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6-02-22白美陈静刘倩
白美 陈静 刘倩
【摘 要】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济南市也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协同创新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济南市;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既是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影响所采取的对策,更是各国为适应数字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所做的准备。在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大多数学者更亲睐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1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1.1 分工理论视角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且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对制造业而言,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扩展,制造厂商数量不断增加,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促使制造业生产行为被细分为比较清楚的一系列生产步骤,然后根据不同的生产步骤有重点地安排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以及间接劳动相对于直接劳动的比重。而现代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拥有协调、控制、计划、评估等重要功能,以往这些功能大多是企业自身提供的,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由专业性的厂商来提供,进而导致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业分工也因为分工的收益大于因为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制造业的分工越细,交易的成本越高,因此越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提供专业化和高质量服务,帮助降低交易成本。现代服务业可以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制造企业利用不多的交易成本来换取高收益的服务。
1.2 价值链视角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郑吉昌、夏晴(2005)根据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上中下三个环节。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是上游环节;生产、加工是中游环节;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是下游环节。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应该把资源分配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核心生产过程上,并把其他过程中特别是服务环节所占有的资源释放出来,交给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完成。比如很多企业聘请专门的软件公司,为自己的产品设计合适的软件模拟系统。
现代服务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渗透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等众多环节中,占据提高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位置,成为了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产品之间差异化的主要来源。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产业价值,从而提高制造业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培育其竞争优势。
2 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2.1 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济南市各产业生产总值呈匀速上升状态,其中,第三产业涨速较大,第一产业涨速最为平稳。通过图3的增速变化图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第二产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10年为各产业的增速高峰,然后迅速下降,2012年以后,增速持续减缓。制造业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出现了两次小高峰,一次是2010年,一次是2012年,但2012年以后下降的幅度更大。
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晰的看出,济南市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出现停滞不前的迹象,必须尽快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产业举步不前的尴尬局面。
2.2 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融合发展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较严重
济南市受宏观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多数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现代服务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内部,研发、信息服务、市场调查等环节缺少投入,参与度较低。
2.2.2 市场化水平较低,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事创意设计与服务的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准入门槛较高,缺乏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装备和元器件依然选用进口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
2.2.3 法律规范和诚信缺失,增加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难度
济南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分散,集中度低,上下游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只有在法治、诚信、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现代服务业才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高效的服务。
2.2.4 专业人才短缺,阻碍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由于济南市现代服务业开放较晚,而装备制造产业正处于由“制造”转型为“创造”的关键时期,相关服务性人才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不能完全满足装备制造企业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创意设计与服务关键性要素匮乏、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短缺。
3 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协同创新
3.1 协同创新机制“四位一体”,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协同,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协同在于形成自主的技术范式和技术路线;制度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协同在于形成具有独特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规范;组织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协同在于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架构。
3.2 协同创新产业间有所侧重,现代服务业侧重组织创新,制造业侧重技术创新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来说,其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在市场中得到直接验证和利润自哺,创新激励大、效率较高,因此,制造业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是比较合理的。服务业技术创新由于其组织关联互补性大,组织创新更容易在产业内和产业间扩散,因而组织创新是服务企业和产业最有效率的创新方面。Edwin(2006)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创新倾向和对组织程序变革的欲望对服务业创新有更大的影响,而研发强度则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更大。
4 济南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始终是需要把握的重点,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同样应当把握这一重点。制造业要发展,很重要的环节是研发。建议激励各类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4.2 增强品牌意识,实现由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变
鼓励企业优化结构,向设计、研发、知识产权、技术改造等方向或领域发展,支持各项创新活动,特别是重视品牌的价值提升,通过品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企业新的价值体系。
4.3 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促使制造企业增强对价值链中服务环节的关注,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模式,既有利于促进制造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也有利于服务产业形成有效集聚,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4.4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与先进制造业衔接
建议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的定位,在市场准入门槛的设置、准入方式的确立、准入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不断完善,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模式的更好发展是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