如何破案的等等。在与死者有关联的人同警探的谈话中读者会发现人人对死者都有怨恨,人人都有杀人动机,却又都有不在场证据。其实凶案发生的真正原因早在小说开篇的第二章中就出现了,只是读者没有想到几年前的一桩旧事竟是凶案的起点。读完全篇,读者会由衷地赞叹作者的巧妙安排,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5 冷酷中隐隐现出的却是暖暖的人情味

携着女性特有的纤细与敏感,阿加莎·克里斯蒂为我们奉献了上百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她的每一部作品都营造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世界,有喜怒哀乐,更有人性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复杂情感。她的笔下不仅有无尽的悬念,充满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写,更有一种看似冷酷、实则温暖的人情味。虽然案件沉重,但在案件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丝丝入扣的分析中流露出的是对真情、对自由的渴望,那一点儿人性的亮色和几分对光明的憧憬使读者感怀回味。《不速之客》中的米歇尔在法律无法严惩凶手的情况下,为给儿子报仇,更为讨回公道而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精心策划了一桩谋杀案,其中流露出的难道不是浓浓的父爱和面对儿子枉死的内疚吗?从死者妻子的表述中让读者体会到面对一个冷酷、残暴的丈夫,作为妻子是多么的厌恶,多么地渴望自由。又因各种原因无法摆脱,那份纠结会让读者为那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感到心痛。

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人们还能够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那种古老的、慢条斯理的推理和分析吗?事实证明,她的作品在网络小说盛行的今天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中国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阿加莎·克里斯蒂书迷们为之建立的网站。书迷们发布作品名录,阐述自己对某一案件的分析,感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精巧设计。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曾经说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是经得住考验的,因为她抓住了创作的基本规律,掌握了基本规律的东西是经得起时代和时间的洗礼的,而且她的作品深深地扣住了人性,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将读者带入了破解推理悬疑的智力游戏之中而欲罢不能。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绝佳的享受。无论是疲劳过后的小憩,还是闲暇时光的悠情,只要手里拿着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我们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深深地沉浸在她为我们营造的世界里,投入那惊险与奇妙之旅……

【参考文献】

[1]Agatha Christie, The Unexpected Guest, Harper,1999[Z].

[2]阿加莎·克里斯蒂,詹晓宁,李晓群,田玲,等译.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刘世生,张萍.小说对话的功能特点与美学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4]王安忆.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5]袁洪庚.现代英美侦探小说起源及演变研究[J].国外文学,2005(4).

[6]张俊芳.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J].艺术广角,2003(3).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