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与对策
2016-02-22靳亮
靳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与对策
靳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们厌学心理非常普遍。本文先综述高职生厌学心理之研究现状,接着从量的视角来细分高职生厌学心理现象和原因的类别和权重,并从效果的角度提出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高职生;厌学心理;量化;对策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学生人数几乎占高校学生人数一半,是培养我国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们厌学现象非常普遍。因此,研究其原因,窥探其根源,化解其困境,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极其必要。本文先综述高职生厌学心理之研究现状,接着从量的视角来罗列高职生厌学心理现象的类别,探讨其原因的权重,并从效果的角度提出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之对策。
1 高职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现状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人数非常多,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术界对其研究,一直存在,但是成果不彰,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1 研究成果少
笔者从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心理”,得各类研究文章251篇,时间跨度从1983-2016年,说明了学术界对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得其研究文章不超过十篇,而有分量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这与高职院校庞大的学生人数,以及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其研究成果极其不匹配。因此,加快对其研究,取得成熟其成果,非常必要。
1.2 厌学原因的研究
在高职院校,众多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背后,必尤其原因。郑清平(2007)从规范层面总结了高职生之所以厌学,存在这几个原因:自身综合素质较差;无明确学习目的,无理想目标;自控能力差,沉缅于网吧,荒废学业;过早谈情说爱,将学业置于脑后;枯燥单一 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考定成绩,使学生疏于平时学;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无着落,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少数差生的冷 落,漠不关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1]。武喜涛等人(2013)通过问卷调查总结了高职院大学生之所以厌学,是这些原因: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心态浮躁,生活懒散;就业压力的增长;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2]。可见,无论从规范还是实证的视角,都说明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背后存在着深刻原因。
1.3 厌学解决措施的研究
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研究其解决措施必然是学术界重要课题。于文露(2015)认为,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可以采取这些措施: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学习激励系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督导;完善课程设置,重视实验实训[3]。周琦(2012)在研究高职院学生厌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帮助大学生认识高职院的学习特点;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要多跟授课老师沟通、多开班会课、多与谈心等措施[4]。每一个研究高职生厌学心理学者都提出应对措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高职生厌学现象依然存在,毫无进展。因此必要寻求更有效的措施。
当然,学术界对高职生厌学心理的研究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专业厌学现象、解决途径创新等,这里不再阐述。
2 高职生厌学心理现象和原因的细分
笔者总结已有的研究高职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文章成果,发现既有的研究者在研究高职生厌学时,喜欢罗列其现象和原因,泛泛而谈,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细分量化。厌学现象是厌学心理在学生身上的表象,需要量化细分,才能清楚明白。
2.1 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类别
丁皓亮(2012)将大学生厌学心理分为4类,顺应心理型厌学、逃避型厌学、灰色决策型厌学和仿效型厌学四种类型[5]。顺应心理型厌学思想上,无生存感和危机感,并且具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学习方面松松垮垮,上课随心所欲,作业马马虎虎,考试靠抄或者干脆补考,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属品;生活上讲究名牌,追求时尚,注重排场,吃喝玩乐才是主业。逃避型厌学在思想上,他们认为学习是负担,讨厌学习,害怕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在学习上,有的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听不懂课程内容,不会记笔记,不适应大学的无辅导学习方式,有的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听不进去,进而放弃学习;在生活中,不适应学习环境,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他们害怕上课,能逃则逃、能避就避。灰色决策型厌学他们在思想上认为金钱是办好事的有力筹码,实践经验是找工作的重要保证,学习上不积极主动,敷衍了事,找各种理由不出现在课堂上;生活中经常看不见其踪影,或者整天风风火火,口头禅是“我忙,我没时间”。仿效型厌学在思想上,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随大流,具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在学习上,他们消极学习,从不根据自身需要自觉主动的学习;在生活中,他们做什么事或者做什么决定都与别人的行动保持高度一致,仿效别人的行为是这部分学生的最大特点。
笔者是在一所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觉得高职院大学生厌学心理主要分为这几个方面。(1)学习消极,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有的聊天、上网、玩手机、看小说或者睡觉,无视课堂纪律。(2)被动和盲目学习,主要表现在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考的内容就厌学,不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3)重 “关系” 轻学,主要表现为在这些学生眼里,人际关系比学习更为重要,从而整天经营人际关系,搞活动,不爱学习。(4)懒散懈怠,主要表现为没有理想抱负,整天谈情说爱,吃喝玩乐。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以玩为主,厌烦学习。
2.2 学生厌学心理的权重
所谓权重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在高职院校,教育者在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厌学心理现象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权重分析。也就是在归纳出高职院学生厌学类别的基础上,通过权重分析,了解哪些现象和原因在大学生厌学心理中居于主要地位,哪些居于次要地位,哪些是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真实原因,哪些是误解。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权重分析如下。
(1)男生重要女生厌学。根据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调查,一所高职院校厌学学生人数大约占所在学校人数的40%,而在这40%中,男生厌学程度重于女生。这表现在人数比例上,在一个班级厌学人数中,男生约占70%,而女生仅占30%;其厌学程度,统计数据显示,男生往往厌学程度更深,其危害程度更大。在厌学心理教育中,男生要更多关注。
(2)条件好的学生更容易厌学。条件好主要是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据笔者日常和学生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在家庭经济好的厌学学生中男生又甚于女生。在贫困生中,很少因经济问题有厌学心理,大都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家庭受困。因此,如果有贫困生在学校资助的基础上还厌学,就不能从经济上考虑。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厌学。从一般的思维上考虑,学习成绩差更应该努力学习,不应该存在厌学情绪,如果这样想,可能是中学老师的思维。而在高职院校,由于不存在升学和不毕业的压力,学生成绩好坏,和授课老师关系不大,因而对成绩差的学生也没有更分要求,又加之学生成绩差,上课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从此越来越差。
(4)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有主次之分。考察当前既有的研究成果,都探讨了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罗列其中。笔者以为,仅仅罗列其中是不够的,还应考察其主次之分,弄清楚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据笔者调查,在一所高职院校厌学心理人数中,10.33%学生是“消极怠学”; 34.5%是被动学习;55% 是觉得“学习没有用”; 8.33%是沉迷于玩乐。
3 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的效果措施
所谓效果就是欲望的满足,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一个重要指标,代表着人们如果得不到它就会产生的痛苦感,或得到它就会产生的幸福感。如果某种物品的消费能使消费者感到满足程度高,则效果就大;满足程度低,则效果就小;如果给消费者带来不舒适,不愉快或痛苦,则效果为负。从效果的角度来研究化解高职院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也就是说,当我提出某项措施来应对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时候,教育者一定思考,其措施是否有效果,能否对厌学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如果能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就是说有效果,反之,则无效果。基于此理念,笔者提出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3.1 既有措施的效果评价
如何化解高职院大学生厌学心理现状,既有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提出了一些措施,对这些措施的表述,上文已经做出了罗列,但是没有做出效果评价。在这里想就上文作者提出的建议做一些效果评价。首先来看看于文露(2015)的措施,其措施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教育和建立激励系统,加强教学督导,完善课程和实训。笔者认为,他列举的措施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有多大效果,确实让人疑虑。因为他说的措施整体上泛泛而谈,看似全面,实际上缺乏针对性,而且对策没有主次之分,先后之举,在贯彻中很难行得通。再来看看周琦(2012)的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特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要多跟授课老师沟通、多开班会课、多与谈心等措施。这里,作者讲的比较具体,但是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是“多谈心”,其他意义不大。要想真正地解决高职生的厌学心理,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3.2 构建有效果的教育对策
(1)要研究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要化解大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研究心理学,包括西方心理学和我国心理学书籍,并紧密联系实际,从而通过研究心理学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把我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厌学心理现象背后的实质,才有可能做好大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
(2)要研究心理学案例。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虚拟性,仅研究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教育者还要研究心理学案例,尤其是高职生厌学心理案例,认真研读,细心体会,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做好到“拿来主义”,这无疑对做好高职生的厌学心理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3)要弄清楚厌学者的类别和权重。要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情绪,一定要弄清楚厌学者现象和原因的类别和权重,这是既有研究着忽视的地方,又是当前教育者要重视的地方。我以为非常重要。所谓类别和权重就是厌学者在什么方面厌学,其内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为施以适当的方法提供条件,也就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
(4)要选择有效的方法。方法就是过河用的桥。要帮助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这个河,必须辅助以科学有效方法的这个桥。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定方法,方法对了,能事半功倍;方法错了,适得其反,所谓好心办错事。因此,在高职生厌学心理教育中,一定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实践教育中,教育者要细心思考教育的方法,一当觉得某种方法效果不佳,就要果断放弃,选择新的有效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对于刚刚从事教育者可能有点难,如果久了,应该不是难事。这也说明了,新人要虚心向有经验者请教。
(5)反思并总结。如同任何一所大学一样,高职院校学生流动性也很强,每年都新生进来,有毕业生离去,并且随着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高职生厌学心理必然呈现出新现象,带来新问题。因此,化解高职生厌学心理的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从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厌学心理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有意识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工作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成长和成才。
[1] 郑清平.高职大学生厌学心理探源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7(2).
[2] 武喜涛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4).
[3] 于文露.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8).
[4] 周 琦.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J].科技咨询,2013(35).
[5] 丁浩亮.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
靳亮(1979-),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当兵转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行政科长,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生管理。
R395.6
A
1671-1602(2016)22-0212-02