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改革核心-创新能力培养

2016-02-22姜旭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院校人才

姜旭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高职教育改革核心-创新能力培养

姜旭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社会科技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创新精神能够发扬的有效途径。创新精神是在实践的前提下,同时实践又要创新得以实现和保证,也是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前提。创新与实践的关系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创新应该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精益求精。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

高职教育;创新;实践

近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表面上看,是因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导致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究其根源,从高职教育的角度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文化陶冶、缺少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恰恰是问题的本质。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所以,高职毕业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创新能力较低,总结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我们常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影响,过度的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40%的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形式,缺乏深度,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高校多以组织学生参观为主,缺乏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阔高职院校学生的眼界,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如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团委负责实施的,学习实践教学则由教务处负责;各院系自己专业课程的实践往往是自己的院系负责,而实践环节中的经费和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又往往需要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管理不统一造成了低效、无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资源的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

3、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停滞不前,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而目前我国各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得不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常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缺乏系统性建设;许多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和民营企业等单位都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愿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一份子。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创新人才不仅是要全面发展,还要充分发展,更是要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做出贡献的人才。所以,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培育,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1、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产生就是因为对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改变现状的动力。只有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才能取得创新的成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以高职学生为创新主体的观念教育,打破循规蹈矩的思想禁锢,培养高职学生勤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意识。

2、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人的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思维的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新的来源。我们必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和启发,从而在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训练;我们还必须从形象的联想和表象的想象方面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从直觉顿悟、灵感激发来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下功夫,这不仅看学生学习过多少知识,而且还要看学生是否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让精神文化成为学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体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的能力,学生能应对多元的、时刻变化着的环境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创新人才的成长,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要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为目的。

[1] 陈雪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 (02)

[2] 邹广平,夏兴有.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

姜旭(1981.06-),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服务学院教师、工程师,硕士学位。

G712

A

1671-1602(2016)22-0224-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院校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