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少小边民族地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2016-02-22杜立柱周小新

设计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源保护旅游开发

杜立柱++周小新

摘要:分布在我国边疆的少小边民族地区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已逐步成为未来旅游关注的重点,但现阶段保护和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额尔古纳奇乾乡旅游规划,从旅游资源评析、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发展布局以及地域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少小边民族地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少小边民族地区 资源保护 旅游开发 奇乾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74-02

1 引言

我国旅游产业正从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深度旅游转变,旅游目的也从简单的“到此一游”逐步向寻找文化认知和心灵体验转变。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依然备受关注,但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的“少”、“小”、“边”民族地区也逐步开始受到深度游人群的青睐。由于地处偏远,这些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可达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不高。如何在合理保护当地文化资源、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和利用这些地区旅游资源,打造适合区域文化发展的高端深度体验游,成为我国当下旅游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2 少小边民族地区特征及面临问题

2.1 现状特征

所谓“少”、“小”、“边”地区是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小城镇(乡或村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区域。这些地区人口数量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大部分地区处于尚未开发的原生态状态。多元的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原始风貌,成为吸引人们关注的核心资源。但受自然条件和交通的限制,这些地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旅游开发和资源利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2.2 面临问题

2.2.1 对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小边民族地区远离城市,经济落后,往往仍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明显不足;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区域开放度增大,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但受经济条件制约,无力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三是区域开放度进一步扩大,对外联系和交流增加,受经济利益驱动促使资源过渡开发或粗放式利用,使现状历史遥存及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2.2 原生态生存环境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矛盾突出

人烟稀少、地处偏远是少小边民族地区得以完整保存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延续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因素,但这些特征也必然导致基础设施薄弱、生活设施陈旧、内外交通联系不便等现实问题。原生态生存环境与人们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2.2.3 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少小边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代表,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特征。如古村落布局、建筑形式、生活习俗和民族特征等。这些特色文化是吸引人们观光游览的重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势必造成对原有生活方式的干扰,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很难把握。

2.2.4 民族文化及传统生活习俗面临同化危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各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已经不能因地域偏远而被阻隔。少小边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在此背景下,必然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和汉文化不断浸染包围,使这些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生活习俗正面临被同化的危机。另外,旅游业发展初期往往是粗放式和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过渡商业化所形成的假景观、假民俗、伪文化现象严重影响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根据少小边民族地区现状特征和面临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同等重要的环节。发展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加大资源保护力度,资源的有效保护也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却需要在开发之初即制定有效地规划和实施策略。

3.1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评估和保护体系

少小边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丰富多样的,但往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经济发展条件限制,缺少对这些资源的系统整理和评估,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和意义。因此要传承和利用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就要建立完善的资源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资源评估,不仅要对自然文化资源、历史遗存进行分类评估和保护,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少小边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独特的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民俗文化、产业文化,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尊重历史原真性、完整性。

3.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区域可达性

要使少小边民族地区在保持原有特色文化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满足原住民对现代生活品质的追求。单纯的保护文化特色而不顾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会导致居民逐步外迁。居民流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就无法保持。因此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发展少小边民族地区的前提。一是要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可达性,这是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旅游产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二是要加大市政设施建设,提高生活便利性。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虽然是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必须要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方面要保护原有生活方式的原真性,另一方面要在不破坏原有景观风貌、村落布局和建筑形式的前提下,通过水、暖、电等现代市政设施的科学引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3 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划定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范围endprint

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根据各地区现状特征及资源分布,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城镇、村庄布局。科学划定资源保护区范围和旅游开发范围,合理控制旅游开发总量,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对区域内古村落或遗存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保护现状建筑以及街巷、院落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和活力。

3.4 拓展文化传承途径,促进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针对地域文化面临同化危机的问题,应注重拓展文化传承的途径。文化传承方式同样具有多样性。保持原生态模式,全面继承少小边民族地区文化,当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这种保护方式有些时候也具有局限性的。至少与原住民对现代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有矛盾的。因此要创新发展模式,在保护的大前提下谋发展,促进旅游经济的提高。例如可以将少小边民族地区的生活与旅游观光融合性开发,把民风民俗、土特产品、传统艺术表演等重新演绎,开发出具有独特风情的与民俗体验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处理好景区发展与原驻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居民的素质,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严格保护现状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构筑环境景观产业链条,推动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产业与生态恢复、生态保育、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保护等系统工程相结合,从而实现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旅游、以旅游经济促进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4 额尔古纳奇乾乡旅游规划策略

额尔古纳旅游资源以“大”为形,以“雄浑壮阔”为美,以“原生态”为突出优势,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差异性。奇乾乡作为蒙古族的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世所罕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4.1 奇乾乡旅游发展概况

奇乾乡地处额尔古纳市北部,大兴安岭西北麓,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距国家4A级景区白鹿岛50公里。乡域森林、草原、湿地广布,是青山依靠、碧水环绕的户外氧吧和世外桃源。奇乾乡旅游资源丰富,村庄自然生态原始,处于旅游业起步阶段,是额尔古纳地区承接南北的重要旅游节点。

4.2 奇乾乡旅游资源分析

奇乾乡具有发展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丰富资源及内在潜质。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层次多样,具有较高观赏游憩价值和文化价值。

奇乾乡有着全生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丰美的天然草场、肥沃的黑土地,有激流河、乌玛河、阿巴河等主要河流,清泉、溪流密布。奇乾村坐北朝南棋盘式布局,村内现存三十余栋连片分布的传统俄罗斯木刻楞民居,均为原木垛起,房顶及室内均为天然木板装饰。房屋造型、修缮工艺和院落布局都保持着历史风貌。奇乾村附近有三处蒙古先人穴居遗址、皇火地古墓等古人类遗迹,是蒙古族发祥文化的代表。

4.3 奇乾乡旅游规划布局

奇乾乡在空间上主要沿额尔古纳界河形成界河观光带;三面环山形成山体森林带;由乡道串联南北各村,形成古村落旅游带;按点一轴理论优化乡域内村庄体系布局,乡直、村庄规划在交通便利、具有资源优势的重要节点上,沿乡道线型分布。奇乾村作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根据主导风向和自然地形形成三带一中心的布局结构。

4.4 奇乾乡基础设施建设

奇乾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科学确定水、暖、电等设施的配置标准,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充分考虑水网、山体、草原与现状道路的关系,在延续村庄肌理的前提下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区域内所有接待服务设施实现节能减排,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造绿色节能建筑,构建低碳型景区。

4.5 奇乾乡旅游开发规划

在综合分析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开发以草原、界河、森林、历史文化保护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游线。通过文化生态旅游的策划,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活化,为奇乾旅游创造出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保留和传承蒙古族发祥文化、华俄后裔文化特色,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

规划通过生态资源的利用,历史文化的传承,传统民居的保护,旅游产业的活化,旅游产品的策划等几个方面的深化和创新,为奇乾乡发展深度游提供新思路。

4.5.1 生态资源的利用

深入分析奇乾乡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及改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达成生态与利用的平衡。尊重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策略,保护奇乾乡现有的森林、草甸、水系等自然生态资源,推广低成本、低维护、低影响规划理念,实现低冲击开发。

4.5.2 历史文化的传承

充分考虑奇乾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环境等自然人文资源。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及传统风俗,传承传统节庆、习俗等文化形式,体现华俄后裔文化、蒙兀圣地文化、俄式淘金文化,塑造奇乾乡魅力文化景观。

4.5.3 传统民居的保护

根据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现状建筑的完好程度、外部空间类型、周边环境特征等情况,奇乾乡民居建筑采取分层次、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的保护策略,根据建筑的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

4.5.4 旅游产业的活化

奇乾乡要打造区域特色旅游名乡,需不断完善旅游功能,发展主题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特色商贸、创意文化等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奇乾乡村民的生活要与旅游观光融合性开发,把俄式风俗、蒙兀文化、土特产品、传统艺术表演等重新演绎出来,开发出具有地域风情与民俗体验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

4.5.5 旅游产品策划

依托奇乾乡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两大核心资源,以现有的观光游憩类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完善文化型特色旅游产品,增加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强化大众休闲服务产品,积极向深度体验旅游产品转化。策划以原始森林观光游、华俄后裔民俗游、额尔古纳界河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并辅以汽车自驾游、历史文化考察游、考古寻宝游、摄影采风游、户外拓展游等旅游系列产品。

5 总结

少小边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必须充分研究和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寻找保护与利用的契合点。通过旅游发展的平台,将区域生态景观建设与生活、旅游融于一体,为少小边民族地区的生态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寻找可行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保护旅游开发
金头闭壳龟生物学及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