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以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
2016-02-22
李涛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1)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以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
李涛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1)
文章以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三位一体”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应通过组织科学的机构层级,构建立体创业模式、完善专业指导体系、汇集师资力量、完善保障体制等有效途径构建“三位一体”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
“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大学生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国家政府大力提倡的国家发展动力之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努力为地方经济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学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计算机学院尝试行了实施“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体系。
1 “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体系概述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工作理念,结合本学院的学科优势、师资情况和学生特点,我正逐步形成党团组织作激励动员,专业教师做技术顾问,学生社团做交流传承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2 实施方法与过程
动员激励组织阶段:学院党团组织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自2014年起至今,先后组织召开计算机学院创新创业动员大会、计算机学院创业就业动员大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举办创业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给同学们普及创业知识,宣传优惠政策等。学院辅导员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进行了约谈,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创业梦想、 创业点子,让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迸发火花,同时也规范了创新创业方法,规避了风险。
项目指导孵化阶段:学生自主立项、真实创办公司,教师在创业实践项目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的决断能力、识人用人能力、积极应变能力、敢于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创业计划、创业管理、企业申办、创业融资、创业风险等过程要素。
项目运行阶段:指导教师对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细致的研究计划,帮助学生做好具体的创业工作。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的创业工作,使学生在创业项目运行阶段中,根据项目的进度有序安排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在运行阶段,帮助学生解决项目执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团队合作精神,发现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从日常的项目中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培养。
项目的调整或整合阶段:创业团队定期总结创业项目运行阶段中的特色、方法和成效,形成好的经验和做法,便于进行推广和交流,对计划和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并由指导老师对阶段内创业的进程和前景进行把关,把握所选项目在学生能力和风险范围之内可控在项目运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解决。
项目运行及调整阶段:项目基本准备就绪后,开始进入到运营阶段,整个项目开始真刀真枪的操作。在实战当中也会遇到困难或者问题,学院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对项目进行及时的调整。
3 主要成效及经验
学院多次召开了创新创业动员大会和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把知识文化转化为实际力量,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才华,使学生进一步的自我认知,突破学生的能力、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院在多项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园入园项目中,我院先后有七个创业团队成功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8个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资助”,学院有三个参赛项目获得省级创业竞赛铜奖。学院还将创新创业投入到学院社团工作中去,目前学院有“电脑爱好者协会”、“IT之火网络信息协会”、“ACT动漫协会”,分别对应我院计算机、信管和动画三个专业。学生社团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举办“IT文化节”“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和个人。
在“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下,学院拥有了极强的创新创业实力,虽然计算机学院在校生只有不到500人,但是参与创新创业人数多、项目多、成果多,从老师到学生都热衷于创新创业,构造了一支支的精英团队。学院花重金购置VR设备、3D打印机、三维动作捕捉仪、终端服务器等设备无偿供创业的学生使用,并安排专业教师给予学生指导。
4 该工作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1)学生创新创业年级分化比较严重,主要成绩都由目前的大三、大四学生获得,低年级创新创业能力欠缺,要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创新创业水平。
(2)创新创业范围具有局限性,学生局限于专业方面的创业,应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走出专业的局限,大胆创新,发现新方向和新思路。
(3)缺少创业心理辅导。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中,更看重创业项目的运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而对创业学生的心理状态缺乏关心,这对于整个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是十分不利的。应发挥学校职能,建立专门针对创新创业学生的心理辅导机构,聘任专业的校内外人员,为这些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1] 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2] 戴国星.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5(06).
[3] 韩维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06).
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Y2016046
李涛,男,吉林通化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指导。
G645
A
1671-1602(2016)22-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