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困境与课程改革探究
2016-02-22张军
张军
【摘 要】目前,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却日益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本文通过对鞍山市幼儿教育状况进行的初步调查,了解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困境;课程改革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幼儿园提前把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纳入了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其课程体系十分不科学。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偏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弊端十分突出。本文以鞍山市为例,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困境与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研究鞍山市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笔者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的调查对象是鞍山市的幼儿教师和家长。以此为样本总体,采取区域概率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出一个区域,并从中随机抽取幼儿教师和家长各100名作为样本来调查。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幼儿园课程设置凸显小学化倾向
鞍山市的大多数私立幼儿园和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在课程设置方面都呈现出小学化倾向。虽然艺术、社会、科学领域活动都占有一定比例,但有65%的课程设置中没有特色课程,语数外课程设置所占比重较大,语言、健康两大领域内容不够突出,小学课程模式的模仿性较强,失去了幼儿教育课程该有的特殊价值。
1.2 幼儿教师教学实践小学化倾向明显
在数据调查中发现,鞍山市40%左右的幼儿教师拥有大专以上文凭,有教师资格证的占70%左右。但有50%以上的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了课后留作业、课上考试等教学方法,表明幼儿教师组织活动的教学实践小学化印记明显,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性,忽视了幼儿学习的特点。
1.3 幼儿园开办以小学课程内容为主体的兴趣班
调查结果显示:鞍山市私立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功利性日益突出。为了抢占生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幼儿园纷纷开设汉语拼音班、数学启蒙班、英语会话班等小学内容的兴趣班。办园理念也逐渐转入为使幼儿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做准备,满足家长需求,实现家园共赢,导致幼儿园更加倾向于小学化发展。
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将导致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后产生自我满足心态。这将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将来的成长。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地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升入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说所讲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做各事的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前期所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就无法面对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是非常突出的。
2.1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2.2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3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2.4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3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但其中,改革幼儿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体系是最为重要的。
3.1 课程体系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如果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真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我们所实施的课程必须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整合课程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2 课程体系的幼儿化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为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从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里暂且称它为“幼儿化”的认知方式。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调整我们的课程,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将我们的课程适应孩子的这种认知方式从而使课程自然地整合于一体。
3.3 课程体系的社会化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的整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4 课程体系的长远化
孩子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似乎习惯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方式。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实施的效果都以具体目标达成状况来进行评价、衡量。但孩子的发展要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因此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在短时间里也许看来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不能得到平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自然地得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谢玉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12.06.03(1).
[2]王增收.幼儿园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6-7.
[3]刘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调查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